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平臺和資源庫研究

時間:2022-06-05 10:57:54

導語: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平臺和資源庫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平臺和資源庫研究

[摘要]通過理論與實證分析,明確建設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探究數字化技術與社區教育深度融合,結合實際情況建設社區教育數字化資源學習平臺和資源庫,為社區居民的日常學習提供新的載體,完善社區數字化資源共享機制。

[關鍵詞]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平臺;資源庫

1研究背景

首先,社區教育數字化資源平臺是專門為滿足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而設計與開發的學習平臺,通過CNKI中國知網以“社區教育數字化資源”為檢索詞,檢索結果只有30余篇文獻,主要集中在社區教育數字化資源的建設、應用、服務以及共享模式等方面。早在2003年,李克東教授就提出“學校—家庭—社區”的整體教育互動、協同發展的機制和四種活動模式,分別是行政主導型模式、學校主導型模式、社區網校主導型模式以及企業主導型模式。就目前研究現狀而言,社區數字化學習模式主要基于行政主導型模式,而學校主導型模式、社區網絡主導型模式、企業主導型模式的發展相對緩慢。其次,我校近年已在數字化學習資源及數字化教學人才培養上有所投入,目前已經建立相關課程開發與學習平臺,即“沈陽終身學習網”、“沈陽現代遠程中心”、“沈陽數字化學習港”,對于社區教育中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的內涵、主體、途徑、模式、內容等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結論。然而,在此方面的學術和實踐成果還不夠顯著。在平臺推廣、社區居民學習需求分析、居民學習網絡組建以及學習反饋評價體系等方面的調研和設計不夠充分,距離實現讓我市社區居民“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人人皆學”這一奮斗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2利用學校數字資源建設學習型社區的規劃

2.1研究目標。宏觀上,本研究針對于沈陽廣播電視大學的數字化資源服務平臺,在整合學校現有數字化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數字化資源的數量、質量以及學習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升級提出新的要求,以有效應用和高度共享為目標,實現數字化資源不斷更新、可持續性強的學習型社區建設。微觀上,利用數字化資源來建設服務型和學習型社區,結合我校總體性的指導目標,幫助解決我市建設學習型社區進程中的持續學習、自覺學習問題,讓社區居民的學習不再受學習場地、學習時間的限制,從而進一步縮減社區居民素質差距,提高社區居民的總體素質。2.2重點研究項目。2.2.1建設和完善數字化學習平臺。筆者帶領團隊在對“沈陽終身學習網”和其他相關學習平臺資源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沈陽廣播電視大學的社區數字化學習平臺在實用目的、適用人群、資源提供者、媒體形式、支持終端這五個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該平臺使用人數過少,平臺上的課程質量參差不齊,課程更新遲緩,互動流程過于繁瑣等等。在我市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下,我校需配合市相關部門,通過利用數字化學習具有不受時間、地域限制,更新速度快,信息廣泛等優勢引導社區居民進行數字化學習。這些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社區學習資源平臺開發機制,這其中包括:網頁平臺和手機APP學習平臺的開發、社區居民學習反饋體系的建立以及資源庫更新效率和資源庫評價體系的形成等等。建設區域數字化網絡學習服務平臺,在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上進行數據傳輸、交換、分析等學習互動,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的學習支持,這些既是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基礎性工程,也是該研究的硬件支撐。筆者帶領研究組組織了專家論證,主要目標是討論如何把網站定位為社區學習服務中心、學習資源中心、學習管理中心、學習交流中心。建議聘請專業的數字化學習平臺開發公司對數字化學習平臺進行定期管理和維護,也可以申請聘請相關領域專家領頭,組建社區教育領域專業教師隊伍,既可讓數字化學習平臺更好地服務社區、學校,又可解決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其中平臺管理人員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平臺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其中包括:用戶問題管理、居民學習需求管理(點擊量調查)、視頻和軟件的上傳與下載、課程評價信息管理、資源更新、用戶管理。社區教師和社區工作者在數字化資源系統中既是引導者又是學習者,與其他。普通社區學習人員相比,有著一些特殊的作用,能夠利用數據資源平臺來幫助居民解決提出的問題,從而有效增強社區其他成員學習的能動性和持續性。2.2.2探索建設與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庫“2019年,力爭每所直屬分校都建立一個區級社區教育支持服務中心(學院),深入到十個社區進行試點,推送百個社區教育課程,培養千名學習骨干,招收萬名參與社區教育學習的學員。按照社區居民的需求開展各類教育項目。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學習平臺推送社區教育課程。”根據沈陽廣播電視大學全面提升社會服務功能的發展目標,建設社區教育數字化資源庫的是必要且重要的,這其中包括:數字化技術與社區教育深度融合、結合實際情況設計社區教育數字化資源庫以及完善社區數字化資源共享機制。2.2.3深度開發多元化的社區教育資源。一是調查學校現有數字化學習資源。筆者帶領研究組對相關平臺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了全面的調查,重點查看了相關平臺中的部分視頻課程,涉及的類型主要有: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國學經典、學科微課、青春期教育等,為進一步完善我校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庫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二是組織制作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培訓。筆者代帶領研究組開展了針對于社區教育相關領域的學校教職工后期制作技術初級和高級研修學習,其中涉及2D和3D動畫制作領域,培訓成果顯著,本校教職工的課件級課程制作能力大幅提升,一些教師的作品多次獲得校級、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多項微課制作大獎。三是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類型,具體如下:生活技能類:生活技能類學習資源是為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而提供的教育資源,如家常烹飪、養生保健、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相關資源的形式可以是短視頻、微課以及公眾號推送等,需要保證內容精簡和快速查閱的特性。工作技能類:工作技能類學習資源是為提升居民工作技能、促進職業發展而提供的教育資源,如就業指導、面試培訓、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培訓、個人形象管理等學習資源。形式上可以為系列課程、線上線下全方位培訓以及網絡直播課等。道德修養類:道德修養類學習資源是為提升居民自身素質、道德修養而提供的教育資源,如讀書交流會、安全教育、中華傳統文明禮儀等。這類學習資源是社區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來源可以是政府機構和國家機關發文,也可以是社區居民先進工作者教育者的思想傳達,因為社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強社區居民道德教育,從而提升社區居民整體素養。文化生活類:文化生活類學習資源是為豐富社區居民的業余生活、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提供的教育資源,如飲食均衡搭配、健身指導、書法繪畫、陶藝體驗、文學歷史等學習資源。

3結語

本文通過平臺數據掌握當前我校投入于社區教育中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現狀,對“沈陽終身學習網”和其他平臺資源進行研究,收集相關數據資料,剖析出當前我校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庫建立的困境,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筆者在需求分析方案、平臺管理、資源庫建設以及持續開發資源內容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這些建議有利于完善我校現有社區教育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和改進。

【參考文獻】

[1]黃珽.數字化社區教育資源服務體系的保障機制建設——以張家港市為例[J].辦公自動化(學術版),2013(8):8-9.

[2]胡水星,張劍平.面向社區教育的數字化課程資源的通用教學設計[J].遠程教育雜志,2012(3):101-106.

[3]錢冬明,孫夢,莊儉,等.社區教育網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上海市社區教育網站為例[J].遠程教育雜志,2014(6):49-55.

作者:陸今歌 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