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內環境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17 08:11:00

導語:大學生誠信內環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誠信內環境建設論文

摘要:大學生誠信內環境”是指有別于社會、學校等外在的客觀誠信環境因素,是大學生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心理素質的綜合?!皟拳h境”建設就是指要在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大學生的誠信心理品格的培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誠信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心理保障。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內環境;建設

“內環境”是指高校大學生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心理素質等內在因素的總和。社會、學校等這些外在條件在大學生誠信教育過程中畢竟是外在客觀環境因素,對于一個人來說,決定行為選擇的關鍵還是內在環境的作用?!八枷胝谓逃h境的根本優化,最終要由個體內部環境優化的社會成員來形成。個體的內部環境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細胞,內部環境的優化首先是由人的自主性所決定的?!盵1]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離不開大學生們的“內環境”建設。

一、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學生誠信心理品格的培養

近年來,隨著競爭機制不斷被引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來自于經濟、生活、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增大。這種壓力,迫使高校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理困擾和迷茫,其心理平衡與否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當前普遍存在于高校大學生群體的誠信失范現象,就是大學生的人格失衡的一種表現。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舒緩心理壓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解除隱患,塑造大學生良好心理品質。

此外,對誠信價值的心理體驗是形成誠信人格的必經環節,大學生雖能系統掌握誠信道德的基本知識,但面對各種具體的情境,他們本來就不穩定的誠信意識和習慣容易受到強烈沖擊,使心理的天平向誠信的對立面傾斜,如不及時進行糾正和引導,必將發生誠信價值的分裂和動搖。只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穩定的誠信心理品格,才能鞏固他們對誠信價值的認同和信仰。

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煉,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高校大學生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

首先,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遨游,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其次,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再次,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在與他人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大學生們能夠認識到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良好的協調關系,從而促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最后,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情緒。通過社會交往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高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人生觀、價值觀對于一個人的觀念形成、行為選擇至關重要。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背后往往與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直接聯系。

首先,高校大學生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的看法和根本的觀點,是人們站在一定的理性高度,概括和總結人生的各種問題,形成對人生主要問題的觀點,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態度等。

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人生目標。人生目標是一個人生存一生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一個人生存的動力。在內環境中,人生目標具有統領人生觀的作用,是人生觀的現實體現。不同的人生目標,導致不同的社會態度。高校大學生接受的是高層次的教育,是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應該把為國家、為社會服務做為自己的人生坐標,勇挑社會重任。在當前社會誠信缺失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誠信原則,爭做社會的楷模,忠實履行對社會的義務和職責,把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與個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促進社會進步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大學生要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把最高理想、共同理想、個人理想有機結合起來。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是人際關系和諧的社會,誠信是和諧社會應有之義。大學生要現在就從我做起,培養誠實的品格。培養誠實的品格就是在個體素質方面向共產主義合格公民的趨近。共同理想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系,離不開誠實守信的交往原則,只有誠實守信,市場經濟(下轉第112頁)(上接第117頁)才能有序、高效地運行,共同理想才能早日實現。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自覺融入建立誠信友愛、坦誠共融的和諧社會的洪流中,同時在日常生活為人處事和待人接物中通過親身踐行、誠信美德去影響他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使得誠信成為自己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在自身所涉及到的交際圈內營造一種講誠實、守信用的氛圍。

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多元化的價值觀、人生觀必然導致不同的人生態度。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面對各種消極的思想觀念,要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這是確立積極人生態度的前提。要辯證地看待當前社會上的誠信失范行為,認識到誠信才是社會的主流,失信是社會的支流,是社會發展中落后事物的再現,必將被社會的發展所淘汰,從而建立起對社會的積極認知。

其次,高校大學生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是關于基本價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的觀念系統,表明人們究竟“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堅持追求和實現什么”,是人們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價值選擇的內心定位、定向系統。人的價值觀都不是憑空產生和改變的,歸根到底它反映了人的社會存在,即生存方式、生活條件和實踐經歷等特征。

要確立正確的價值目標。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結合,個人價值是通過社會對個人貢獻認可的形式體現出來的。當前部分大學生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在確立價值目標時往往選擇眼前利益。在對待誠信的態度上,也受到利益的驅使,表現出強烈的功利傾向。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后備力量,民族的振興離不開每一位大學生的努力。所以,大學生應該克服狹隘的思維定勢,確立長遠的符合社會進步的價值目標,要認識到誠信是符合歷史潮流的美德,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對虛假失信一時得利要有清醒的認識,并把誠信作為自己終身追求的價值目標,在社會生活中自覺踐行。

選擇正當的價值實現途徑。個人價值總要通過一定的途徑才能轉化為現實。大學生要立足于自身,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堅決摒棄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等不誠信的思想,為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

所述,誠信道德觀念的養成是自律機制,它是一種內因,是學生自身道德素質提高后,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自覺主動地以誠信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任何對誠信主體的外在約束,必須通過道德主體才能成為可能。在實施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過程中,要把誠信教育與高校大學生自身發展要求統一起來,改變大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重視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學生們能夠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做誠信道德規范的積極踐行者。

【參考文獻】

[1]陸慶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