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素質教育詮釋
時間:2022-04-21 10:46:00
導語:計算機的素質教育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載體和工具,正體現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基礎課程,在素質教育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計算機;培養;素質教育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載體和工具,正體現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基礎課程,計算機課程的設定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成為必需,而且由于計算機教育貼近現實,有著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實效性,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環,在素質教育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1.計算機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所謂計算機能力,是指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能用字處理軟件進行文字編輯的能力,使用數據處理軟件統計數據的能力,甚至使用因特網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研究兒童認知發展基礎上產生的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收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造者;而且要求老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對學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之所以將計算機能力提高到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絕非標新立異,聳人聽聞。要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這個概念最初的含義是指未能獲得讀、寫及計算能力的人,時值今日,讀、寫及計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擴展,“功能性文盲”的標準也有了更為廣泛的涵蓋面。
簡言之,現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過一定的教育,會基本讀、寫、算,卻不能識別現代信息符合、圖表,不能應用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流與管理,無法利用現代化生活設施的人。從上敘述中不難發現,計算機能力的缺乏,將使人成為“功能性文盲”,而一旦成為“功能性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電話費咨詢系統的電子觸摸屏幕前無從下手;在浩如煙海的因特網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當前流行的一種說法,認為各種外語、計算機資格認證和駕駛執照是通往下個世紀的通行證,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應該擁有計算機能力”這一觀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近年來一些從事未來教育模式的專家學者均指出:進入90年代,“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工業化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兩個重要杠桿,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思維、交往乃至生活。沒有計算機能力將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盡早地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將會提高他們的生活素質和生存能力。
2.計算機教育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素質教育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思維素質外,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提供新穎獨創而又有價值的思維成果,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偏重灌輸知識性的內容,而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當然,學生在解題、寫作、繪畫等嘗試中也能體會到創造的愉悅,但這一切都不及程序設計所體現的有別于常規思維的創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說程序設計有別于常規思維,是由于在程序設計中大量摒棄以往數學教學中所形成的常規思維模式,極具新鮮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2.2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計算機數學中的程序設計是以抽象為基礎的,要解決程序設計問題,首先要考慮適當算法,通過問題的分析研究,歸納出一般性的規律,然后再用計算機語言描述出來,將這個一般性的規律描述出來的過程就是一個高度抽象的過程。在程序設計中大量的使用猜測、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不難想象,一個習慣于程序思維的人,他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定優越于不會編程的人。
2.3強化學生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
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上機通過手、眼、心、腦并用而形成的強烈的專注,會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點,將所學知識高效內化。在計算機語言學習中,學生通過上機體會各種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運行過程、及時驗證與反饋運行結果,很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養出勇于進取、獨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計算機運行高度自動化的程序化,因此,在編程或操作中,需要有極為嚴謹的態度,稍有疏漏便出錯停機。這個反復調試程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鍛煉思維、磨煉意志的過程。因此,計算機學習過程是一個培養不拔意志、深刻思維、堅強毅力的自我修養的過程。
3.計算機教育促進其他學科的發展
計算機教育作為一項面向現代化教育,絕非僅僅停留在掌握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是著眼于培養學生用現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能夠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比而言,數學作為思維的體操,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內容過于陳舊,基礎過于厚重,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都無從領略現代數學之風姿,相比之下,計算機語言同樣具有抽象性、系統性和邏輯性,邏輯推理也有其基本研究方法、理論體系,更為重要的是計算機學科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最現代的方法研究新舊問題,這一點正好能作為數學教育的補充和完善,從而引起數學教育界的重視,促進數學教育的改革。
從廣度上看,計算機教育的內容應包括計算機數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學習四項。計算機教育一方面要讓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另一方面還應使學生能用所學知識操作計算機,以幫助學習其它學科知識。一些優秀的輔助學習課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解題策略、開發學生心智,專家學者對此早已達成共識,在實踐運用中也有很好效果。另外,面對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落后局面,由此可以激發學生的憂患意識,啟迪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總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計算機課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面向未來的計算機教育,讓人在應試教育的重重壁壘中看到了素質教育霞光,也讓嚴重脫離現實的基礎教育找到了一道美味佳肴。從長遠看,能增加學生未來的擇業機會,提高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從大處看,能促進我國高新科技的發展,使我國成為科技大國。
- 上一篇:課程中的教師改變詮釋
- 下一篇:物理教學與道德教育結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