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大學生人格培養

時間:2022-06-30 04:19:00

導語:透析大學生人格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大學生人格培養

【摘要】大學生人格培養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要做好這項工作,準確把握大學生的人格現狀,需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以適應人格培養教育工作的需要。只有抓住工作重點,采取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把大學生人格培養教育,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人格現狀素質地位和作用

一、人格的概念和愈義

對于人格的涵義,我們贊同這樣的觀點:人格就是人的個己表現,是存留于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他包含了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與外界發展的完美結合。

人格在極大的程度上左右著一個人的外顯和內隱的行為,一個人的人格怎樣,其認知模式,情感特征,態度傾向,行為方式,行為習慣便怎樣,由于環境、文化、經歷等等各不相同,人們也就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互不相同的人格特征。學校不僅傳播知識,而且更要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因此,人格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潮流,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點。

知識經濟的崛起,不僅震撼了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同時也沖擊著傳統的教育體制。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探索和研究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教育方式,例如舊本提出21世紀的教育目標是寬闊的胸懷、健壯的體魄、豐富的創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新加坡也從重視智商教育中擺脫出來,重視情操教育;美國提出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品格教育;德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范疇是,學校不只傳播知識,而且要關心學生品德、性格的培養。目前教育重心已開始從‘智力開發,轉向‘伏格培養”。

二、大學生的人格現狀

目前,大學生的人格現狀存在很多問題。在當代的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很大比重。他們在長輩們精心的照料和呵護下,從未經歷過艱苦生活的磨練和』L,"理挫折的考驗,缺乏堅定的信仰和頑強的追求;家庭經濟的貧富懸殊造成的大學生的生活差距過大,給許多大學生的心里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大學學習方法的變化、大學擴招、就業壓力從青春期到成人階段生理和』L.,"理的變化等等,都是當代大學生“問題性格’形成的原因。具體表現如下:

(一)既見多識廣,又良籌不齊

由于經歷了網絡時代的洗禮,知識面廣、信息量大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的學生大多見多識廣,歌星、影星、球星的趣聞軼事;中東和平,巴以局事,服裝品牌、時尚等等似乎無一不知,但他們只看到星光無限,卻不知星途的坎坷,只看到炸彈的恐怖刺激卻不了解巴以的宿怨,美以的強權;知道品牌時裝流行的時尚,卻不知道其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

(二)既自負,又自卑

近幾年,隨著“兩高”的擴招,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進人了高職院校。一方面覺得職校矮人一頭,另一方面又怕別人小看自己。隨著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關系的改變,自我與環境的矛盾突顯,從而導致行為偏激。

(三)既崇尚自由,又缺乏自制

隨著生理上的成長,心理上的自主意識也在覺醒,他們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表現出很強的自主意識。一方面,在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中能夠并且敢于提出比較大膽的、時尚的策劃,張揚個性,得到老師的認可。另一方面,從中學時期的教育方式到大學的自覺學習的過程不適應,必修課選聽,選修課必逃成為學生之間的風氣,甚至有些人花錢雇人聽課。

(四)既注重自我,又缺乏責任感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是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由于社會和家庭對獨生子的過渡關愛和照顧,一些學生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自我價值,淡化社會價值;注重個人前途,缺乏社會理想。當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矛盾時,以個人為主,缺乏為社會和集體奉獻的協作精神。所以,自私、利己、孤傲、禁不起打擊和挫折成為當代獨生子女性格的主流;而自我中傾向、自卑、自我封閉、自我放任、自我沖突、自我關注過度、過分內向、孤僻、狹隘、偏執、抑郁、焦慮、冷漠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三、改變大學生人格現狀必須提升輔導員整體素質

大教育家歐文說過:“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布貝爾也在他的《品格教育》中提出:“名副其實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品格教育”。

在重要講話中指出:“全國高校都要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學校教育以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陣地,主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向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社會主義高等學校教育必須堅持的法定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基本原則決定了學生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改變大學生人格現狀必須提高輔導員整體素質。

(一)政治素質

輔導員必須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大力宣傳、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追求更高的目標、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

(二)業務素質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特別是在這個知識更新、信息爆炸的時代,輔導員要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用最先進的思想和技術武裝自己。不了解歷史,科學文化知識淺薄,組織能力不強就無法做好工作。因此,優秀的輔導員必須具有如下能力:

1.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具有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明辨是非、去偽存真、克服片面的能力。

2.調查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是千差萬別的,思想的千變萬化,矛盾的糾紛漩渦會經常發生。所以,輔導員遇事要具有冷靜思考,善于調查研究,找出問題,分清主次,提出正確的處理方法,做到“兼聽則明”的能力。

3.組織宣傳能力。結合新特點,把理想信念教育融人到靈活多樣的校園活動中去。輔導員要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功底,研究方式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參差不齊的學生中發現、挖掘、培養樹立先進典型,使之在校園廣播里有聲、墻板上有形,校刊上有形。帶動同學,營造氛圍,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4.歸納總結能力。要善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總結成功經驗,歸納失敗教訓),才能不斷進步。

S.協調能力。誠信是溝通的基礎。公平處事、平等待人是溝通成功的規則,協調能力在學生工作中顯得尤其重要。

(三)道德素質

總書記在提出的‘,/又榮八恥”的榮辱觀中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總書記的這段話更加說明了我們要深人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持“八榮八恥”,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前和今后學生和全體教職工共同構建和諧校園的一項核心任務。要本著“以德治國”的思想武裝頭腦,加強道德修養,在不斷的交流和碰撞中使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信念、道德習慣得到提升。要正人先正己,在工作中,待人舉止文明,作風正派,堅持原則,光明磊落,要幫助人、理解人、愛護人。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會得到同學們的信賴和尊敬。

(四)創新素質

創新精神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特征。創新素質是指創造者的綜合素質(包括人的理想、意識、毅力、膽識、動機、自信、興趣、風險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組成的品格),是一種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當今世界,創新能力愈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決定因素。面對多樣化程度越來越多,而學生的思想也在千變萬化,輔導員應主動運用新的思想和方法解決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提高自身創新的工作素質和能力。只有創新才會使人永葆活力,才會使人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才會使我們古老的民族復興、強盛。

四、人格教育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肩負著為未來培養高素質的經濟適用性人才的重任,“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已成為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核心。輔導員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引導、鍛煉學生,把學生真正培養成自強自力、有膽有識、主動思考、思想樂觀、樂于助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人才。

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知識豐富、勇于實踐、敢于創新、愛崗敬業、自律奉獻、嚴謹求實的人才。如果人格不健全,就難以在將來有所作為。所以,培訓大學生健全、健康、自強向上的人格在輔導員工作中核心地位的確立,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因為人格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體表現,它包涵著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文化水平和適應能力等各方面的內容,人格的教育培養,是大學生教育的一項系統工程。而輔導員工作除管理、引導學生完成學業,提高專業文化水平外,主要是通過發揮共青團組織和其它學生組織,準確把握大學生的人格現狀,提高自身人格培養。在具備為人師表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文明、敬業、誠信,做新時期有道德的好人;樹立新的思想觀念,自律、創新、團結、奉獻,做構建和皆社會的新人;樹勤學、專研、具有較高業務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能人。

筆者認為,大學生人格的培養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同時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的成敗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眾所周知,一個沒有健康、高尚人格的大學生,其具有再高的專業知識也不會成為社會的棟梁,只能成為社會的渣滓。人格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輔導員工作必須以人格培養教育為中心,重點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教育。

首先,要抓好德教育這個基礎,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傳統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革命傳統教育,以總書記倡導的“八榮八恥,為標準,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引導學生在社會、單位、家中,做具有傳統美德、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好人。

其次,要抓住觀念教育這個重點,教育學生具有敢于創新、開拓進取、嚴格自律、樂于奉獻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勇于探索,更新觀念,敢為人先,在觀念上做新人。

再次,要把素質教育,能力培養做為人格培養的核心和歸宿點。試想即使是一個道德上好人,觀念上的新人,但能力平庸,什么能力也沒有,什么工作也不會干,這樣的人也只能是個愚人、庸人。為此,在人格培養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要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知識競賽,主題演講,對抗辯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具有高素質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