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操教學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23 03:40:33
導語:高校體操教學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操運動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重要價值。目前,高校體操運動的發(fā)展普遍緩慢,不利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全面發(fā)展,造成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體操教學已不符合高校發(fā)展實際所需,作為高校體操教育工作者,依據多年的體操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高校體操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對策,目的為高校進一步提高體操教學效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操教學;問題;對策
高校體育作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非常獨特的教育功能,而體操教學則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效果對體育教學改革發(fā)揮著關鍵的推動作用,也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有效手段,此外,對大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及素質教育有重要價值。我國的高校體操教學伴隨社會的發(fā)展已經不符合高校教學實際所需,主要是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過于追求競技體育的內容與方法,不注重教學內容、方法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容易出現(xiàn)體操教學模式單一化及教學方法程式化等一系列問題,這有悖于體育教育培養(yǎng)目標:“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等理念,其前景令人堪憂,不僅影響著新課程標準的落實與推廣,也不利于體操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根據多年的體操教學工作經驗分析了高校體操教學發(fā)展中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高校體操教學的改革途徑。
1高校體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尚未樹立科學的指導思想
伴隨著高校體操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及教學指導思想的日益轉變,推動了高校體育及社會體育的快速發(fā)展,然而仍然難以扭轉傳統(tǒng)的以競技體操教學為主體,以提升大學生競技水平為中心的教學現(xiàn)狀,這意味著在整個高校體操教學改革過程中尚未徹底轉變思想,難以跟上時展步伐,這也阻礙了體操教學整體改革的步伐。
1.2不注重對大學生各種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編操、帶操、指揮、講解與示范、保護與幫助等作為非常重要的教學能力,可就總體而言,各高校普遍對口令、指揮、講解與示范、保護與幫助等幾個方面的教學能力缺乏必要的重視,因此不利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1.3教學內容不夠合理
多年以來,各高校一直沿用以競技體操為主體結構及內容的模式,再加上教學時數日益減少,忽視體操教學內容多樣化特征。基本體操作為體操教學的重要內容卻往往不受重視。體操課程偏重競技類教學內容,大學生的基礎理論不夠扎實,教學能力非常有限,綜合素質普遍不高,致使高校體操教學演變成競技體操教學,使得大學生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單一,該教學現(xiàn)狀難以適應新時期教學要求,當然也難以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
1.4缺乏相對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若過于落后,不僅會影響到對大學生的客觀評價,同時也會降低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局限于大學生能否完成技術動作,致使大學生為了順利通過考核,不斷屢次不得不完成缺乏實質性的動作練習,該過程會增加其對體操運動的厭惡情緒。此外,此評價方法難以充分體現(xiàn)出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大部分學生因為考核不理想而更加厭惡體操項目,直至放棄體操學習,致使目前選修體操的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少。
1.5教學方式落后
高校體操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講解與示范教學法,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填鴨式”的教學為大學生灌輸知識,大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同時,在教學實踐中,體操教師將課堂重點集中于技術動作教學上,忽略體操教學的娛樂性和健身性,致使難以發(fā)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思維能力,體操教學質量因此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2提高高校體操教學效果的對策
2.1提高對體操教學的重視程度
體操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可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力量、柔韌性及協(xié)調性等身體素質,從而為大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與掌握其他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各高校應該從思想上開始重視體操教學,并為體操教學提供足夠的空間與條件。
2.2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作為高校體操教師應該依據實效性原則來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同時將高校的具體情況、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教學目標作為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還需留意該教學內容是否具有較好的鍛煉效果,從而充分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此外,高校體操教師在教學內容設置過程中需要有效地將當前教學內容和外部內容相結合,從而為大學生提供推動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學內容。
2.3切實提升高校體操教師的整體素質
體操教師作為體操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是確保體操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所以各高校應該重視對體操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體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各高校需通過對體操教師的在職培訓來提升其業(yè)務能力,有效促進其知識更新,進一步提升其教學與科研水平,同時需制訂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計劃,結合體育教師的特點對其實施系統(tǒng)的、有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提升其業(yè)務水平,提高體操教學效果。
2.4重視體操理論教學
體操基礎理論知識具體包括體操教學基本知識、觀賞及健身知識等等。基礎理論課作為向大學生傳授體育基本知識的途徑,針對目前高校體操教學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嚴重失調的現(xiàn)狀,所以,應適當增加基礎理論課比重。理論作為實踐的先導,如掌握一套體操動作相對容易,然而要編排一套動作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這需要解剖學、生理學等相關知識。此外,作為一名稱職的體操教師,僅僅掌握體操技術是不夠的,還需掌握通過何種手段去傳授知識與教育學生,這需要體操教師掌握必要的教育學、心理學和訓練學等知識。由此可見,重視和增添體操理論課時是體操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
2.5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除了用于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它還可以促進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制定高校體操教學評價體系時需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并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其次,需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也就是說在評價過程中,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第三,注重評價客體的多元性,也就是說評價內容除了包括對教學內容的掌握,還包括大學生的進步幅度、努力程度和情感態(tài)度等內容。
2.6加大對體操場地、器材的投資力度
各高校無論是體操場地器材,還是電教設施等都難以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這影響到體操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各高校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進一步加大對體操教學的投資,增建體操教學場地,增加體操器材及與體操教學相關的電教設施,從而為體操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3結語
體操教學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夠間接影響到高校的全面發(fā)展。現(xiàn)階段,伴隨著國家不斷加大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力度,體育教學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績,然而體操教學改革仍然屬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難點。對此,各高校體操教學需要將理論基礎與教學環(huán)境有效結合,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標準,最終提升高校體操教學質量,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主動鍛煉的好習慣。
作者:張駿 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院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梅,范連友.重慶高校體操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2):101-104.
[2]王可.探討高校體操教學改革途徑與策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2):137-138.
[3]加金輪.陜西省普通高校體操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1(7):151.
[4]馬飛,張戰(zhàn)毅.普通高校體操教學改革的思路[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21(1):116.
[5]呂順田,柴九昌.河南省普通高校體操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3(5):95-98.
[6]王健.河南省高校體操課程教學改革現(xiàn)狀與對策[J].體育學刊,2005,12(5):78-81.
[7]陳麗娟.關于體操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2010(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