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跑酷運動元素融入高校體操教學
時間:2022-10-09 04:27:21
導語:探析跑酷運動元素融入高校體操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跑酷運動是近年來深受青年人喜愛的流行極限運動項目,具有挑戰自我極限、自由隨意、引領潮流等特點,對練習者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有較高的鍛煉價值。
關鍵詞:跑酷運動;高校體操教學
一、跑酷運動概述
跑酷,英文名為“Parkour”,翻譯為“到處跑”,又稱“位移術”、“城市疾走”,是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法國,可能起源于軍隊。跑酷是一項街頭疾走的極限運動,它將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的障礙訓練場,不用任何道具,只依靠練習者(Traceur)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完成一系列穿越障礙的動作,行走于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跑酷運動具有強身健體、磨練意志、挑戰極限、觀賞性、表演性和競技性等特點,是一項綜合了體操、街舞、武術等多種運動項目的特點于一身,在翻越中完成跑、跳、翻滾、攀爬等動作,最大限度的展現自我,并在運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的極限運動。跑酷運動由“奈落”于2006年帶入中國并開始盛行。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極限運動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國家級體育賽事“首屆全國極限跑酷大賽”,在北京藍色港灣舉行,來自全國的39支俱樂部參加了比賽,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國內體育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隨后的幾年,中國極限運動協會每年都會籌備并舉行一系列跑酷賽事。
二、高校體操教學的現狀
現階段高校體操教學,一直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集中體現在:
1)課時數的大幅度壓縮。體操是世界體育發展史的領導者,也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最早的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就是“兵式體操”。近年來,體育專業類體操課時數不斷被壓縮,由過去的兩學年200多課時縮減到現在的一個學期60課時左右。
2)教學內容體系龐大,難度逐步降低且更新較慢。體操的教學內容極其豐富,包括隊列隊形、基本體操、實用體操、器械體操、技巧運動等內容。由于高校體操教學的課時數被不斷壓縮,已無法承載其原本龐雜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師只能從削減教學內容、降低考核標準、控制技術難度等方面來適應體操教學境況的改變,且新的符合體操教學的教學內容(例如:跑酷運動、街舞等新興項目)不能被吸收到體操教學當中,導致體操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實施過程淺嘗輒止,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對體操專業人才的需求。
3)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業務提升途徑缺乏。由于高校體操教學正面臨課時數減少、教學內容龐雜、難度不斷降低、不能及時更新、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導致大多數教師采用了簡單易行的“講解-示范”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體操教師知識結構易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且職后教育與培訓途徑不暢,導致其知識結構不能與時俱進、及時更新,這嚴重破壞了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的架構與價值取向,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跑酷運動技術動作與體操教學內容的關聯
體操技術動作和跑酷技術動作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
1、從動作的用力性質分析
從技術動作的用力性質角度分析,體操和跑酷的技術動作都包含了動力性動作和靜力性動作。如體操的空翻、騰越、擺動,跑酷的滾翻、貓撲等,都屬于動力性動作;體操的倒立、支撐、懸垂,跑酷的倒立、順風旗等,都屬于靜力性動作。
2、從動作的美觀性與評判規則分析
體操項目的歷史悠久,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與評判規則,而跑酷運動作為新興項目,沒有系統固定的動作技術要求和評判規則。體操技術動作要求動作難度、完成質量和藝術表現力,并具有危險性;而跑酷動作則追求快速越過障礙,只對動作的美觀性有一定的要求,危險性無處不在,甚至有些損傷是不可逆轉的,如高空速降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3、從體操與跑酷比賽的技術項目分析
體操的技術項目可分為雙杠、單杠、自由操、跳馬、鞍馬、吊環、高低杠、平衡木等具體的項目,而跑酷運動則沒有子項,只有一些基本的技術動作(走欄桿、貓爬、猩猩跳、蹬壁上墻、懶人跳、順風旗等),它只以快速越過障礙為終極目標,如全國跑酷競速賽。4、從體操與跑酷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分析體操和跑酷運動都要求練習者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能較好的歷練對練習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體操是一個追求“更難、更美、更新、更穩”的項目,要求運動員要較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協調、靈敏素質,要求運動員能克服技術難度給心理造成的困難與陰影;跑酷運動崇尚自由,挑戰極限,通過克服障礙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夠磨練練習者的身體和意志。
1、跑酷運動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
當代大學生主要為9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這一代人崇尚自由、個性獨特、追隨潮流;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也導致當代大學生存在“追求名利、貪圖享樂、缺乏團隊精神、沉迷網絡虛擬世界、體質下降等”不良特征。跑酷運動是一項時尚的極限運動項目,具有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展現自我、挑戰極限等特征,要求練習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要求練習者敢于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善于創新、親近自然。這些特質與要求,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培養健全人格,形成終身體育思想,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
2、校園的體操教學場地設施能滿足跑酷運動的開展需求
跑酷運動對場地、器材沒有要求,沒有固定的動作要求與標準,只要是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物理設施,都可作為跑酷運動的場地。學校的教學樓、圍墻、花圃、樓梯、操場、樓頂、體操教學器材等,都可作為跑酷運動開展的場地、器材,這些建筑與體育教學器材,為跑酷運動在大學校園內開展提供了可能。
3、跑酷運動能改善體操教學的邊緣化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校的體操教學面臨課時數大幅壓縮、教學內容陳舊(以競技體操教學內容為主)、難度大、危險性高等一系列問題造成學生厭學、技術動作掌握困難、心理恐懼等現象,使得高校體操教學被邊緣化。跑酷運動與體操教學內容在技術上有許多相融合的地方,如體操技巧的滾翻、手翻、空翻、倒立,跳箱的騰越、支撐,單杠的懸垂擺動、回環,雙杠的擺越、騎撐等。傳統體操教學的體操器材只有單一的用途,將這些體操教學器材用作跑酷運動的障礙設施,結合體操的技術動作,充分利用跑酷運動的時尚、自由、深受年青一代喜愛的特點,將其引入到體操教學當中,一方面能使跑酷運動得到推廣,另一方面能使高校的體操教學改變被邊緣化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結論
1)跑酷運動與體操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具有鍛煉學生體質、磨煉學生意志品質的價值屬性,在高校的體操教學中可以相互借鑒與融合。
2)高校校園有豐富的教學設施和器材資源,可充分開發校園設施和體操教學器材的使用功能,能滿足跑酷運動開展的硬件需要,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
3)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受多元文化影響的群體,能主動接受新生事物,可以充分利用跑酷運動的時尚性特征和青年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結合體操的教學內容,在高校校園中開展跑酷運動,改善體操的“被邊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扈詩興.跑酷運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3:29.
[2]劉靜.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課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28.
[3]金成全.當前體育院校體操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130.
[4]王之春,賈遠清.跑酷——另類體操[J].山東體育科技,2016,2.
作者:逯小龍 王坤 單位:百色學院
- 上一篇:創建省級衛生城市自查報告
- 下一篇:供銷社安全生產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