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
時間:2022-05-31 10:02:31
導語:淺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因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各專家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藝復興之后,大學的專業教育在被推向極端之時,產生了一種宣揚自由發展的教育,這種教育在近半個世紀被賦予了全新的概念———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愈來愈被更多專家學者所重視,目前,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厘清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教育長足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通識教育;專業教育;關系
二戰后,通識教育在美國興起并逐漸發展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主流。西方發達國家對通識教育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國內的一些院校也正在進行小規模的改革嘗試。雖然教育界的大部分專家學者普遍認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研究也日趨白熱化。但限于各種機制的制約,具體的操作實施方法尚不十分明朗,但不可否認,通識教育在教育發展過程中意義重大、不可或缺。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對于通識教育的關注度和接受相對滯后,因此,在教育發展的全新時期,進一步厘清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關系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意義重大。
一、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區別
近年來,有關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區別觀點紛呈。從定義、特點和功能三個方面,對其進行辨析,進一步明晰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界限,以期更加全面直觀地呈現二者的區別。
1.定義。學術界對通識教育的定義有50多種,有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見解也不盡相同。我國教育學專家李曼麗綜合梳理諸多定義后,對通識教育從性質、目的和內容三方面進行了界定。從性質方面看,通識教育是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的看,通識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有責任感、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從內容看,通識教育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具有非專業性、非功利性的特點。這個定義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卻明顯打上了社會本位的烙印。顧明遠先生對通識教育也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通識教育是對所有專業學生都需要進行的學校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人格而進行的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擁有適應社會能力的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成為繼承社會發展的國家公民教育。顧明遠先生對通識教育的定義非常明顯地反映了通識教育的核心,即文明教育。臺灣學者黃俊杰先生對通識教育也進行了一番系統的研究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認為通識教育“建立人的主體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與人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環境建立互為主體的關系”。[1]這個定義被學術界普遍認可。專業教育是指針對某一個學科、某一個領域,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實施的教育。專業教育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專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與高等教育同義,區別于中小學實施的普通教育,也包含一些“專業”以外的教育。狹義的“專業教育”即是指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它是為學生從事某一領域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作準備的高等教育。哈佛大學《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中將專業教育定義為“旨在為學生將來從事某種職業作準備的教育”。
2.特點。通識教育來源于兩千多年前的自由教育思想,后幾經演變,逐漸成為了西方高等教育中的主流思想,影響十分廣泛。縱覽通識教育的諸多定義,我們可以看到,通識教育是實施文明教育,將人的自由發展作為最主要的培養方向,發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期全面探究世界的真理,因此,全面性、本真性、自然性是其主要特點。全面性是讓學生接受全面的知識學習;本真性是讓學生接受該接受的教育,形成最本真的自我;自然性則是對學生的教育講求自然,不加任何的、專門的、特意的雕琢,讓學生自由發展。專業教育是具有一定行政性烙印的教育,根據國家發展需求,在高等教育中設置專業課程,讓學生充分掌握某一學科、某一領域的知識技能,以便成為某一領域的頂尖、專業人才。專業教育的突出特點便是專業性,在某一行業及領域內的精專性,其行政干預性和目的性十分明顯。
3.功能。教育最本真的功能就是教化人,促進社會發展。作為兩種教育思想,通識教育更加注重培養自由發展的人才,讓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學習應該學習的知識,接受必然的教育。而專業教育則意在推動學生側重某方面發展,旨在為社會某領域、某專業培養專業性的人才。1945年,哈佛委員會在《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一書中指出,通識教育是作為社會成員和公民原本應該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是教育過程中必然接受的一部分。通識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和公民,專業教育在于培養學生具備從事一定職業的能力。[2]雖然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但在整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不可分割。兩者區別明顯,但是也有相通之處。
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聯系
近年來,專業教育在我國高校教育發展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了諸多專業人才,大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然而,專業教育帶來的弊端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逐漸顯露端倪且日趨嚴重。一方面,專業教育培養下了一批“單一人才”,他們熟知自己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對其他方面的知識相對匱乏;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知識更新較快,在大學學到的專業知識,出校門后可能滯后于當前社會的發展。在這種大背景下,源自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重新被人們重視,并在時代的演變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定義,即通識教育,教育界也開始關注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研究。
(一)通識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基礎
通識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基礎,通過二者的定義得知,通識教育旨在造就獨立、全面發展的人,注重個體的自我解放、個體與他人的和諧關系、融會貫通能力的提高,為社會培養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之人才;專業教育則具有拔高性與目的性,為學生從事某一職業、成為某一范圍、某一領域的高級人才,讓學生接受某一專業、某一范圍的教育。因此,通識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基礎。
1.通識教育知識面更加寬泛,為專業教育奠定基礎。專業教育僅限于某一范圍內的知識,通識教育的知識面更加寬泛,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新奇思想,滿足他們對專業外知識的渴求,了解本專業以外的知識,為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提供更加充分、厚實的知識資源。學生在學習、涉獵并掌握眾多知識的同時,對其進行專業教育,提升其在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精專水平,從而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精、專人才,這種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于一身的人才,更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2.通識教育能夠拓寬專業教育范圍,有效改革教育方式。通識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造就注重個體的思想、創新精神以及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體現專業性和非職業性的教育,具有更加科學、更加自由的教學思路與教育理念,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改革教育方式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在發展專業教育的同時,離不開通識教育的雄厚鋪墊。有通識教育作為基礎,專業教育才能更好地發展,教育方式才能日趨科學化、前沿化,助推教育發展功效自然不言而喻。
3.通識教育為專業教育培養出學業、智力、品格和身心全面協調發展的人才。教育是科學、是藝術,在于求真,在于創新。通識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系統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為其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發展的平臺。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之上,針對學生的特點、特長,分門別類、有區別地進行專業教育,才能培養出專業范圍內的高素質、尖端科技人才。通識教育不僅是一種全面的教育方式,科學適宜的教育理念,更是專業教育的基礎。專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通識教育的鋪墊,只有搞好通識教育,才能促進專業教育的縱深化發展。
(二)通識教育服務于專業教育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存在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從通識教育的性質和培養目的出發,筆者認為通識教育服務于專業教育,為專業教育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通識教育為專業教育的縱深發展提供全面資源。專業教育是針對某一行業、某一領域設置的專業性教育,比較注重細化專業范圍內知識,單一訓練該專業范圍內的技能。以培養出專業性較強的高端人才,滿足某行業或者某領域的需求。而通識教育是一種全面的教育,讓學生接受應該接受、可以接受的教育,在綜合教育的基礎之上,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與特長,選擇性地進行專業教育,以利于專業化人才的發展。
2.教育的長足發展迫切需求通識教育服務于專業教育。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動力,對于教育的發展十分重視。2014年3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這樣說道,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教育普及,達到啟迪人類心靈、陶冶性情、傳承知識,創造價值的目的。由此可見,教育不再僅僅是專業教育的舞臺,在培養高端專業人才的同時,更要加強人才多方面的科學、健康、創新性發展。而在演講中說的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溝通心靈、開闊眼界等等,都離不開通識教育。
3.專業教育的良性循環發展迫切需要通識教育作為鋪墊。近年來,專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社會及教育的縱深發展,專業教育的弊端逐步顯露,且在某些方面嚴重阻礙教育發展。專業教育的單一性、片面性、滯后性也讓諸多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找不到適合的位置。通識教育,恰好可以彌補專業教育發展中的不足,通識教育以培養完整的人為目標。
(三)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兩個方面
素質教育比較重視人的思想品德素質、個體能力、性格以及身心的健康。國家教育部《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對素質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科學闡釋。素質教育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面,所謂內在素質,是指人們對于外界的各類觀念,比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等;而外在的素質,則是一個人依靠自身的能力以及某種行為所取得的某種成就等。通識教育即是素質教育的內在方面,而專業教育則是素質教育的外在方面。
1.通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全面通融的一面。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在1936年發表的《高等教育在美國》一書中第三章就對“通識教育”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辨析與論證。哈佛大學校方在1945年發表的《自由社會的通識教育》一書中的也對通識教育進行了闡釋。以上兩個文獻對于通識教育的認識一脈相承,認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是相對而言的,通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科學、健康以及可持續的發展。素質教育講求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素質全面提升。我國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已經大大改觀,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靈活運用、融會貫通。通識教育對于學生個體學習中全面知識的解構以及人格的培養等,都是素質教育中全面通融的一種體現。
2.通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專業升華的一面。素質教育對人才的培養注重全面、科學、可持續發展,注重人才的實效性、適應性與高端性。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注重學生某方面能力的精端化升華,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且有專精、專攻行業的高級人才。專業教育,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拔高、提升,從而培養出社會所需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的精專化高級人才。近年來,對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研究頗多,并日趨科學化、嚴謹化,而且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整合研究也有所突破,最終必然會發展成二者的有機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不管是作為兩種教育思想,還是素質教育的兩個方面,都是相對獨立又內在統一的,并且不可分割的。二者的有機整合,不僅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前提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厘清與辨析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縱深發展。
作者:曾婷
參考文獻:
[1]張英.我國高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研究[D].安徽大學,2013(5).
[2]周光禮.論高等教育的適切性———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分歧與融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
[3]谷建春.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整合的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4).
[4]鄭旭輝.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高校教育管理,2012(5).
[5]韓高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辨析[J].文教資料,2008(1).
[6]張春俠,司麗華.通識教育與相關概念關系辨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4).
[7]哈弗委員會.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J].哈佛紅皮書,1945.
- 上一篇:我國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校長教育理念與治校方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