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下本科選修課建設思路探析
時間:2022-10-22 08:50:06
導語:通識教育下本科選修課建設思路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校級選修課開設的意義,探究了地方本科院校校級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改進地方本科院校校級選修課的措施,包括樹立通識教育目標;建立良好的校級選修課反饋機制;設立校級選修課專項經費;加強選課管理,規范選課制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迫切需要加強通識教育來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因此,通識教育理念在很多高校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視。校級選修課作為高校通識教育的一種方式,能夠拓展學生視野,對我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一、地方本科院校校級選修課開設的意義
地方本科院校的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同樣重要。通識教育課程屬于基礎教育課程,是除了專業教育外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其思考能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校級選修課是通識教育課程的一般形式,從根本上講,地方本科院校開設校級選修課,是處理社會需求與保持學科特色關系的一種選擇,能夠讓學生適量了解和掌握一些專業外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所以,地方本科院校開設校級選修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對高校各專業學習的有益補充。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級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關注程度較低
許多地方本科院校在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前,把課程建設放在通識必修課和專業課程方面,對校級選修課的關注程度低。為評估、轉型發展和響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號召,才開始關注校級選修課的建設與管理,學校對校級選修課的關注點總體偏低。
(二)學生盲目選課
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進行選課時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搶課”“選而不修”等現象,這是由于他們對選修課內容的認識不足造成的。在這種狀況下,容易浪費選修課程資源,打擊選修課任課教師的積極性。
(三)任課教師結構不合理
從擔任地方高校的校級選課任課教師看,目前很多高校幾乎沒有校級選修課的專門教師,從上課的教師情況看,申報選修課的教師基本上都是課時量不夠,因擔心年終考核達不到標準才被迫選擇申報了校級選修課。這就使得校級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學生不感興趣,容易出現“為了上課而上課,為了選課而選課”的現象。
(四)治理力度不足
從課程改革看,不論是在政策上,還是在資金支持上,高校對專業課程改革的支持力度較大,但對校級選修課給予的幫助力度較小,不僅缺少資金上的支持,且教研教改立項也比較缺乏,從而導致校級選修課課程建設發展過程緩慢。
三、改進地方本科院校校級選修課的措施
(一)樹立通識教育目標
改進校級選修課教學與管理,必須樹立通識教育目標。教務處要與二級學院合作設立通識教育管理機構,由教務處設立通識教育管理中心,各個二級學院設立校級選修課教研室,專門負責校級選修課的課程安排、選課、教學過程監督、指導等,并逐步完善校級選修課的管理體制。
(二)建立良好的校級選修課反饋機制
設立校級選修課教學督導組,建立良好的校級選修課反饋機制。通過督導組對校級選修課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措施、教學質量評價、改進機制等的全面檢查、監督與跟蹤,在二級學院開展教學相長會,掌握教師的教學狀態、課程講授情況等。
(三)設立校級選修課專項經費
設立校級選修課專項經費,組織部分校級選修課教師到其他高校學習或參加各類課程建設的培訓。制定校級選修課教學工作量的實施辦法,鼓勵教師開設校級選修課的積極性。
(四)加強選課管理,規范選課制度
除了在思想上進行引導外,學校應制定與選課相關的制度和規范。具體落實過程中,教務處可以利用教務管理系統,在網上選課項目中設置開課目錄、開課計劃、開課簡介、教師簡介等欄目,讓學生更加規范的選課。另外,高校還可以設置試聽制度(試聽后進行校級選修課第二輪選課),給學生修改選課的機會。由此,讓學生選課更準確,提高被選課程的聽課率。
四、結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地方院校逐漸朝著應用型高校發展,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大力培養國家及各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急缺的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實現成功轉型,就要切實打好基礎,重視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左玉輝.人與環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興國.地方本科院校實施通識教育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6,2(4):100-102.
[3]張應強,劉在洲.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教學質量保障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3(6):64-68.
作者:田仁海 單位:銅仁學院教育學院
- 上一篇:黨內政治文化實踐路徑探析
- 下一篇:高校藝術教育少數民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