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聲樂特殊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30 04:03:23

導語:高職高專聲樂特殊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聲樂特殊教育論文

一、高職高專院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基本學情

高等職業教育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來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強調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并重,畢業生具有直接上崗工作的能力。高職高專院校特殊教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特殊教育發展需要的、畢業生具備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識和能力,具有為特殊教育事業奉獻精神的,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熟練的,既能在特殊教育學校任教,又能在普通小學任教,就業面比較廣泛,特殊教育的音樂教學就是為了讓那些具有音樂天賦的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能夠走進特殊教育學校教特殊兒童唱歌、跳舞。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面對的是那些智力殘疾兒童,要把美妙的歌聲帶給他們,要用在學校學到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來教會那些智力殘疾兒童怎樣歌唱,讓他們對歌唱產生興趣,有助于開發智力殘疾兒童的智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特殊教育專業的聲樂課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聲樂課相比,沒有音樂教育專業所學的聲樂那樣復雜,內容要簡單,因為學生們在聲樂方面都是零起點,沒有基礎,要從最基本的歌唱姿態及呼吸開始講起,由淺入深來達到教學目的。

二、高職高專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應如何進行聲樂教學

聲樂是用人聲演唱的音樂,是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發出優美嘹亮的歌聲。學習歌唱發生的基礎知識、演唱技能和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是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每位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熟悉和掌握的。下面就是我認為高職高專院校特殊教育專業聲樂課應教授的理論知識,教師講完后,需要讓學生們親自實踐,由教師逐個的進行輔導,還可以讓學生們互相指導,這樣學生們既掌握了聲樂要領,而且自己也學會了怎樣教學,畢業后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崗位進行教學,體現了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特點。

(一)歌唱的姿態

練習歌唱,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態,如果姿態不正確,就會影響呼吸、發生和歌唱的表現。正確的歌唱姿態:1.身體自然直立,力求端正、大方、樸素、自如;2.雙腳稍分開,兩腿站直,重心要穩。3.臉部肌肉要放松,表情自然,雙眼向前平視,上胸暢開,雙肩略向后,但不緊張,小腹微收;4.任何時候不要夾肩、縮脖、瞪眼、皺眉、撇嘴等;5.無論在演唱或練唱時,都不要用手或腳打拍子;6.演唱時可適當加入動作,但要簡練、利落、大方;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基礎。發聲的準確、音質的優美和歌唱的表情都與呼吸密切相關,歌唱的呼吸分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聯合呼吸三種形式,其中胸腹式聯合呼吸在演唱中比較使用。胸腹式聯合呼吸:這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在我國優秀的戲曲唱法中和現代歐洲唱法中被普遍采用。

(三)歌唱的發聲方法

作為一個歌唱者,必須通過歌唱發聲的練習來掌握發聲的基本方法,以便更好地演唱歌曲。歌唱發聲的標準和要求:1.歌唱發聲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礎,即要有呼吸支點;2.歌唱發聲時,喉頭要穩定,聲帶的運動,要根據音的高、低、強、弱不同音符來適度調整氣息;3.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再加上前兩條的協同配合,就會使聲音圓潤、明亮、傳得遠,并富有力度和音色的變化;4.有較寬廣的音域,聲區和諧、同意,再唱低、中、高音時,上下無裂痕,銜接靈活,行腔自如;5.聲音有保持持久的能力,并能保持音色的藝術效果;6.唇、舌、下腭的動作能夠靈活自如,要放松、不緊張,能正確、清楚地咬字,做到“聲情并茂、字正腔圓”。如果能做到上面提出的這些要求,就表明較好地掌握了歌唱發聲的基本技能。

(四)歌唱的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聲樂必須從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1.連音練習要求(1)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應處于自然、從容、舒展狀態;(2)從自然聲區開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練習;(3)每條練習都要柔和、均勻、連貫;(4)起音、收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2.跳音練習要求(1)發音前,必須先想好所要發出音的準確音高是輕巧、短促而有彈性的聲音;(2)要快速吸氣,保持氣息,在一瞬間聲帶迅速合攏,氣息靈巧地配合發出聲音,如用輕生咳嗽,體會聲帶開合與氣息的配合;(3)從中聲區開始練習,再逐步向低、高聲區擴展;(4)低聲區注意聲帶的閉合,不漏氣,中聲區注意聲音均勻、輕巧,高聲區注意保持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的通暢。3.哼鳴練習要求(1)嘴唇輕閉,舌尖輕抵下牙內,上下牙松開;(2)下腭、頸部、喉腔自由放松,柔和地吸氣、呼吸;(3)發聲的通道全部打開,聲音從高位置發出;(4)鼻、齒、唇感到輕微的顫動;(5)哼唱時始終保持吸氣的狀態。4.打開喉嚨的練習要求(1)學會張嘴唱歌,即將上、下牙齒松開,有下巴松松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松松地抵下牙;(2)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要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大到小張開;(3)氣息通暢地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五)歌唱時的共鳴

從聲帶發出的聲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微弱的,只有當它在人體各個共鳴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聲音擴大和美化,發出優美、嘹亮的歌聲。基音在共鳴腔體內引起的共振,在聲樂上稱為“共鳴”,它包括胸腔共鳴、口腔共鳴、頭腔共鳴三種方法。

(六)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是語言和音樂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字在歌唱中是用來傳情達意的,因此,吐字、咬字訓練是歌唱中基本技能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1.咬清字頭字頭,是一個字發音出聲的開始部分,一般是指組成這個字的聲母部分,有的字還有以母音為i、u、v為介母的,如“娘”,字頭是聲母n和作介母的i。字頭是由于氣流在口腔中遇到唇、齒、牙、舌、喉等部位產生各種不同的阻礙而發音的,其發音部位靠前,發音時口腔局部緊張,因此,字頭在一個字中占的時值應極短,否則會阻礙聲音的傳導。但是字頭是很重要的,若忽視了,字咬得就不清楚。歌唱中字頭要咬得準確、有力、果斷。2.引長字腹字腹,是組成一個字的母音部分,是任何字不可缺少的、需要引長的部分,是聲音中最能發揮作用,最有響度、最有穿透力的部分。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礙,順暢地通過,隨著口腔的開合、唇形的變化、舌位的升降而發出不同的聲音,歌唱中字腹部分要唱得長而穩。3.收準字尾字尾,是字的收聲歸韻部分,是字的終了和歸宿。它關系到一個字的完整和純正問題,發音時要根據不同的處理,收音的部位要正確,收尾的瞬間要掌握得當。字尾所占的時值也是極短的。歌唱中字尾要收得輕巧、適時。

(七)歌唱中常見的不良聲音

1.鼻音:鼻音是由于軟腭與咽腔的空間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鳴所造成的聲音,聽起來很不悅耳。如不糾正鼻音,發展下去聲音就會愈唱愈悶,最后發展到唱不成聲。2.喉音:喉音是失去氣息的支持,喉部用力,使喉頭提起或用力擠壓舌根所造成的。喉音對發音很有害,因為喉音生硬、沉重,音色變化不靈活,聲音表現力很差。3.顫音:顫音是聲樂上的痙攣病,是由于呼吸的強烈沖擊或初學聲樂者的人工模仿“波動”而造成的。也可以稱作抖喉,歌唱有顫音(抖喉)毛病的學生,歌唱器官失去了應有的彈性,聲音搖晃不定,給人以不安定、不舒服的感覺。4.喊叫:大聲喊叫對歌唱是很有害的,它使聲音失去自然、優美的色彩,變得粗糙、生硬,甚至發生嘶啞的聲音。用喊叫歌唱,必然導致整個發生器官的失調。對聲帶有很大的損害,而且即使用力唱,聲音還是傳不遠。喊叫往往是由于聲音沒有基礎就盲目地追求“音量”,濫唱高音所造成的,其結果使下腭、舌根緊張,喉頭上提,舌中后部抬高,發出扁而白的喊叫聲。

(八)歌唱嗓音保護常識

嗓音是歌唱發聲的物質基礎,歌唱離不開良好的嗓音。保護嗓音,使發聲器官處于良好的功能狀態,有利于歌唱。對于一個未來特殊教育學校的音樂教師,在今后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天也離不開好嗓音,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和保護自己的發聲器官,讓其保持良好的功能狀態。那么應該怎樣合理使用嗓音呢?1.在日常生活中,要鍛煉合理地使用嗓音,要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不要大聲叫喊或長時間地高聲講話。音量適中,語速平穩,輕重有序,力求字正腔圓。2.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必需的睡眠時間,因為在睡眠不足或不注意適當的休息的情況下,喉肌容易疲勞,聲音會失去原有的音色。女生月經期間應停止練習,因為月經期及感冒時,聲帶處于充血狀態,如繼續練習聲帶會發生嘶啞或病變。3.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預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應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酸、辣等),練唱前、后不要吃過冷過熱過咸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影響咽喉肌的調節功能,避免出現嗓音沙啞、發干,“失聲”的現象。

(九)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1.練唱時,先做發聲練習,再演唱歌曲。要把練發聲技術和練歌曲結合起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2.在演唱過程中,應該保持精神振奮、注意力集中,隨時注意以呼吸作為發聲的支持,能傾聽和分辨自己發出的聲音是否正確;隨時合理調整各發聲器官的運動狀態,使之經常處于正常的歌唱狀態。這樣做不但聲音效果好,而且可以減少聲音不必要的負荷。3.練習時間每天為1-2個小時,練習中間要休息,一般宜多用中等音量來唱,定調上寧可低半音而不要高半音。多練中聲區(自然聲區),以免發生器官疲勞。過度的歌唱容易使咽喉部的肌肉與呼吸控制失去平衡,易造成聲帶充血、咽喉發炎、聲音嘶啞等不良后果,當嗓音出現異常后,應及時就診。以上就是我從事高職高專院校特殊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總結的經驗。音樂可以改變人的氣質,陶冶情操,而對智力殘疾兒童來說,音樂可以補償其智力和適應行為上的缺陷,良好而系統的特殊學校的音樂教育不但可以給予特殊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還可以促進特殊兒童良好的審美觀的形成,開發他們的智力,以便達到幫助特殊兒童更好生活的目的。同時,通過音樂增強了他們對外界的自信,給予了特殊兒童一個嶄新的世界,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音樂教育的一種使命。愿我們高職高專院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們能夠專研一下特殊教育的音樂教學,讓特殊兒童能夠早日融入社會。

作者:張笑雪工作單位: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