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
時間:2022-05-30 11:32:21
導語: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殊教育是對兒童群體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對較低的學生的教育。本文就針對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加強“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數學;有效性
特殊教育是針對兒童群體中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對低于正常兒童的學生的一種愛心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特殊兒童群體的實際情況,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消除自卑,提高興趣,改進學法,激活思維,開拓視野,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本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主要根據特殊兒童的特點,闡述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加強“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雖然在眾多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理解不夠深刻,對學生特殊狀況的認識不夠。在特殊教育中,數學教師對教學目標、內容的理解不夠,對教學重點的把握不夠深刻。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還處于表面層次,很多教材體系根本都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教學方法還停留在板書教學的階段。同時,特殊學生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智力問題,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教學質量,不僅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甚至給學生造成思維混亂的現象。針對以上問題,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增強特殊兒童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特殊學生大多存在生理缺陷,心理脆弱,極易受到打擊。特殊兒童的的自尊心就像含羞草一樣敏感,一觸即收,這就要求教師要謹慎對待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有任何的歧視、挖苦,以免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殊學校的教師要與學生真心的交朋友。教師應該了解特殊兒童的基本情況,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并放大,讓學生知道優勢,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察覺到學生的進步時,就要積極地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并和大家一起分享。特殊兒童的數學學習興趣一般較低,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師生溝通的問題,教師有時講的很累,學生卻無心聽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要有耐心,用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要讓他們知道教師是真正關心他們的,平等的對待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由脆弱變得堅強,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同時,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倡導小組合作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改革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不正確的做法,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發揮其效用。小組合作學習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特殊兒童雖然存在著一定的生理缺陷,但他們的主體地位是不能被改變的。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全班學生共同參與,而不僅僅是某幾個人。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每組5、6人。教師與小組合作成員有良好的溝通,注意學生的合作學習狀態,并隨時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是具有探究性的數學問題,學生在合作學習時積極地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也能夠尊重他人的意見,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特殊兒童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可以脫離教師的主導,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發現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的問題教師統一指導,個別的問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進行指導。課后反思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光是有關學生問題的思考,還有對教師自身存在問題的思考,比如說教師備課時忽略的問題、自己上課的狀態都要進行反思。
三、融入積極、融洽的師生情感,提高學習積極性
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是密不可分的。特殊兒童作為小學生,很可能受到興趣和感情的誘導,對數學教師的好感很容易成為對數學科目感興趣的原因。教師在不僅是課堂上的老師,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技能,也是生活中的長輩,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高的期望會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激情,更容易有符合教師期望的表現。師生之間那種積極、融洽的情感交流,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并會把感情轉移到教師所教的科目。因此,教師的情感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數學的教材一般是抽象乏味的,特殊兒童對其喜愛程度不高,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將飽滿、熱情的情緒投入到數學教學中去,利用教師的積極情緒來喚起師生的共鳴和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特殊兒童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校對特殊學生的要求不高。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嚴重影響了特殊兒童的數學學習。特殊兒童的自身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數學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研究學習方法并教給學生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發現,數學知識與生活有緊密的聯系,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特殊兒童就能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同時,親身感受,享受成功的喜悅,就不會覺得數學太過抽象而感到乏味。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敢于提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對特殊兒童的指導不僅僅限于聽課,課前的預習、作業的指導、錯誤的糾正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還要結合數學實際內容向學生傳授記憶方法,比如理解記憶法、趣味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溫故知新等。綜上所述,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教學要體現教學方法的特殊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教學策略的靈活性。只有如此,才能有望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作者:張曉霞 單位:浦江縣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方露《.小學數學教學中自閉兒童的學習探討》[J].教育界,2013(26)
[3]趙倩《.“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J].讀寫算,2015(8):46
- 上一篇:高職公共英語課堂管理策略探討
- 下一篇:農村改廁項目管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