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學表現力培養
時間:2022-12-06 08:26:22
導語:高校舞蹈教學表現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舞蹈,能展現人類肢體的美感,同時也是一種表現人內心情感的方式,舞蹈的表現力便是其靈魂所在,能夠賦予舞蹈生命力,引發舞者和觀眾的共鳴。對于舞者來說,舞蹈動作的完成度是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而舞者的舞臺表現力便是對舞蹈動作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是上課的重點內容。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并不是一種簡單舞蹈動作的傳遞,而是舞蹈靈魂、精髓的傳遞。本文主要從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性、影響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因素以及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措施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高校舞蹈;舞蹈表現力
舞蹈是一門具有美感的藝術,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學成的,而是在長期的訓練中不斷總結的。俗話說得好:臺下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長期的訓練,不僅僅是基本功的訓練,更是通過長期的訓練去感受動作中情感,音樂中的靈魂,是舞者的動作和音樂到達統一。這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會更高,畢竟在思想感悟方面,教師只能提供必要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時候仍舊是需要學生通過不斷的專研,去了解動作和音樂之間的聯系,去提升自己的舞臺表現力,從而去展現舞蹈的魅力。所以說,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舞蹈表現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舞者。
一、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性
對于舞蹈來說,肢體動作是外在中的形式,通過這些富有韻律的動作來表達舞者的情感,和觀眾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優秀的舞蹈作品,是能夠通過動作和音樂的結合,去向觀眾表達感情或者思想。只有借助動作這種形式,去展現舞蹈的魅力,才能夠吸引住觀眾。舞蹈,是一門藝術,可以說舞蹈表現力便是將單純的動作深化,利用動作、音樂媒介,將情感、思想傳達給觀眾。舞蹈表現力將舞蹈動作拉升一定的層次,是衡量舞蹈表演的重要指標。舞蹈表現力的提升,能夠將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透過動作和音樂的融合傳遞給觀眾,實現三者的融合,可以說,缺乏舞臺表現力的舞蹈僅僅是舞蹈動作,不能稱之為舞蹈藝術。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傳遞,是需要舞者透過音樂、動作去感知的,并不是像舞蹈動作一樣,單純的依靠刻苦練習,舞臺表現力更多的時候是需要舞者自己去領悟、琢磨的。教師在進行舞蹈表現力的教學時,應該關注引導學生去感知舞蹈動作中情感、音樂中的思想,講述音樂的背景文化,從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出發,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豐富的情感世界。
二、影響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著自己的個性特質,無論是動作的學習還是情感的感悟,這些都是有著先天的影響的。天賦不一樣,在學習效率以及舞臺表現力來說,就有著不同的層次一般說來,我國的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等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天賦相對較高。先天的因素只能說,相對于普通人具有較高的領悟能力,在學習效率上更高,但是并不能說明天賦不高的人,就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在現實中,仍舊是有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天賦,影響著舞蹈、舞臺表現力,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但是并不是決定性的,仍舊是可以依靠后期的努力去填補的。(二)后天因素。學生在先天的舞蹈、舞臺表現力上的優勢以及劣勢是無法控制的,但是卻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去彌補的。俗話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有一定道理,我們不能否認努力對一個舞者的重要性。只要學生熱愛舞蹈,愿意花時間的琢磨、去思考舞蹈的動作、表現力,那么就有可能去彌補天賦的不足,去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在當今的舞蹈學習中,很多學生只完成了表面上的舞蹈動作的學習,而沒有完成深層次的情感的體驗,展示真正的舞蹈的神韻。可以說,后期的學習對舞蹈最終的表現力的影響更為顯著。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舞蹈動作學習的同時,去關注學生舞臺表現力。通過反復的練習,完成舞蹈的熟練度,從中體驗到舞蹈的動作內涵以及音樂中的情感,從而實現音樂、動作、舞者情感三者的共鳴,將舞蹈真正的展現出來。
三、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措施
(一)夯實基本功,為提升舞蹈表現力奠定基礎。舞臺表現力,其中舞蹈基本功是基礎,學生只有掌握好了基本功,干凈、利落的完成舞蹈動作,才能夠追求更好層次的舞臺表現力。所以說,要想增強舞臺表現力,最為重要的便是夯實基本功,規范的完成各項舞蹈動作。舞蹈技藝的培養,和學生自身的反應速度和協調性有著極大的關系。在舞蹈過程中,要實現身體動作和身心的結合。如果舞蹈在完成動作上大打折扣,那么舞者將沒有信心以及時間去展現,達不到游刃有余,舞蹈也將會失去靈性。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夯實學生的基本功,注重學生在舞蹈動作完成的細節上,不斷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藝,為舞臺表演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才能夠去展現舞蹈深層次的情感,去實現自己舞蹈動作和音樂的融合,增加舞蹈的想象力和感染力,為觀眾獻上一臺視覺盛宴。(二)用心感受音樂,達到舞蹈和音樂的契合。舞蹈和音樂息息相關,通過音樂能夠更好的將舞蹈中的情感以及美感傳遞給觀眾,而音樂的情感也通過舞蹈動作展現出來,兩者達到和諧統一。所以,在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了解音樂風格和其中蘊含的感性。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去欣賞音樂,產生不同的動作、表情,這便是舞蹈的最高境界。一般來說,音樂節奏感比較好的學生,在舞蹈動作的領悟上也比較快,能夠較快的完成舞蹈動作,且動作的流暢性和完整性都比較好。音樂節奏也是舞蹈教學的一部分。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通過舞蹈動作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每一小節音樂的節奏以及特點,在準確把握節奏的基礎上,感悟其中的感情,從而為提升整體的舞臺表現力奠定基礎。畢竟舞蹈是需要音樂和動作的融合展現出深層次的情感的。(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指引學生提升舞蹈表現力。不同的舞蹈展現的內涵是不一樣的,需要舞者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展現,所以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舞蹈表現力。首先是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學習和生活經歷,以及舞蹈基礎都是存在區別的,那么也就意味著教學生的舞臺表現力也是有著區別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選擇適合他們的舞蹈。他們有興趣的舞蹈才能夠從中去感受魅力,主動的去思考、學習。最后,舞臺表現力的教學,是基于舞蹈動作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作示范等多維度去展示,多與學生講解相關的舞蹈故事或文化,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認識,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舞蹈作品情感的理解。也盡可能給到學生深層次的思考,通過教師的一些口傳身教能夠有所啟發。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學習情況,引導他們去思考、去想象,從而提升他們的舞臺表現力。(四)體驗生活,豐富舞者的情感體驗。舞蹈是一種藝術形式,但是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舞蹈模型,無論是舞蹈動作,還是音樂,都是來源于生活的。提升舞者舞臺表現力,需要的便是舞者能夠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將自身的情感充分的融入到舞蹈動作中。首先,開展舞蹈訓練中,教師要將舞蹈和學生的實際的生活體驗相結合,為提高舞臺表現力奠定一定的基礎。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和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生的生活體驗以及情感體驗畢竟是有限的,而豐富的情感體驗是舞蹈作品表現力的基礎所在。所以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基于生活上的體驗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想象,從而提升他們的舞臺表現力。
四、結語
舞蹈本身就有著濃厚的感情色彩,由于舞蹈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舞蹈技巧的教學,同時也要關注舞蹈作品內涵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舞蹈的魅力,從而提升舞蹈的綜合素質。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要傳遞給學生舞蹈的內涵,了解舞蹈的表現力,從而在今后的舞蹈學習、表演中展示舞蹈的魅力。當然,舞臺表現力的展現,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舞蹈的特點以及自己的理解,去不斷地實踐,從而實現舞蹈動作、舞者情感、音樂三者統一,達到舞蹈的最高境界,為觀眾帶來美的感受。
參考文獻:
[1]孫達,李曼.關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8).
[2]周里.淺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美與時代(下),2014,(05).
作者:饒莉娜 單位:北京工商大學體育與藝術教學部藝術教研室
- 上一篇:高校民族舞蹈教學呼吸訓練分析
- 下一篇:大學畢業生創業金融支持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