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舞蹈課程開發研究
時間:2022-01-28 03:45:52
導語:民間舞蹈課程開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不少學校開始研究和開發校本教材,作為藝術類課程,音樂和舞蹈有著良好的素質教育基礎,為此,積極開發舞蹈課程教材是很多學校的工作目標之一。衡水市位于河北省,其擁有優秀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民間藝術,以衡水安樂秧歌作為舞蹈類的典型代表,除此還包括瘋秧歌和打花榜等優秀民間藝術,這些民俗舞蹈特色都是作為舞蹈教材開發的優秀資源。本文以地方民間舞蹈課程的教材開發措施和方向進行分析,希望通過開發舞蹈教材,激發舞蹈獨特的教育功能,在弘揚衡水本土文化的同時,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
關鍵詞:民間舞蹈;課程資源;開發;實施
衡水地區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民間藝術,是舞蹈教材開發的資源寶地,拿最有名的衡水安樂秧歌來說,它不僅可以傳承本土文化,更是集中體現衡水地區民俗文化精神的優秀非物質遺產。安樂秧歌離我們有300年的歷史,最早出現在衡水市桃城區鄧莊鄉北蘇閘村,其表現形式以歌舞為主,表演內容多以生活故事為主,衡水安樂秧歌還結合了東北秧歌的粗獷豪放以及中原風趣詼諧幽默,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面對新課改的實施,面對國家文化發展的需求,面對如此珍貴的舞蹈藝術瑰寶,作為教育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對民俗舞蹈文化進行重組和優化,開發出適合學生的校本教材,實現舞蹈教學的藝術價值、教育價值、情感價值。
一、地方民間舞蹈課程開發的重要性
(一)建設衡水秧歌校本課程迫在眉睫。課程開發,是新課改中一項重要的課程改革任務,為此,衡水學院音樂系積極落實課程改革任務,以衡水安樂秧歌、瘋秧歌、打花榜為主等知名民間藝術作為教學資源,開發本地舞蹈教材。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一條全新的發展之路,將衡水民間舞蹈設置為地方教材或者校本教材,促進學生接受傳統民族文化教育,提升素質教育水平,同時讓河北地區的學生都能學習本地秧歌文化。(二)河北省傳統舞蹈文化資源傳承的需要。為了實現民族文化教育,學校在教學中不遺余力的融入民族文化教學,希望通過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培養出適應我國未來發展的下一代。而民族文化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對人的素質、人的根本性的教育。衡水民間舞蹈集中反映了衡水本地的文化特色,通過舞蹈傳遞文化,讓文化顯得更加生動有趣。舞蹈教學是集舞蹈內涵和精髓為一體的課程,為了讓受教育者可以深刻的了解到舞蹈文化,我們有必要開發本地舞蹈教材和校本教材。衡水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課程開發的基本資源,而舞蹈課程資源開發所具備的傳承功能,又讓本地舞蹈文化再生和重組,使其變得更加系統。(三)地方舞蹈課程資源的特性。1.為什么說是地方舞蹈,一個地區的文化孕育出與其它地方有別的特色習俗和文化,而舞蹈就是特色文化中的一種,發揚地方文化,傳承優秀藝術,體現校本教材的特色,積極開發優質教學資源,這是地方舞蹈課程開發的特征化意義。2.地方舞蹈課程資源所具有的特色代表著它不僅適用于本地教學,在中華優秀文化廣泛傳播的大環境下,本地舞蹈教材還能應用于其他城市的教學。所以,地方舞蹈教材是可以資源共享的,在保護本地文化的同時,還能實現文化傳承。3.針對性,舞蹈雖然是藝術教育,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現代教育講究的是德智體美勞,而如何讓舞蹈教育更能體現本地特點,在教學資源的創造和選擇上需要更加有針對性。例如衡水有安樂秧歌,山東、東北等地區也有大秧歌,如何體現衡水的特色呢?還是要以特色文化背景為依托,抓住地區的文化背景,同時創新現代秧歌教學,體現新舊結合,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普及和傳播秧歌文化,促進學生對本地秧歌的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實現針對性課程開發和教學。
二、地方民間舞蹈課程可開發資源
(一)建設衡水風格的本土化舞蹈教材。一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的,為此,開發和完善本地教材,是開展本地舞蹈特色教學的第一步。關于衡水本土化舞蹈教材的建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收集和整理現有資料,并遵循“單一—復合—綜合”的原則編創教材,最后展開實踐。(二)開發衡水民間藝人組織的資源和力。面對一項新的教學任務,老師們需要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而學生要學好剛開發的特色教材,首先是激發他們的興趣,其次還要改革教學手段。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本地舞蹈教學中,重視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并深化他們對衡水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的認識,學校可以結合衡水民間舞蹈課程極富實踐性和地方性的特點,與民間藝人建立實踐教學平臺,讓優秀的民間藝人出席學校的日常活動,指導學生扎實的舞蹈技能。例如,針對衡水民間舞蹈安樂秧歌,可以請民間藝術家到學校來現場展示這種民俗舞蹈,讓學生感受到民俗舞蹈的魅力和精神。因為早在2009年6月13日,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在河北省舉辦的第二屆文化藝術節上,衡水市桃城區的“安樂秧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授牌,這具有象征意義,代表著衡水安樂秧歌已經進入國家視野,這是對安樂秧歌文化的保護,也是對這種獨特舞蹈風俗的傳承。課堂教學不僅是在課堂教學。為了建設本地民間舞蹈教材,開發新的教學資源,除了教材的編寫,老師在引導學生方面也要下功夫。作為老師,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民俗舞蹈的溯源地區深入采風,去參觀藝術文化博物館,去拜訪民間藝術家;再如,一些民間歌舞節日,要引導學生去了解本地歌舞節日和其他地區的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查閱歷史資料,分析歷史文化、藝術文化的形成過程,完善和補充衡水民間舞蹈發展史,彌補理論上的不足。邀請民間舞蹈藝術家進入課堂,近距離的和同學一起交流、學習,為學生展現民間舞蹈的真實面貌。
三、課程資源開發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地方舞蹈課程政策。為了促進學校積極落實新課改,鼓勵大家在新課改工作中做出貢獻,國家相繼出臺了一些激勵措施,鼓勵各地區開發和建設本地課程,例如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同時也支持大家開發優質精品課程。國家還在課程開發與管理上提供了一些建議:合理選擇課程資源,保證資源的長久性和傳承性;加強教師管理,地方和學校應制定明確的規范,讓教師定期參加地方課程開發與建設,支持教師參加進修和交流;對于舞蹈課程的設置,可以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做調整,保證開發的地方課程得到實施。(二)增加資金投入。足夠的資金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重要后盾。對于地方舞蹈課程資源開發,想靠個人力量解決經費問題是很難實現的,還是要借助地方政府和學校的力量,為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地方舞蹈課程資源開發。首先,國家和地方政府在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支持,同時為地方和學校開發課程資源提供便利條件,例如可以協助學校邀請民間藝人,協助學校師生參加民間舞蹈活動等。(三)鼓勵和引導。老師參與到課程資源的開發中老師的工作任務不僅是在課堂,還應該落實在課程研發和課程研究中,利用自身的學術優勢,為教學提供技術服務。老師,作為課程資源的收集、創造和實施者,地方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同時,要注意教師群體力量的使用。而老師團體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和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地方舞蹈課程資源開發的質量和效率。具備科學的課程資源觀,是反映課程資源開發者的水平和能力。但在實踐中,一些老師和教育研究者,還不具備科學的教學資源開發理念,在科研手段和科研能力上還要不斷優化,積極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深挖課程內容,同時找準定位,實現課程資源的可開發性和優質特色性。作為老師,必須認識到舞蹈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找到適合本地區舞蹈藝術文化傳播的方法,同時不斷優化自身業務能力,積極深造,不斷深挖自身的巨大潛力。
四、結語
衡水地區有著令人羨慕和豐富的文化內容,積極開發本地舞蹈課程教材資源,激發學熱愛舞蹈、熱愛本地文化的赤子之心。我們不可否認,衡水民間舞蹈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從歷史學、舞蹈學、美學等角度都證明了它的價值所在,所以我們希望在日常教學中用課程的方式,將本土文化轉化成內涵。在客觀上,積極開發民間藝人組織的力量,借助資源,學研結合,是未來衡水民間舞蹈課程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裴亞建.論舞蹈教學中民間舞蹈的“風格性”[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黃靜.民間舞蹈教學的規范性思考[J].大眾文藝,2009,(15):208.
作者:王珊 王明江 李超 單位:河北省衡水學院
- 上一篇:兒童舞蹈教學論文
- 下一篇:音樂教育鋼琴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