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26 02:57:45
導語: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物流行業進入蓬勃發展時期,為了解決匱乏的物流管理人才與巨大的社會企業需求之間的矛盾,大力培養集綜合型、創新應用型于一身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迫在眉睫。高校應從目前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現狀、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入手,大力推進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在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以促進物流管理專業領域人才的培養,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校;物流管理;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近幾年,隨著網絡、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物流服務行業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并且逐漸成為支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的產業。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促使整個社會對物流管理領域相關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然而現階段高校所開設的物流管理專業大多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育教學,而實訓、實踐教學體制不夠健全,廣大學生所能夠學習、了解的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與當前社會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這些都客觀上加劇了物流管理領域人才供需之間的矛盾。在此社會背景下,以社會企業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進行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培養“畢業就能就業”的、無須社會企業二次培訓的、既具有專業的物流管理理論知識又具有很強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全面綜合型的大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教學激勵機制更傾向于鼓勵教師致力于理論、科研、學術的研究學習,而對當前社會物流行業的實踐領域關注不足,從而導致了其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大多以課堂理論教學以及一些典型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在理論教學方面,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就是,學生所用教材的更新速度遠遠不能與現實中的物流行業的運營模式、管理技巧等相匹配,學生課堂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企業實際在一定程度上相脫節。在實訓實驗教學方面,學校實驗使用的軟件相對陳舊,更新較慢,這同樣與現實社會中先進企業的真實運營情況有很大差距。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對實際應用要求很高的專業,物流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必須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工程運輸學、計算機等方面相關知識以及能力。現階段,雖然我國很多高校都陸續開辦了物流管理專業,但從整體來看,大多數存在的問題集中在師資力量的不足,教育教學環節模式相對單一,教學方法手段陳舊,實訓、實踐環節較少,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需求矛盾,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創新意識能力不足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無法滿足現在社會對物流領域專門人才的需要。據有關人士對我國部分高校在校大四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四學生對所在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不滿意率高達33%,基本滿意率為49.1%,十分滿意率僅為7.5%,無法評價率為10.4%。這些數據都充分表明了高校物流管理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
二、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理論課程設置陳舊。從目前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所使用的專業課教材來看,其中大多數物流管理專業的教材都相對陳舊,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匹配社會企業物流管理的發展實際,運輸管理、物流管理、配送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信息系統開發與設計等一些專業課程的教材中存在部分知識點重復的情況,教材更新慢,知識點相對陳舊。(二)專業的實訓專業的實訓、實踐基地短缺。一些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訓、實踐基地匱乏,即使一些高校與當地社會企業簽署了實訓、實踐共建基地,大多數也流于形式,僅僅是讓學生去參觀,或是僅安排學生做一些文字錄入、接聽電話之類的簡單工作,學生并沒有機會去實際動手操作相關設備以及應用檢驗自身所學的物流管理知識。(三)教師講授范圍不清。一些專業課程在內容上存在相互之間有交叉、重復的情況。專業課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理論知識講授時對其講授范圍不好把握,這容易導致廣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不全、不精。(四)教師自身缺少實踐經驗。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目前,一些高校中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本身缺乏相應的物流管理專業培訓,其自身的物流管理實踐經驗匱乏,在專業知識講授過程中無法言傳身教,只能限于教材和一些案例進行教學。
三、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建議
(一)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定制培養計劃。隨著現代物流行業的迅猛發展,社會企業對物流專門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為了滿足當前社會企業對物流人才迫切需求,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必須緊跟社會發展,對社會企業的需求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期,有預見性地制訂相關人才的培養計劃,有針對性地點培養物流管理人才,使高校畢業生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滿足社會各行業的需求。(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評估體系。1.評價指標科學合理。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評估體系,徹底解決一線教師在講授專業課過程中的部分知識點交叉、范圍模糊等問題。科學合理地制訂高校教學評估體系,對評價結果的合理性、有效性具有重大意義。2.評估體系以職業技能為核心。評估體系的制訂,應該以職業技能為核心評估環節,以其適應崗位能力為重點考查對象。根據當前社會各行業發展需求和人才需求訴求,調整、優化、定制專業課程計劃,創新教學模式及內容,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創新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體系要提高能力培養所占的比例,理論教學部分應合理把握“必需、夠用”的度,將提高大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計劃的始終。(三)拓展教學方式拓展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模式創新。1.開展多元化教學方法,培養創新實用人才。物流管理專業不同于其他傳統專業,它的實際操作性較強。在高校的教學計劃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其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提供給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他們將理論融入實踐,并用實踐驗證理論的能力。除了常規的學習之外,還可以讓社會專業人士到學校做報告,組織學生到社會企業中參觀實踐,通過物流實驗室使學生了解和操作相關物流設備,讓學生切實接觸物流管理的實際運作過程。2.改革教學方法,建構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方法。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依托實訓實驗室,積極采用案例示范法、相互討論法、實訓、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同時大力提倡“走出去”與“引進來”,即帶著學生到社會企業去實習實踐與將優秀企業從業者聘為高校兼職講師為學生進行授課相結合的模式,真正實現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社會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另外,還可以利用現代通信技術手段將一些視頻教學、圖片教學積極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觀感度與理解度。(四)提高實訓提高實訓、實踐教學比例,優化教學模式改革。1.鼓勵教師投身實訓、實踐,提升師資隊伍建設。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資源相對匱乏,而且其中大部分的教師也并不是物流管理專業出身,大多是從經濟管理、工程管理、經濟學、市場營銷等專業轉行過來的,他們大多數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物流管理相關培訓。他們雖然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專業理論知識扎實,但實踐經驗不足甚至全無,以至于在講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只能“紙上談兵”,不敢亦不能涉及社會企業的實際運營問題,甚至提出的一些解決問題的理論也會由于過于理想化而與現實脫節。因此,高校應該積極加強相關專業教師的培訓,積極安排相關專業教師深入到社會企業中進行服務實踐,在社會企業實踐中積累實踐工作經驗,最后再用于教學豐富課堂理論內容,提高教學質量。2.出臺相關政策,提升教師動力。高校從事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應該對其自身具有的實踐操作能力承擔相應的主要責任,那么如何調動并且去提高一線專任教師的內在動力是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問題。當地政府部門及高校應該建立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相關的入職要求,使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能力成為入職的基本資格審查條件之一,規定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物流相關技能,或者具有一定的社會企業生產運營實踐經驗,以及獲得國家物流行業認定的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等,以確保和提高高校從事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五)借助校企共建平臺,縮短就業周期。1.積極拓展社會企業的共建基地。為了盡快解決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基地匱乏的問題,高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拓展。第一,高校自身積極加大對物流管理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如果條件允許,每年都應劃撥專項資金投入到物流管理專業實踐基地建設中。第二,各高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校企聯合等方式,提高高校與社會企業在產、學、研等方面的合作程度,建立校企共建基地平臺。借助校企共建基地平臺,充分了解社會企業對物流管理所需人才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制訂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計劃。以社會企業的需求標準作為課程制訂的標準,通過點對點的針對性培養,使學生掌握較為實用的專業技能知識,為其就業上崗奠定良好基礎。要積極探索訂單式培養的可行性,大力創建校外的實訓、實踐基地等,使高校與社會企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利用各自資源,優勢互補,共同辦學,做到資源共享,形成互相合作、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2.建設物流管理實訓中心。高校應該在校內建立一個物流實訓、實踐中心,該中心的基本功能就是能夠仿真模擬社會企業物流環節運作流程,為學生提供實際動手操作平臺。目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的物流管理綜合實驗室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現擁有倉儲管理、生產管理、配送管理、電商信息管理四個模塊。另外,以此實驗室作為平臺,我校經濟管理學院現已與國內某大型物流快遞公司簽訂了共建基地協議,這樣一來就能夠建立與理論教學、行業發展同步的,具有開展實踐教學、教師培訓、對外服務功能的企業一體化管理模擬實驗平臺,讓廣大在校生能更加直觀地了解物流企業的真實流程和數據流轉,這能夠大大縮短高校畢業生從學生向企業員工角色的轉變及適應過程,降低企業員工二次培訓的成本,同時也能更好地為高校的實訓、實踐教學及高校服務地方社會經濟起到積極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水平,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我們必須積極探索物流管理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提高對新的教學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教學中應用效果的重視程度,通過改變以往不合時宜的教學模式,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現代化教學模式,提高廣大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建設或完善物流管理相關專業的基礎實訓、實踐設備,為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提供豐富必要的場地和平臺,進而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另外,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它所需要的人才的培養周期和難度。高校的總體教學氛圍、教學模式、物流管理學科的支撐條件、專業課程的規劃與設置、相關軟件、相關實訓、實驗室的條件、校外實習基地、教師的專業水平等都會影響到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必須要思考的是,社會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物流管理人才,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到底要講些什么、教些什么,是要更多地適應社會企業的實際需求還是簡單地培養“人”以適應以后的需求,是主要教授理論知識還是著眼于職業能力、邏輯思維的培養,這些都是當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各式各樣的影響人才培養的因素中,有的需要高校牽頭做出頂層設計,提出相對清晰準確的專業定位、辦學理念及與之相配套的培養體系,有的則需要不斷地完善才能執行到位,但無論如何,不斷探索與創新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都是勢在必行的。
[參考文獻]
[1]馮寧,劉倩.高校教師授課質量體系中模糊綜合評價的重要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22):160-162.
[2]賈蘇絨.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質量標準研究:以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儲運,2013(1):105-107.
[3]曾祁.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12):155-156.
[4]李婧,魏娜,陳媛.現代教育技術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10):147-148.
[5]張俐華.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1(20):48-50.
[6]劉秋平,王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案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4):174-176.
[7]范存軍.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以西南交大大學希望學院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4):161-163.
[8]張寶友,孟麗君,楊玉香.構建主義思想下《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教學思路、目標與策略[J].物流科技,2017(7):149-151.
[9]李蓉.我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物流科技,2010(9):25-28.
[10]麻黎黎.民辦高校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107-109.
[11]金貴林.適應行業大發展的物流教學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2):151-152.
[12]李樂東.淺析物流實訓課程的教學模式[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5):271-272.
[13]陳英華.物流管理專業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2):111-112+64.
[14]潘文軍.我國創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與培養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2):95-97+114.
作者:尹海林 李延德 陳萍 趙麗洲 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方法探討
- 下一篇:中職物流在線教學的應用探討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