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26 04:34:00

導語: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一個逐步被認識,被重視的發(fā)展過程,對于民辦高校起步更晚,也有了較大發(fā)展,但是,不可否認,目前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具體如下:

1.1起步晚,起點低,規(guī)模和力度都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普通高校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民辦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卻晚了近10年,發(fā)展速度相對緩慢,而且不平衡,不少學校至今沒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已經開展的民辦高校許多是憑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個人努力在推動,缺乏相關支持,使得心理健康工作難以提高質量。

1.2心理健康保障機制缺乏隨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據(jù)調查,絕大數(shù)民辦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相應的保障條件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效果不佳。

1.2.1重視程度不夠,即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標是開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優(yōu)化個性品質,增強適應能力,促進人格的發(fā)展,這項工作對高等教育目標能否實現(xiàn)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但是,目前的民辦高校仍有一些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加油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誤解,尤其是在經費支持上,在調查問卷中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民辦高校有專門的心理健康經費支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最底層,認為只要做到學生不出大事就好,比如:跳樓等自殺事件。更多的經費花在實驗室的建設,多媒體的建設,心理健康咨詢室簡陋,基本上沒有心理測試的軟硬件,即使有也比較落后,得不到更新。

1.2.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規(guī)范管理,體制不順,人員流失嚴重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管理機制、從業(yè)人員的編制、待遇、職稱評審等保障機制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是個重要的方面[2]。但在有心理咨詢室的民辦高校中,機構設置比較紊亂,歸屬不清楚,在調查的20所民辦高校中,12所有心理咨詢室,7所歸在學務處或者在團委,3所在共科部,其他2所掛在其他部門,基本上都是行政人員編制,不利于工作人員的職稱晉升,專職人員很難在現(xiàn)有崗位上尋求發(fā)展,兼職人員待遇往往得不到落實,大部分人員工作量大但報酬低,目前心理健康教師處于一個不良的環(huán)境中。還有些民辦高校根本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機構。

1.2.3心理咨詢教師缺乏國外高校一般每2000名學生就擁有1名心理教育專職工作人員,美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比例是1:1500,而我國高校通常的比例是:1:10000,對于我國的民辦高校連1:10000都達不到[2],在調查的20所民辦高校中,50%沒有專職的心理咨詢工作人員,此外兼職的人員均由輔導員來擔任,因此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出現(xiàn)用德育的工作方法代替心理咨詢治療方法,這樣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德育教育。

同時,心理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專業(yè)技能,對心理疾病相關因素有深入的了解,在歐美國家,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都是碩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在我國,從業(yè)人員按照要求也必須是具有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方法。而多數(shù)民辦高校心理教育人員沒有系統(tǒng)地接受過心理學,心理咨詢等方面的專門培訓,即使培訓,目前的培訓工作也比較混亂,沒有統(tǒng)一的培訓大綱和要求,培訓時間長短不一,缺乏實習和督導,培訓機構魚目混珠。甚至有些根本都沒系統(tǒng)地學習過心理學的知識,對心理測試技術和心理輔導方法不熟,也導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專業(yè)性不強,學歷低。因此教育的專業(yè)化是影響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

1.3缺乏心理素質教學的開展心理學課程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心理學課程能普及學生的心理學知識,增強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的自覺意識,正確認識現(xiàn)實中的挫折,及時調整心態(tài),而在我國90%的民辦高校根本就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至于定期舉辦心理學專題的講座更是寥寥無幾,有個別民辦高校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但教學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在教學方法上,所采用的也只是課堂灌輸,有針對性的活動開展的還不夠,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尚未得到普及,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較差。

1.4機構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而在民辦高校各個部門人員都比較精簡,所以部門職責比較明確,而且傳統(tǒng)觀點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事情,缺乏全員育人意識,往往其他部門都這項工作了解不多;而且咨詢中心和各個院系之間配合也不夠,缺乏有效的溝通,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饋,互相掌握的一手資料不能提供對方參考,也就是沒有很好的銜接,無法及時糾正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欠靈活面向學生的發(fā)展性輔導還未開展,目前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主要以個別輔導為主,職業(yè)輔導主要以提供就業(yè)信息為主,豐富多彩的團體心理輔導、訓練等活動開展的很少,職業(yè)心理輔導不普及。而團體合作的精神和技能是大學生成長所必需的。綜合來看,目前民辦高校面向全校學生的發(fā)展性輔導還處在發(fā)展初期,而且由于人手和專業(yè)的限制,使現(xiàn)有的輔導工作僅僅處在表面上,不深入。

心理健康工作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生命線,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公辦高校一樣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必須針對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

2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研究

對于任何性質的學校來說,政策資源將是最大的資源,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民辦高校將不會有今天的發(fā)展規(guī)模,政府出臺了系列法規(guī)支持民辦高校,有1982年的修訂的憲法中規(guī)定允許社會力量辦學;有1987年的《關于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規(guī)定》,有1993年的《民辦高等學校設置暫行規(guī)定》,有1997年《社會力量辦學條例》,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2004年《民辦那教育促進法實施條列》[3],在這些法規(guī)和政策的指導下,民辦高等教育也一步一步走向規(guī)范化和法規(guī)化。關于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樣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改善從業(yè)人員待遇低,職稱評審無保障的局面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管理機制、從業(yè)人員的編制待遇、職稱評審保障機制提出了要求,涉及到人、才、物等方面,尤其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心理健康教師的流失主要也是待遇和職稱方面無法得到保障。對民辦高校來說,現(xiàn)在還沒有針對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條款,更無法確保教師的質量和心理工作開展的效果。所以必須通過相應的政策完善各種保障機制,才能提高心理工作者的積極性,促進民辦高校心理健康的有序發(fā)展。

2.2改善教師待遇不公局面在《民辦教育促進法》中明確規(guī)定民辦高校與公辦教師享有同等權利,不過,由于對民辦高校教師在任職、辭職、免職、處罰條件等方面沒有細化,使得民辦教師在醫(yī)保、住房、職稱評審等方面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2.3改變招生不公,學生待遇不公局面在我國行政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所有教育機構均有享有招生自主權。但是在統(tǒng)一招生考試錄取中,公立院校優(yōu)先、民辦高校最后錄取原則[4],現(xiàn)在的民辦高校基本上都是三本院校,按照錄取的順序,一本、二本錄取后才開始三本,使得民辦高校的招生質量受限,惡性循環(huán),民辦高校培養(yǎng)的學生永遠跟不上公辦學院的學生質量,無形中就會增加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不利于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所以應貫徹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在招生、教學、行政管理和發(fā)放畢業(yè)證等方面均享用平等權利,尤其應改革招生制度,允許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平等的參與不同層級的招生,改善民辦高校的生源質量[5]。

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學、就業(yè)、社會待遇以及參加先進評選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權利”。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從畢業(yè)生畢業(yè)證書的實效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獎學金等方面可以看出有差距。

2.4加強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的政策落實民辦高校培養(yǎng)的仍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成才,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強化對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定期派專員深入各個民辦高校了解情況,可以督促作用,同時,將民辦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況作為下階段各個民辦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參考依據(jù),建立評估體系。

2.5建立心理健康督導制度和資格認定制度督導制是由專業(yè)人事組成督導小組,定期到各個民辦高校現(xiàn)場督導、組織專業(yè)研討制度,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時候,可以與督導組聯(lián)系,得到指導。

資格認證可以由教育部門規(guī)定考試科目,制定考試大綱,具備較高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和實際操作的人員才能取得資格,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業(yè)務水平[6]。

參考文獻:

[1]金勁彪.民辦高校政治輔導員職業(yè)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7).

[2]廖迎春,周愛云,曾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力原因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6).

[3]盧彩晨,鄔大光.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回顧與前瞻[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3B).

[4]張勝利,曾文.淺析教育與公平與我國民辦高校的發(fā)展[J]當代教育論壇.2007(9).

[5]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輔導及其對內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7).

[6]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輔導及其對內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7).

摘要:對于任何性質的學校來說,政策資源將是最大的資源,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民辦高校將不會有今天的發(fā)展規(guī)模,而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各個高校的重視的時候,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其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如何從政策方面探求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擺在了眼前。

關鍵詞: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