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康健論文
時間:2022-02-24 06:58:00
導語:大學生心理康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壓力與日俱增。而大學生正處于向社會過渡中,各方面發展還不盡完善,更易出現心理問題。相關調查顯示,心理障礙已成為近年來大學生休學、退學的第一位原因。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越來越不容樂觀。盡管許多機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開展了各種調查和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結論是一致的,即占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大學生面臨著學習、交際,情感,擇業等多重壓力,每位大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遭遇種種挫折,而有些大學生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如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引導,會影響他們的學業以及生活,乃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因此有必要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了解大學生一些基本心理問題,適時提出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對策,緩解大學生壓力,并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
2常見心理問題
2.1方法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從重慶大學心理咨詢機構選取2009年度四月和五月份做心理咨詢的同學119人,以來訪者的登記的基本資料為依據。
2.2數據分析
我們對來訪者的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2.1基本情況
學校心理咨詢機構處于免費的,避免了經濟問題帶來的來訪者的不公平性。從四月份和五月份的數據看出,來訪者中本科生87人,研究生32人(X2=17.9,P<0.05*);男生62人,女生59人(X2=0.27,P>0.05);理工科95人,文科24人(X2=42,P<0.01**)。大約10%的來訪者是在輔導員、同學或家長陪同下進行咨詢的,其余的都是自己主動來做心理咨詢的。其中42個來訪者并不是第一次來咨詢。
2.2.2心理問題歸類
從來訪者的心理咨詢問題來看,分為一般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是指近期發生的,內容尚未泛化,反應強度不太強烈的情緒問題,能找到相應的原因,思維合乎邏輯,人格也無明顯異常。而嚴重的心理問題指持續時間較長,患者很痛苦,嚴重影響生活的一些癥狀。
3討論
3.1基本差異分析
3.1.1性別,年級差異
來訪者在性別方面并沒有出現差異,即兩者的求助程度相差不大。而以往的研究認為,女生比男生更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因為女生獲得的社會支持普遍高于男生,女生在情感交流及人際中比男生更能釋放自己的情緒。但是此處的男女差異不大,可能與調查的總體樣本有關,即此所學校的性別比例原本有懸殊,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所以出現了咨詢中來訪者的男女性別差距不大。同樣,本科生和研究生,工科和文科的基數比例也不一樣,造成了差異。
3.1.2咨詢次數差異
從這兩個月的數據來看,有幾乎三分之一的同學不是第一次咨詢。我們上面提到,因為學校咨詢結構的免費,一方面排除了因經濟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同時也有弊端,有少數同學覺得咨詢很舒服,似乎上癮了,咨詢的次數頻繁。而學校咨詢機構的師資畢竟有限,導致了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同學得不到幫助,涉及到資源限制問題。
3.2心理問題
進入大學后生活方式發生了一些改變,有些大學生出現了不適應,學習方面的吃力,人際交往的困惑,情感上的困擾,就業上的擔憂等一系列問題,也有因此出現焦慮過度,失眠,抑郁等嚴重影響學習生活,更進一步加劇了心理問題。
從上面的調查中看出,人際交往(23.5%),學習(16.8%),情感(9.2%),就業(8.4%),經濟(8.4%),抑郁、焦慮、軀體障礙(10%)也占了很大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其他問題,如家庭問題等。
3.2.1人際交往方面
人際交往在大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大學生活的潤滑劑,當人際關系不當時,或者感到不被他人接受時,會感到壓抑等狀況。主要表現在當與他人意見分歧時,不能有效的溝通,化解問題,尤其表現在同宿舍的同學身上,咨詢中發現大一、大二的女生尤為嚴重,因為女生一般比較敏感,加上大一、二同學交際經驗不足,往往在遇到問題時不能控制彼此的情緒,導致人際關系緊張。
3.2.2學習壓力
學習方面主要是針對本科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學習方式與以前發生很大的改變,老師不再是就每個具體的小題進行解答,而是方法和方向性的指導,而新生還不能完全適應,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思考,工科的學生更為明顯。造成的學習壓力很大,有些同學甚至因此導致暫時的焦慮,失眠等。李敏等人也有相關研究。
還有一方面是大四的畢業生面臨就業和考研的沖突,不知道是否繼續學習,深究原因,可能與缺乏目標,逃避目前就業有關。有一大四學生,談及自己因為學習感到焦慮,本專業出現掛科,又想考外專業的研究生,在矛盾與沖突中,無法正常學習,深感痛苦之極。
3.2.3情感方面
情感方面的問題,主要是針對本科生的高年級及研究生。在戀愛中不知怎么正確處理感情,加上一些出現同居等問題,而大學生沒有很多人生經驗,在雙方出現問題時,不能夠寬容忍讓對方,有男生甚至出現毆打女方的行為。特別是一些即將面臨畢業的各種問題造成的情感困惑。
3.2.4經濟壓力
經濟反面的壓力,一些學生因為家庭經濟比較困難或者因為長期的消費一直來自家庭,感到有壓力和內疚。
3.2.5稍微嚴重的心理障礙
從來訪者可以看出,抑郁,焦慮等問題可能是因為長期情緒得不到發泄,自我要求高等導致的,而且這些癥狀在新生上有遞增的趨勢。近來的數據表明,新生的壓力很重,容易出現一些學習壓力或適應等方面的問題,進而導致抑郁焦慮甚至失眠,這種狀況又繼續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一些被診斷為神經癥(持續時間數月,來訪者很痛苦,影響社會功能),包括抑郁癥、強迫癥、焦慮癥及軀體障礙。還有一些精神障礙的,我們依據嚴重程度上報學校,并轉介相關醫院機構進行治療。對于有抑郁、強迫傾向等身體有些不適感的,可以進行定期咨詢(每周一次),提高來訪者自我調節能力及壓力應對能力。
4改變措施
為了大學生更好的健康成長,學校及相關機構應該采取積極措施,讓大學生意識到有心理問題應該積極的求助,通過多種方法緩解大學生壓力,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
4.1預防為主
心理健康工作的重點應轉移到積極預防為主。以往的重點是關注心理有問題的同學,但是心理健康的問題主要是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產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要針對所有的同學,要以預防為主。
首先,要讓同學了解到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及普遍性,任何人都會發生心理問題,不要看成精神障礙,客觀的認識心理問題。其次,要大學生認識到有問題時,就應該積極的求助,或者和同學老師溝通,如果有需要隨時去聯系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積極的對待情緒等各種不適。
4.2開設公共課及團體輔導
學校也要針對全校同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定期團體輔導。王玉(2009)研究發現,通過給大學生開設《健康人格心理學》后,學生主觀報告和實際測得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提高。師范院校大多開設心理教育方面的課程,而隨著今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一些工科院校也逐漸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積極的開設課程并對輔導員進行相關心理培訓。
心理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團體輔導相關的活動對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有改善。裴利華(2009)通過對比研究,對實驗組大學生進行團體輔導,個別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發現實驗組的同學心理幸福感和健康程度明顯提高。通過一些公開的輔導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調節和緩解作用。我校每周一進行心理團體輔導,學生也踴躍報名。在團體輔導中體會到合作、團結、傾聽,對人際關系有很大改善。
4.3學校心理咨詢結構的完善
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完善及規范對心理健康工作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學校心理機構實行免費制,對于所有的學生進行開放,排除因為經濟原因造成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學校心理機構應該嚴格遵守心理咨詢的相關規定,除了特別重大的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外,應嚴格為同學保密。一些同學總是擔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感到尷尬,而排斥心理咨詢。而學校心理咨詢結構,彌補了輔導員在這方面的不足。
同時心理結構的完善,要進一步針對嚴重心理障礙的,神經癥及嚴重的人格障礙及精神障礙的同學進行認真診斷,并進行相關醫院結構的轉介,嚴重的可以考慮讓學生休學等,避免造成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俞少華,張亞林.我國大學生心理輔導現狀.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6(2):131-132.
[2]袁玉華,晉輝勇,趙擁軍.大學生因病原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1998,19(6):461-462.
[3]陳麗文,胡凱.長沙市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與思考.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2,(3).
[4]樊富民.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3-18.
[5]李敏,于威.2000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心理健康,2009,16(1).
[6]李殿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2).
[7]王玉.人格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效性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2).
[8]裴利華.積極心理輔導綜合模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針對我校心理咨詢機構中對來訪者的調查,發現大學生存在人際交往,學習壓力,情感困惑,就業,抑郁,強迫等心理問題,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措施及干預措施。
【關鍵詞】心理問題大學生干預措施
- 上一篇:職業教育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 下一篇:教師心理健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