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制建構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6 02:26:00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制建構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兩個方面滲透,其一是滲透于以學校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其二是滲透于學生的社團組織和日常活動中。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結構;績效評價
一、前言
從目前的情況看,大多數條件稍好的學校都配備了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在校行政的領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事項主要由專職教師負責。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同,開展活動的形式也千差萬別。然而,效果到底怎么樣,很多人心中沒有數。論文百事通為此,筆者覺得,如何構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值得進一步探討。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一)組織結構
第一,專門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所以必須由專業水平較高的老師擔任。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條件稍好的學校一般都配備了一個心理老師,但是,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待加強。
第二,部門化。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依托的部門。現在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基本上是設在政教處或學生處,部門成員有專職的,也有兼職的。多數學校由一個專業的心理學教師和若干兼職的老師組成。
第三,指揮系統。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與學生的思想教育有關,問題孩子往往由政教處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有些正式開課的學校由教務處負責安排課程,接受教務和政教的雙重任務。
第四,正規化。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標準化。比如,咨詢規范、保密制度、檔案管理等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探索
1、完善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首先,學校必須構建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體系。
從傳統的觀點看,學校主要是教給學生知識的地方,這一觀點不能說有錯誤。但是,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走向了極端,以至于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從學生的發展角度來看,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健全的身體和心理,這才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文化知識的獲得,同時應該結合學科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樣道理,班主任工作、團委工作、學生會工作都要與之協調發展,學校評價系統也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角度去構建。
其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和專業隊伍的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要關注每一個健康發展的學生,盡可能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還要關注具有心理疾病的特殊對象,而更重要的,是要起到預防的作用,防患于未然。由于人的心理現象比較復雜,每個人的心理都是一個世界,豐富而又多變。而任何一種心理的形成不但與個人的人格特質有關,而且與個體所在環境關系密切。那么,學校教育環境怎么樣,就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作用了。所以,有必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和隊伍的建設,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校必須配備有任職資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相應的組織結構,有設備和場地。
這樣,才能從組織制度上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專業的隊伍可以從相對專業的角度開展心理輔導。
2、建立學生社團組織
從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組織系統分析,必須建立一個開放的、學習型的團隊組織,使學生在其中能自我發展,在互動中學習,在互動中形成健康心理。在接受老師教育的同時,學生必須有自己的內化系統,使其合理接受社會傳承,但又能形成獨立人格體系的組織框架,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老師或長輩的價值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的組織結構是不可或缺的。這樣一個有較高自治性質的社團組織,不僅僅協助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完成好日常工作,更主要的是提供一個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平臺,使之能在其中形成健康的自我,完善人格結構。
三、保障及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完善組織結構
盡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但是,由于各地區情況不盡相同,每一所學校也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必須按照學校自己的情況,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所示的組織結構就比較有效地解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保障問題。盡管如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能建立和學生家庭及社區互動的外圍體系。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僅是與學校教育有關,家庭、社會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二)建立專業隊伍
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所以,作為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是必須得到充分的保障。對于已經有一定規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學校,主要是通過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對于還沒有一定數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學校,應該根據情況適量引進具有資格的教師。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
無論什么樣的工作,都必須有一個行之有效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軟硬件達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對學生和老師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目標不清晰,目標不能引導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高等教育即將普及的背景下,對于中小學教育而言,升學將不是學生前進路上的巨大障礙,也不是教師業績考評的唯一標尺。那么,對于中小學教育而言,建立面向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評價體系就具有了時代的可行性。基于此,建立不唯一以學科考試成績為基礎的評價體系就有了現實的基礎。公務員之家
過去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是看教師所教班級的成績和升學率,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他的文化課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養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漫長的過程。所以,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績效評價體系必須科學而合理。具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至少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針對教師的,一個是針對學生的。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應該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評價體系為基點,并以此為基礎,建立可以操作的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
[2]班華.《與中小學心理老師談心理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07).
- 上一篇:新形勢下財政評審的職能透析論文
- 下一篇:新形勢下外匯儲備方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