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校人性化的細節管理與學生逆反心理
時間:2022-04-12 02:11:00
導語:透析校人性化的細節管理與學生逆反心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在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要求。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反常心理,容易使人無法客觀、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采取消極、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我們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對學生實施“人性化”的細節管理措施,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協調發展。
【論文關鍵詞】逆反心理;人性化;細節管理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
最近一個時期來,“逆反心理”成了一個時髦的名詞。無論是報章雜志。還是廣播電視.甚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個名詞所使用的頻率都很高。逆反心理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比如:對于先進人物的宣傳,人們的反應不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貶低宣傳及宣傳者;當見到商品廣告出現“價廉物美”字眼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種商品的質量肯定是次的”;還有人說:“我一見到他就反感,一聽到他講話就不舒服”……凡此種種,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什么是逆反心理?《心理學大詞典》的解釋是比較規范的,基本上把它的本質屬性揭示了出來:“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睋Q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體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具有強烈抵觸情緒的社會態度。
當代大學生比較常見的逆反心理,集中表現在:
1.對社會倡導、弘揚的先進人物及事跡持反對意見,作反面思考。有關調查證實,當報紙宣傳的觀點和讀者不一致時,有22.3%的調查對象會“對報紙的宣傳不予理睬”,同時,人們本能地注意那些符合于自己態度傾向的思想見解。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對社會榜樣及先進人物的事跡表現出不認同、不信任,要么把他們當成“傻子”,要么說他們是沽名釣譽的“投機家”……對身邊那些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同學肆意諷刺、挖苦,冷嘲熱諷,對表現好的同學冠以“拍馬屁”或“吃飽了撐的”等頭銜,無端懷疑別人的動機,往往用社會上傳播的某些個別的、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全盤否定,對正面宣傳做反面思考。
2.對家長、教師的言行不理解不贊同。常聽家長、老師抱怨“現在的孩子性越來越不聽話了”,故意“對著干”,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于衷,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如果是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么,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越不讓干的越干。
3.對思想政治教育和校規、校紀的消極抵抗。不配合管理。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現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對學校的學生手冊、管理條例、行為規范不讀不看,也不履行,違反后一問三不知,甚至對管理者連同內容產生懷疑,頂撞、當眾批評或挖苦他的老師,惡語相向,拒不遵從。主體執意表現出與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反其道而行之”。
4.對不良行為的情緒認同。例如,一些不健康的、被禁止、批判的電影、文藝作品、理論文章越是受批評,越是想看,懷著極大興趣,想方設法要弄到手,去觀看、查閱……一睹為快。再如,在一些學生當中,打架斗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形成的原因:
1.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互聯網的迅速蔓延,校園網已經遍及大學生活的各個角落,在引進大批先進文化的同時,西方自由化思潮也開始在我國泛濫。特別是西方網絡上的各種文化思潮、哲學思潮、政治思潮在大學校園內推波助瀾,是大學生逆反心理迅速蔓延的外部條件。
2.現實社會中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經濟運行中的某些失誤和社會上存在的不正之風,例如貪污受賄、欺蒙詐騙等社會陰暗面,一時還難以根除,有些大學生對此不理解,甚至故意夸大其詞、混淆視聽,因此也容易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3.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
(1)由原來的中學、家庭變為大學環境。學生由課業繁重、父母管制、老師監督,被升學任務壓得透不過氣來的中學生活,一下變為課程自由選擇,沒有硬性規定,課業相對較為輕松,且時間、生活可以自主料理的大學生活,就像剛飛出籠的小鳥,不受約束、不服管理,稍有不慎,極易激起逆反心理。
(2)人際關系改變。大學生活與中學相比,人際關系的廣度和復雜性顯著增加。由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唯我獨尊的家庭生活變為完全靠自己、人人平等的學校集體宿舍生活;由家庭成員為主或比較單純的師生、生生關系變成較為復雜的師生、生生和社會關系,也容易產生不合群、不適應的心理反應。
4獨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F在的大學生90%以上為獨生子女,相當一部分在家養尊處優慣了,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幾乎不能單獨處理問題,嚴重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又不太愿意接受學校的管理。
5.獨立意識的盲目增強以及自我認識的偏頗。
(1)獨立意識是大學生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擺脫他人監督、支配和管教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大學生拓展了自由空間、交際面和活動空間。急于在新的環境里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希望自己獨立自強,成為一個有獨立見解、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但因為大學生經濟上尚未獨立,心理上沒有完全成熟,社會地位還未確立,其獨立性表現往往具有非理智性和盲目性,表現出反抗權威,不愿遵循傳統,總想標新立異。
(2)大學生由于受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在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時缺乏必要的客觀性和正確性,對事情的理解和判斷流于表面,不能冷靜地、客觀地分析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和因果關系,造成某種偏見、主觀和武斷,易出現自我否定、自卑;自負、盲目自大等傾向。
由此可見,逆反心理是一種反常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單元、順勢偏激的思維習慣,逆反心理容易使人無法客觀、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采取消極、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其后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蘼等。
在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要求。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之處就是,不僅有扎實的知識素養、較強的專業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而那些因事業失敗、人生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也往往是與其情感意志比較脆弱,經不起困難、挫折的考驗有關。逆反心理的深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所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促進他們的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養和身體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我們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利用好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優勢,切實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針對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極端行動,及時地避免和調整他們的逆反心理、抵觸情緒,采取有效的、“人性化”的細節管理措施,適時引導,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協調發展。
(一)“細節管理”的概念
概括說來,細節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求管理者要善于發現細節(指那些攸關成敗的、細小難觀的關鍵環節、行為及態度);二是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探究細節深層的含義,在一些看似普通的小細節中發現深藏的玄機。管理者的技能,也就在對細節的多次洞察和處理中成長起來。
人性化的細節管理是指堅持以學生為本,積極推進“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管理者要切實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無論學校的配套設施、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還是提供的各項服務、住宿的環境因素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質量,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狀態。所以我們要從學生成長、發展,從關心、愛護的角度去考慮,妥善、細致地處理好管理學生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件小事,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力爭把事情做到學生的心坎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實施細節管理的措施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把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作為組織活動的基本出發點,通過對組織成員的尊重、關懷、理解、信任等,充分挖掘個人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調動個體的積極性,從而為組織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促進組織的持續發展。在對高校學生進行管理的實際工作中,突出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既講科學民主的嚴格管理,又講充滿情感的人性化管理。
學生的事無小事,做到真正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凡事多為學生考慮一些,事情不在大小,在于是否真心誠意,是否細致到位。如采取多種形式關心、服務于同學;要求每一位員工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利用多種渠道聽取學生意見,不斷改進服務,推行人性化管理。
2.注重個性化教育。
“人具有遺傳而來的本性,如惰性、趨利避害等本性;本性雖難移,但可以順其自然,引導利用?!痹趯W生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素養的培養之上,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個性,以親和的態度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如發現不合群、自我中心、挑釁老師的人和事,千萬不可簡單粗暴地用漫罵、甚至體罰的手段。要詳細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冷靜大度地處置,妥善解決好。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深刻理解作為一個合格的學生所必須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并成為每一位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這是學生成長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同樣也是一個合格學生和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公民的重要標準。
3.重新審視制度化管理。
“硬”的、“鋼性”的管理有利于建立秩序,特別強調管理的有序性、有效性,重整齊劃一,重步調一致,不容許學生有不同觀點,不注重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忽視學生的感受,不注重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軟”的、“人性化”的管理有利于推動協同、和諧、個性張揚和創新素質的培養。對正處于成長中的學生的教育,我們自然應該多從正面去激勵和引導。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生活環境,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制訂管理制度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需求,必須體現H{對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的尊重,“還人以本來的價值與尊嚴”,因此,管理制度中的每一個要素都應該在教師、管理者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們通過充分考慮個人與集體、與學校等諸多方面的關系之后,所做出的被大多數學生認可的優化選擇。所以這種管理制度一經產生,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抵觸情緒,有效化解矛盾,取得被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和認同,使管理的目的變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從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達成共識,取得一致,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有效減少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避免資源的浪費,使組織產生更大的效益,形成組織文化。“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建設就是力圖在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間尋求一個合適的鏈接點,并加以整合,實現“軟硬”兩種管理并用。
4.重視學生自我管理。
引導學生增強自我管理意識,重視和學生的交流。其一,建立各級社團組織,包括學生干部、班長、團支書、生活管理員、宿舍舍長、學生群眾個體等形成一個扁平、透明的網絡,使學生個體之間互相監督學習,自我約束個體的道德行為習慣,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其二,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面對面地、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其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召開座談會.創建溝通、互動的平臺,傾聽學生的呼聲,激發大家的熱情.集思廣益,齊抓共管,并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工作,實現管理目標。
5.以德治教,努力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
以德治教既是高校貫徹“以德治國”重要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由高校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高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思想道德教育影響和制約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我們歷來強調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校的領導干部首先帶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不斷加強道德修養,清正廉潔,以自己的言行發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和帶頭、表率作用;高校干部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多些平等、少點架子;多些關愛,少點冷漠;多些激勵,少點責備;少用非人性手段去懲罰人,多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人,去影響人:要做為學生著想的大朋友,身體力行,用真情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規范和道德形象去感染、激勵學生,引導他們通過體驗和踐行,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在學習中學會生存,學會共處,特別是學會做人,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 上一篇:國債的流通與增值空間
- 下一篇:我國國債投資績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