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學

時間:2022-10-31 10:29:00

導語:解析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析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最好方法,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專家調查研究表明10%-30%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明顯問題,主要表現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敵對等癥狀,特別是對學習、考試的焦慮高達78.15%[4]。因此,中小學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實踐告訴我們,要提高教育質量,就必須首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必須了解和把握學生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學生心理問題,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校開展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科學心理教育理論和有效教育方法,與學生家庭、社會配合,利用一切可能的現代教育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從而促進全面素質的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因素是多方面的:(1)社會環境因素:首先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學而優則仕,男尊女卑等等舊觀念,同時隨著社會的飛速變革,升學、就業、社會尊嚴等,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2)家庭環境因素:家庭的經濟狀況、社會背景、父母教育方式以及父母感情等等也都會嚴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3)學校環境因素:目前應試教育還牢固占據學校的主導地位,學習沉重的壓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各種人際關系的會深深困惑學生的心理健康,(4)心理環境因素:學生心理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還很差。長時間的緊張學習,精神、體力透支,學習成績上下波動,都很容易使學生的心理失調。

3.1有計劃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課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組織心理知識講座、觀看心理健康光盤、開展心理素質訓練,進行心理健康疏導等,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學會自我情緒調節和心理自救的方法,以增強學生的心理修養。

3.2開設心理咨詢輔導室設立心理電子咨詢信箱,配備懂心理學有責任心有威信的教師擔任心理咨詢教師,掌握學生心理變化,及時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進行集體或個體輔導,排解心理困擾,幫助學生掃除成長中的障礙和煩惱。

3.3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有的放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學生正確全面認識自己。

3.4疏通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邀請學生家長到校聽講座、咨詢、座談增強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引導家長轉變錯誤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發揮家教的作用,調動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力量,創建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4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實施

4.1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規劃、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定期研究并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定期開展檢查和督促。從人員、資金及時間上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有效地進行。

4.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體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增強意識、主動參與,學校必須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在全校建立濃厚地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4.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目前非常缺乏能勝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其他科目的教師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巧,培訓教師隊伍是當務之急。在當下教師隊伍脫產學習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斷通過舉辦培訓班,有計劃開展網絡學習,定時組織知識講座、看光盤、理論研討、案例分析、外出學習等培訓活動,及時交流、總結經驗,逐步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才能建立一支以班主任為骨干的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

4.4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成為全體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的常態教育活動,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健康__教育氛圍。要求教師充分地、有意識地運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去熏陶學生的心靈。

4.5積極采取現代教育手段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開好衛生課的基礎上,利用校園之聲廣播站、閉路電視、網絡、智力競賽、知識咨詢、畫廊、黑板報、墻報、手抄報等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4.6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磨礪學生的意識,讓學生經風雨見世面,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當今社會中,每個人都處在多維的、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網之中,協調、處理人際關系是學生經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養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規范的技巧,培養自主參與活動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