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英語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10-29 11:29:09
導語:中職英語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習知識的最重要環節之一,學生在認真聽講的過程中,了解知識、了解生活常識、了解國家時事等。很多時候還會和老師針對某個時事話題相互討論和交流,過去所謂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那么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老師的言行舉止和人生觀、世界觀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們的成長。如果授課的老師能夠充分地利用課程的45分鐘,在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滲透心理健康的知識、與人相處的常識等諸多信息,進行課堂的學習和交流有效的完成,那豈不是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縱觀中職學校設置的教學科目,英語教學所占課程比例較大,在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因此滲透心理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生心理常見問題表現較多,但是通過資料收集和整理及對照學生的實際狀況等,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主要包括:消極心理、自卑心理、恐懼心理、金錢至上等。下面簡單地分析這些心理出現的背景以及如何較好地處理。
1.消極心理。為什么會出現消極心理呢?通常認為消極心理是一種被動抑制的心理反應,當人遭受到挫折與失敗,或是不如意等遭遇,心理天平容易失衡是導致消極心理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中職學生一般在15~18歲之間,其心理尚不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部分英語學習較好的同學而言,他們受到的鼓勵和表揚等相對多些,積極的因素會更好地提升其自信心,往往容易使其英語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則容易影響學生的情緒,甚至造成學習消極心理,甚至是自暴自棄。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屬于消極的心理意識之一,當學生將自己同其他人進行比較時,容易感覺自己比較另類,很難融入,這個時候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卑心理,他們認為畢業前景不太樂觀,結果會產生厭學情緒。而在英語學習上,那些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當他們成績不及格,受到同學排斥的時候,自卑心理就較易出現。
3.恐懼心理。恐懼心理是另一種逃避心理,主要是因為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造成,恐懼心理往往表現為企圖逃避面臨的困難或難題。中職生英語成績相對于普高學生而言,普遍較差,在英語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常會出現害怕老師提問,擔心被同學們恥笑,害怕英語考試成績不好等。膽怯心理往往會帶來一系列逃避行為,包括上課不聽講、睡覺、考試舞弊等,但又怕被老師發現,這樣長此以往更加劇了恐懼心理,形成對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
4.金錢至上。中職學生生理發育初步成熟,但生活中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還未完全健全,因此部分同學對金錢的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因此學習和生活中,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等差異,容易產生金錢至上的觀念,往往影響到學習和生活,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容易產生悲觀甚至墮落的學習觀,這就需要老師在課題教育中的引導和關心,及時發現及時引導。
三、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情感目標,一般要求學生“能夠適當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學習英語熱情度”。中職英語教學目標的調整和教材改編等,賦予了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契機。
1.創設課堂心理教育氛圍。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由此可見,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心理教育氛圍,往往建立在師生之間和諧關系之上。在英語教育課堂上實施心理教育也不例外。例如在英語課堂上展開一些辯論,全班分為正反兩方,就某一話題展開辯論。以溫州市中等職業學校地方創新教材基礎模塊二的Environment為例。就外籍老師IvanDavis每個周末在溫州大羅山撿垃圾的事件讓學生展開一場辯論:IvanDavis的行為是否值得推薦?辯論基本要求:學生雙方在辯論過程中需要使用英語,當然部分語句可以適當引用書本,部分可以自己描述,規定時間,最后辯論雙方理由正確且語言表達良好者獲勝。通過英語辯論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在交流互動中完成了心理溝通和交流等。
2.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英語新編教材內容比較貼近現實生活,且時代氣息強,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英語教師挖掘心理教育素材奠定了便利的基礎。英語教師如果能結合現實加以引導,對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完善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耐挫能力,鍛煉意志品質。如溫州市中等職業學校地方創新教材基礎模塊一第二單元Warmingup部分中出現了StephenWilliamHawking的圖片,教師就可以借此機會向學生講述:他雖然全身癱瘓,但是面對困難卻毫不退縮,勇于探索,最后成了偉大的科學家。通過這一講述讓學生明白殘疾人都能做得那么好,更何況我們是個健康的人,希望學生今后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勇往直前。
3.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提升學生自信心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其實如果能夠在英語教學中,能夠較好地創造教學情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開展多樣化學習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同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的自信心。
4.采用形成性評價,積極心理暗示教育。教師以激勵教育等方式引導學生能夠產生內驅動力,從而轉化為學生自覺行動,使學生獲得主動發展的內在動力。正如一位德國教育家所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我常在課堂使用“Verygood!”“Ibelieveyoucan!”“You’llsucceed”等語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教育。對于部分困難學生,我們應該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積極鼓勵。總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和關心,作為新一代的英語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和挖掘新編英語教材中教學資源,尋找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滲透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健康。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滲透心理方法教育引導中職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梅少敏 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 上一篇: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下一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