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2022-03-09 09:24:25
導語: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心理健康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現實對教育的要求。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間的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使學生心理健康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心理健康;課堂氛圍;學習興趣
中小學階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關鍵期。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的發展就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使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得以維護和增進,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做到這些,我們可以采取多種積極措施。
一、創造優質課堂氛圍,使學生心中充滿期待
優質的課堂氛圍是一節成功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是指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一系列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心情愉悅時,更容易接受事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也正說明只有使學生身心暢快地進入學習,形成師生彼此接納的心理進而調動他們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內在心里狀態如何,心理積極愉悅,則效果倍增,相反則效果甚微。”將兩者結合起來思考,不難看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先從自身做起:熱愛學生,鼓勵學生,然后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煞有介事地對一所小學所有的學生進行智能測驗。然后把一份學生名單交給有關教師,并告訴老師這些學生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沖刺”的潛力,并再三囑咐教師對此“保密”。其實,這份名單并沒有什么依據。但幾個月后再次對所有學生進行智能測驗時出現了奇跡:凡名單上的具有“學業沖刺”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望強烈,與教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將這個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奇跡呢?由于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教師對他們提供的名單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過程中對名單上的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盡管名單對學生是保密的,但教師們掩飾不住的期盼還是通過語言、眼神等表現出來。在這種深情厚愛的滋潤下,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們有了顯著進步。這個實驗也再告訴我們熱愛學生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課堂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所以,教師在走進課堂之前,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而且自始至終要保持這種良好的狀態,用愉快的心情的對待學生,用飽滿的情緒感染學生,將枯燥的數學課堂演繹得生動活潑,充滿生機與活力。雖然“潤物細無聲”卻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不良情緒,讓學生對數學教師和數學課堂產生親近感,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就像教師對他們充滿期待一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較好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數學課堂中來,才能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也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內在動力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這一特點使得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和不能及時掌握所學內容、思維不夠靈活的學生產生學習障礙,時間長了就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無論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克服這種不良的情緒。在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要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我們在平時上課時,給學生講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我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生活中的數學等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他們有了學習動機和興趣之后,我們就要運用智慧使數學課堂變得簡而精,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而形象,使學生易于接受。這樣就會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精神壓力,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數學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開展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讓課堂探究更愉悅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心理學也有研究表明:人的學習結果受感官參與的制約,多種感官的參與還有利于人的心情開朗。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既有利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這些活動可以是室內的也可以是室外的。比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對千米有更直觀的認識,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去實際測量一千米,教師只提供測量工具和負責學生安全。在這一活動中既促使他們自己動腦思考如何完成任務,也鍛煉了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還讓他們走出課堂,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探索體會和掌握數學知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了數學課堂。
總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許多種方法和途徑,但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挖掘整合教材資源,發揮教師的各種能力,三者結合起來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才能使數學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讓健康的心理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其作用。
作者:孫紅 單位:江蘇省漣水縣幸福里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王鋒.關于構建小學數學活動化教學體系研究方案[A].探索創新發展[C],2000.
[2]李遂寵.淺析在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J].甘肅科技,2010(1).
[3]謝青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心理之引導[J].教育革新,2012(2).
[4]朱小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之一[D].蘇州大學,2010.
- 上一篇:數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