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2022-03-11 08:37:57
導語:中職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職教育的終極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具有一定專業技術能力和理論水平,并且心理素質良好的新型勞動人才。但是中職的大多數學生在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上表現出千差萬別的特點。而其中的心態問題成為很多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措施
一、中職學生在心態上存在的問題
1.厭學情緒重
每個班級總有幾個厭學情緒比較嚴重的學生。他們不僅自己不學習,還帶頭違反課堂紀律,甚至頂撞老師,常常搞得班級“雞犬不寧”。這些孩子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他們的背后往往會有一個“問題家庭”:或是父母忙于生意,無暇管教孩子,或是家長性格暴躁,動輒打罵孩子。
2.缺乏自信心
中職學生大多是中考中的失敗者,他們的普遍特點是文化素質低,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個性或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面對課業學習時往往表現出心理恐慌。而且由于中職學生普遍處于青春期,心理處于比較敏感脆弱的關鍵時期,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又很難恰當地做出應急處理,導致其挫敗感增強,自信心必然會下降。缺乏自信心已經成為桎梏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
3.心理壓力大
就業壓力、學業壓力、家庭壓力已經成為中職學生心理上的三座大山。快速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對重重挑戰,中職學生就必須在技能水平和個人能力上下足工夫,才能在求職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然而過大的心理壓力是不利于學生發揮自身潛能的。
4.自我意識不完善
中職學生大多十六七歲,心理趨于成熟,自我意識發展較快,能夠認識到自我的社會定位與自我價值,期待早日獨立。但他們的自我意識并不完善,對于社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還不能完全理解,也就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有的學生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誨深感厭倦,在與同學交往中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導致同學關系不融洽;還有的學生希望與異性之間建立友誼,但不懂得如何溝通和交流等。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缺乏正確的自我意識有密切的關系。
二、轉變學生心態的措施
1.拒絕“一視同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即便是雙胞胎,在性格以及為人處世上也會有驚人的差別。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跟他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及社會關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就對班主任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班主任要深入到學生內部了解學生背后的生活現狀。
2.落實班級干部責任制,重塑責任心
學生原本無“好”“壞”之分,“壞”學生調皮搗蛋的背后其實是缺失關愛。如果讓他們換個角色,化身成正義的“英雄”時,一股無形的潛在的正義感便會油然而生,仿佛脫胎換骨一般,從“壞”學生的隊伍中解脫出來,變得自信、陽光、充滿正能量!他們會用感恩的心維護好班集體,也會對班級凝聚力的養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營造健康學習氛圍,保持積極向上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作鋪墊,所以班級健康氛圍的營造同等重要。通過定期召開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可以讓大家深刻剖析自己的陋習,從內心深處找到弊端,從而刪除心理污點。還可以依托板報傳播正能量,討論當下社會熱點,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完善班級文化建設。
4.組織多彩文娛活動,培養團隊協作意識
“玩”是人的天性,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很多技能都是通過“玩”掌握和創造出來的。所以要充分調動人的天性,就要到活動當中去。比如,利用大課間組織學生到操場拔河,注重勞逸結合的同時還能培養團隊協作意識。課余時間可以帶領大家做一些拓展運動,培養大家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為贏的理念。鼓勵大家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文娛活動,展現真自我,提升自信心。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了不起的,因為我們正以孜孜不倦的愛心關注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說中職班主任工作是塊硬骨頭,要躲、要閃、要避讓,但我堅信只要找到啃骨頭的方法和技巧,就會突破困難,并從中收獲快樂和幸福。
作者:果鑫磊 單位: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
參考文獻:
[1]王一君.交互式課堂中的教師話語[J].甘肅科技縱橫,2005(2),152-153.
[2]陳麗芳.中等職業學校“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策略[J].學習月刊,2010,(2):62.
- 上一篇: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 下一篇: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