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3-03 03:35:51
導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個孩子的幼兒時期是他們人生中的最重要的階段,從這個時期起就對幼兒的心理進行幾級的教育,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也會為他們將來的交往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積極健康的心理也會對他們的人生之路起到了促進作用。作為家長如果能夠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從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他們全美達發展,不僅是學習能力的培養這里還包括對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在幼兒時期就能培養一個心理積極向上陽光的孩子,為孩子的未來就能打下好的基礎,對于未來超負荷的壓力也能夠迎刃而解,體現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提供一個好的家庭成長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非常有愛有包容學習氛圍很濃厚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是非常有自信的、有愛心、樂于助人等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因此幼兒時期是人生中最關鍵的階段。由于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庭結構和養育方式的改變,使兒童的心理健康間題較以前增多。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具有累積性。一個人心理上的失調或異常,其根源大多在孩提時起。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從出生到小學之前的時期就是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最重要最關鍵時期。
2.1增加積極的情緒和體驗
好多家長在孩子開始哭泣的時候,總是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是男子漢不要老是哭哭啼啼的。其實家長們不知道這真的是對孩子非常的殘忍。孩子心里受了委屈雖然哭泣太多不太好,但是至少應該讓他們將情緒發泄出來,當然是合情的發泄不是不加控制的任性發作。用正確的方式將總覺得感情表達出來,這是對情緒的一種抒發,是對心理健康具有促進的作用。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和教師應該提供更多的孩子機會參加各種活動,重在讓他們能夠參與的過程,不要計較結果,只要他們能夠在活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使他們的情緒得到很好的抒發。也可以通過一些故事和繪本及時化解孩子不良情緒能夠得到很好的疏導,家長和老師要多去鼓勵孩子,讓他們更自信更陽光。首先,家長和教師要多去鼓勵肯定孩子,快樂元素多一點的孩子自然會有積極健康的情緒,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日常的學習和家庭教養的積累得到發展。`其次家長和教師要多創造一些情境,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和合理的情緒抒發比如可以給孩子聆聽優美悅耳的樂曲、朗讀一些精美的詩歌,講一些他們喜歡聽的好繪本。閑暇時間也可以做一些親自小手工,增強親自關系的同時,也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抒發,如果遇到了不好情緒的出現,剛好在這樣美好的氛圍去教育引導孩子是非常好的時機,還可以根據一些故事和孩子們演舞臺劇,讓他們的情感得到最大化的抒發。從而形成積極的情緒,并且積極地情緒體驗必須在時間中的得到滿足才能深入幼兒內心,影響他的積極心理的形成。
2.2關注和培養積極個性特征
人格塑造、個性培養包涵很多內容,占主要地位的問題是自我意識和集體意識關系的平衡和協調問。自我意識是組成個性的一個部分,是個性形成的主要標志,也是推動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使組成人格的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每隔幼兒的個性發展都和幼兒自身從小的社會化發展過程是細細相關的。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同伴之間的交往。一個幼兒當他具備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后,他才會變得更加自信,才能夠大大的滿足孩子的交往需求。這樣也會對日后成人后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發展和奠定基礎,從而形成更加唯美的個性。
2.3培養自理能力和意志力
學前兒童由于受年齡和生理機能的制約,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比較弱,現在的獨生子女普遍都存在意志力比較軟弱的現象,已經發展成為非常普遍的心理問題。現在生活條件優越,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包辦一切,孩子沒有自己鍛煉的機會,吃飯有人喂,穿衣有人穿,這樣下去只會害了他們,讓孩子在獨立能力方面發展的很不好,所以家長要想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愛,怎樣愛才能讓孩子得到好的發展,而不是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有些東西是看不到的,但是作為有心的家長一定要善于發現和及時改善。學前兒童的健康教育關系到我國新一代人口的素質和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值得我們去關注。以上我們從增加積極情緒的體驗、關注和培養積極個性特征、培養自理能力和意志力三個方面闡述了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當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探討。
作者:田甜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03).
[2]王佩佩.主觀幸福感與人格關系的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01).
[3]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06).203-204.[4]鐘洪.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J].今日南國,2009(02).
[5]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 上一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
- 下一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