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分析

時間:2022-10-17 10:29:52

導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分析

近年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然而就在這快速發展的繁榮景象背后,各類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尤其以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為主。可以看到,當今社會各類心理問題在不斷的上演著各種各樣的悲劇事件。特別是在高校校園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亟待解決。作為新型知識分子培養基地的高校校園,不僅僅承擔著傳播文化知識的責任,還應該重視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就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創新提出了一些淺顯的見解,僅供參考,以期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1.重新定義心理問題,從源頭上緩解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從古至今,傳統的文化思想意識均對心理問題有一個誤導,就是認為心理問題是一種疾病,甚至認為心理問題就是精神疾病,因此大多數人對心理問題都避而不談。所以當代大學生在面對心理問題時,也成了“隱君子”,不敢去吐露心聲,不敢去面對,久而久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最后以至于對大學生自身的身心以及家庭造成不良影響。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心理問題做相關的良性教育,從源頭上去引導學生,讓學生乃至全社會知曉,心理問題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的情緒問題,只要進行適當的調節,疏導,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僅僅是高校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2.建立完善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2.1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尋常課堂。現如今,很多高校已逐漸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嘗試的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然而事實上,不僅僅應該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才能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各個學科的課堂,打破學科界限,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結合思想政治課堂的特點,清楚的認識到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再以此為基礎,深入挖掘在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之下的人的心理活動,從而引導學生培養良性的心理趨向。再例如,大學生語文課堂、歷史課堂,可以結合歷史與文化來注意疏導心理對于人的發展乃至社會走向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清自己的心理活動。2.2建立完善的大學生校園心理咨詢系統。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專為在校大學生服務的心理咨詢室,以期為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做良性疏導。這是一項很大進步。然而這還遠遠不夠。鑒于傳統意義上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誤解,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心理咨詢系統。在原有的心理咨詢室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網站,或以網絡服務為基礎建立網上咨詢室。一方面,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比較多,現今網絡通信也比較發達,所以利用好這一點可以很好的解決大學生不愿意親身去咨詢室咨詢的難題。另一方面,更好的保護了學生的個人隱私。2.3建立強大的校園心理健康互助體系。良好的社會支持和互助系統對維護人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學校要建立起立體的學生心理健康互助系統,幫助心理問題學生恢復健康,幫助學生提升心理素質。學校通過建立學生朋輩輔導小組,使學生彼此間開始關注自我心理健康,有效增強學生應對挫折、解決問題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朋輩心理互助以學生為中心,能提升學生自我反思意識,增強學生心理品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3.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僅僅關系著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關系著社會的進步。因此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發動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當通過全民有意識的健康教育,對心理問題進行重新定義,從源頭上緩解心理問題的輿論壓力;其次,在校園內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從課堂、從校園生活、從校園心理咨詢室(網絡咨詢系統)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鞏固“心理問題不是病”這個概念的同時,更好的服務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吳新穎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袁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才智.2014(31)

[2]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創新路徑研究[J].職教通訊.2014(17)

[3]張芳.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