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2-26 10:28:37
導語:初中音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尚不成熟。作為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初中教學對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當前,我國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隨著身心的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將發生較大變化,來自家庭、學習等方面的心理壓力給很多初中學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初中學生群體中有大約30%的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可見,初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成為初中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并解決的問題。而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對人的情緒可以產生顯著影響,不同的節奏和旋律可以讓人產生不同的情緒:曲調輕松的音樂能讓人的心情愉悅,精神振奮;曲調舒緩的音樂能讓人心情平和;曲調沉穩有力的音樂可以引人深思。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的身心愉悅,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通過唱歌教學,凈化學生心理教育心理學表明,審美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思維發展,健康心理和人格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精心設計審美情境是確保音樂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也是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教師創建的審美情境中,學生的內心將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心境,這恰恰是和音樂審美相伴相生的獨特情緒,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為初中音樂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礎。創建審美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唱歌教學就是其中一種常用方式。
例如,在音樂課堂上的唱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風格不同的優秀音樂作品創設不同的審美情境,帶領學生演唱包含各種情感的不同音樂作品,以充實學生的情感世界。《游擊隊歌》中體現的慷慨雄壯的情感及飽含激情的歌詞、激昂的旋律、鏗鏘的節奏,可以培養學生一往無前、激流勇進的心理品質;《飛來的花瓣》則以舒緩的節奏、流暢的旋律,使學生內心產生對生活,對自然等美好事物的贊嘆情緒;《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則以歡快的曲調激發了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優秀音樂作品中的審美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美,同時給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啟發和鼓舞,在學生心中激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體驗各種優秀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將音樂作品中的積極健康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并將其延伸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當中,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音樂教學與游戲相結合,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如合唱、歌舞表演、歌唱比賽等游戲,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形式,促進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音樂,同時陶冶情操,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欣賞優美音樂,調節學生心理中國自古就將音樂列入六藝之一,孔子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可見,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調節人的情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優秀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進入到學習情境,更加深入地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在音樂作品的意境中挖掘作品內涵有助于調節學生心理。例如,在學生早上來到學校時播放樂曲《苗林的早晨》,清脆悅耳的音樂給學生帶來春天的感受,清脆的鳥鳴讓人心曠神怡,樂曲中透出的自然美,愉悅了學生的身心,使他們以更加輕松愉快的心情開始新一天的學習。又如,在組織學生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選取經典的《第五交響曲》中的第一樂章,讓學生仔細聆聽,學生聽完后都表示深刻感受到音樂的激昂與緊張,體會到音樂中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應只停留在學生的感官層面的體會上,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和思想。通過結合作者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環境,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境。當學生了解到作者一生貧苦,遭遇失聰、失戀的雙重打擊,最后憑借自己的頑強精神意志戰勝命運的故事后,他們才會體會到作品既是人們勇敢反抗封建暴政的戰斗曲,又是作者與命運做抗爭的進行曲。正如貝多芬所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將我完全征服。”從作者的多舛命運中,學生將明白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去面對各種無法預料的挫折與困難。通過作品讓學生學會正確面對挫折,激發學生內心中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任何困難。此外,音樂欣賞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欣賞國內外優秀的音樂作品,使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在優美的音樂中調節身心,將真、善、美的價值標準融入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調節興趣,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個性的完善。我們每一位初中音樂教師都應該在實際教學中,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作者:蔣生玲 單位: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天山初級中學
- 上一篇:農村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下一篇:初中數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