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時間:2022-08-13 09:27:28

導語: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1改變教育觀念,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1.1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實施素質教育。“1996年,以洛德爾為主席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文部,1996),在這份報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2]”。作為教育工作者,誰都清楚這四個支柱的科學性是毋庸置疑的,這與我國提出的“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基本吻合的,只有“會學習、會做事、會共同生活、會生存的人”才是“具備良好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的人,要實現這樣的教育目的,僅靠狠抓智育是不可能的。顯然,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學校不僅要重視學科教學工作,而且必須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實施素質教育。1.2加強理論學習,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對于農村小學來說是個新名詞,許多老師對其概念、內容等模糊不清,對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意義的了解還處在字面階層。首先,有許多老師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專門針對有心理問題,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學生的,按他的觀察,“心理問題生”少之甚少。所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沒有必要了。其次,“智育至上”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大多數老師擔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會使學科教學的成績下滑。這種觀點與擔心都充分說明了農村小學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學校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方面一定要做大量的工作,通過各種方法、途徑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要讓全體教師領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初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要讓全體教師知道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沒有任何沖突,而且切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會幫助學科教學提高工作效率。1.3加強工作管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科學的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的保證。首先,學校要確立一位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輔導室教師擔任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長,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專職教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項管理制度,并嚴格實施,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中逐步進入常規化狀態。其次,學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并逐步完善。“事物的某種性質或屬性要通過一定的數量來表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3]學校要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成員深入研究,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內容,再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量化考核辦法。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讓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小學生根發芽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及特點以團體心理輔導及其相關理論與技術為指導,以班級為單位,以課堂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的輔導活動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的最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加上農村小學自身困難重重,要讓農村小學在短時間內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沒有可能。縱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特點,再結合城市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先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入手,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成為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奏,可以盡快讓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小學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3編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校本教材,為長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打好基礎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沒有全國通用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了這門課不可能像語文、數學等課程一樣,出現全國通用的教材。因為學生的心智發展受到個體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材必須凸顯地域化、校本化、個性化。解決這一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老師不能僅僅坐在辦公室研究。一來農村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容不了等待,二來這是一門活動課,課堂內容離不開學生活動。所以編寫這門課的教材既要有深厚的理論指導,也要有充分的實踐經驗。這項工作可具體分六步完成:第一步,深入學習《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剛要(2012修訂)》以及相關的理論專著,明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目標和任務及內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校本教材的編寫原則。第二步,通過問卷調查全面深入分析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第三步,根據理論指導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活動,撰寫教學設計方案。第四步,開展觀摩活動,實施教學設計方案。第五步,就本次課堂實錄展開廣泛、深入的研討,達成最終共識。第六步,整理研討結果,編寫校本教材。

4拓寬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4.1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徑。首先,學科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1)教師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如教師積極向上的人格魅力、健康陽光的教學風采及精湛練達的教學技能等都會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2)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新課程提出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其中有一條“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好反映了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滲透。(3)教材內容。作為小學學科教學的知識載體——教材,它不僅承載的是知識,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語文教材就不用說了,數學、英語、品德、科學、音樂、美術等課程的教材所選的內容無不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它占有著學校教育的絕大部分時間、空間和人力。學校教育對它的定位應該不僅是學生“育智”的場所,而且是學生“育心”的場所。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才能談得上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收到全面教育的效果。4.2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班主任要構建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美國精神病學家鮑爾比研究指出:“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在于和諧而穩定的親子關系。”[4]兒童的心理健康,意味著兒童的家教成功,這說明家長與而兒童有著暢通而又安全的交際渠道。同理,班主任工作的成與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尤其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比如: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或者處理學生違反紀律的問題。正確處理這樣兩種問題,就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班主任和學生平時關系非常融洽,學生能給教師交心,那么問題會很快妥善地解決。否則,班主任的工作只會起到暫時“滅火”的作用,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其次,班主任要開辟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班會課、少先中隊活動、學校集體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等。在農村小學班會課往往都是班主任訓話課。嚴厲的訓話只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甚至是傷害。班主任是本班學生活動時的直接組織者、參與者、管理者,而每一次活動都包含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好的時機。班主任應抓好每次活動的時機,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整個活動的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愉悅身心,發展心智。4.3培養心理輔導室專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心理輔導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的專門場所,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據調查發現,部分農村小學已經建立了心理輔導室,但是都沒有正常運轉。出現這一狀況的首要原因是農村小學缺少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可以肯定,每所農村小學都有少部分學生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有效途徑是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期,學校必須要做好心理輔導老師的培訓工作,讓心理輔導室正常運轉起來。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5]學校必須要把培育會生活的人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要培育會生活的人就不能缺失了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學校堅定不移地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會開展起來,而且能可持續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加之農村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處在萌芽狀態,所以本文所談觀點也只是一種摸索。希望有更多同仁加入到討論行列,為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Z].

[2]侯躍嗯,方曉湘.“學會共存”目標下國際理解教育的特征與策略[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6,5,27(3).

[3]楊忠健.淺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4(9).

[4]伍新春.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5]史燕娜.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EB/OL].人民網:海外版,2017-04-12.

作者:趙松柏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兩水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