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1-16 08:59:37

導語: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在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語文教師能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備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后輔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理健康;中職;滲透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這些學生的年齡大多在十五歲左右,部分學生文化課基礎差、學習目標不明確、意志力薄弱,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倍感困惑、焦慮甚至不知所措,心理健康狀況堪憂。而中職語文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一、在備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備好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只有對教材的內容、篇目進行深入了解,才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厚內涵,找到有關學生身心健康的切入點。在中職語文教材所入選編的篇目中,有很多是寓意豐富、意味雋永的文章。其次,要備好學生。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讓學生學好各科知識,錘煉專業領域的實際工作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辛辛苦苦地備課,書寫教案,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傾囊相授,但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讓學生對教師充滿了厭倦,甚至產生敵對的情緒,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因此,教師在備學生這一過程中要依據他們的心理需求、興趣與愛好,對所授內容進行取舍,并采取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事實證明,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授課,所授內容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生愿聽、愿學,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課畢竟不是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中職語文教學最重要的還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課堂教學中。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情境教學最大的作用就是能陶冶情操,使人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古代學者顏之推說:“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與款押,熏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易暗化,自然擬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抓住課前導入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如給學生樹立充滿正能量的榜樣、利用多媒體渲染氛圍等。中職生正處在青年初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已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確立自己的認同方向,會遇到很多不同的角色,但對自己到底要選擇什么樣的角色往往還拿不定主意,行為上容易出現混亂。在此種情況下,教師給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榜樣,能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同時,教師也可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多媒體中的圖片、聲音、顏色等具有鮮明的直觀性、形象性特征,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情緒。教師利用好這一手段,就能達到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的目的。2.鼓勵肯定,樹立信心。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人們:贊美、信任和期待能改變人的行為,使人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一部分是文化基礎差、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他們缺乏自信,在課堂教學中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敢站起來回答,更不用說主動去學習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對學生予以鼓勵與肯定。對于那些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肯定;對于那些能克服自身膽怯心理而發言的學生,教師更要及時進行表揚。這些學生在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下,增強了自我效能感,獲得了積極向上的動力,學習積極性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也許教師的一個關注的目光,一個淺淺的微笑,就能點燃學生內心深處的思想火花,改變學生原本麻木冰封的心理,給他們指明學習的方向。

三、在課后輔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中職學生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父母在外務工,他們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渴望交流。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往往也擔任班主任一職,在此情況下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所想、所需,通過勸解、開導甚至是辯論的方式來打開學生的心結,引導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困惑,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在課后的輔導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還體現在語文教師認真批改學生作文和作業上。語文教師通過授課、課后溝通交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可以通過所布置的書面作業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中職一年級的作文要求學生能進行記敘并在記敘中穿插議論和抒情。教師要通過對作文的批改,及時發現學生的心路成長歷程及學生心靈的呼喚,在以后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教育。此外,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書寫情況都或多或少能反映學生的心理,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契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滲透的方法、時機是多樣且隨機的,需要每一位教師開動腦筋,用心去探索、去研究。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開創出一片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倪文錦,于黔勛.語文(基礎模塊)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姚華 單位:湘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