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8-26 11:43:38

導語:網絡語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語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大學生作為與網絡接觸最為頻繁的群體之一,受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在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下出現了不良心理狀態,對大學生群體的成長成才產生消極影響。所以在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全方位把握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動態變化情況,并結合網絡語言對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進措施,確保能對大學生實施積極有效的心理引導和心理疏導,使他們在學習和未來工作中能始終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

1當前高職生接觸的網絡語言類型

網絡語言是漢語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類相對復雜,網絡語言的廣泛傳播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產生直接的影響。對高職生所能夠接觸到的網絡語言類別進行劃分,發現主要涉及到以下類型:1)圖形符號化的語言。以簡單的圖形或者表情表示相關文字內容,如(*^▽^*)表示開心、o(╥﹏╥)o表示流淚等,這種網絡語言最初來源于日本漫畫,后來在經過廣泛應用后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文字符號,以多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用符號表示語言文字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如==表示等等,o表示哦,**表示敏感詞匯或者不雅的詞匯等[1]。2)縮略詞。在網絡語言中,縮略詞的應用相對較為廣泛,并且縮略詞一般可以分為使用漢語拼音進行縮寫和使用英語短語進行縮寫,也涉及到部分漢語言文字方面的縮寫,能通過簡單的語言表示復雜的思想,如“城會玩”就是對“你們城里人真會玩”的縮寫,又如GG一般是對“哥哥”的縮寫。3)諧音詞。在當前網絡語言體系中,諧音詞的應用相對較為廣泛,并且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合理應用諧音詞能更加趣味性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增強網絡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如“小公舉”就是“小公主”的諧音,兩者所表達的意思相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區別,歪果仁是對“外國人”的諧音稱呼,是網絡語言體系中對外國人的形象化表述,而1314代表“一生一世”,也是對諧音詞的應用。4)新創詞語。在網絡語言體系中,有時為了能更好的表達思想,還會受到情境活動的影響,實現對詞語的新創,進而指代、隱喻性的思想,賦予詞匯新時代的思想內涵[2]。如鳳凰男,具體指出身貧寒、發奮讀書最終留在城市生活的男子,但是在實際應用方面往往表現出一定的諷刺思想,如妻子和父母發生爭執時無理性的站在父母身邊;壁咚,具體指男生使用特殊的姿勢向女生告白的意思。在多種類型網絡語言在高職生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下,高職生的語言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語言碎片化問題明顯,語言內涵更加豐富,普遍存在吐槽現象,高職生的態度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網絡語言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對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只有結合網絡語言的影響制定科學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為高職生的學習和成長做出積極有效的指引。

2網絡語言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極影響

網絡語言對高職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從多角度得到體現,在研究實踐中,重點結合消極影響進行分析,爭取能明確當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一,學生出現認知障礙,在網絡語言的作用下,大量文字語言、圖片語言和視頻語言等對信息進行傳播,會對學生的感知覺造成巨大的沖擊,并且網絡語言中不健康的因素會對學生的自我價值產生影響,導致學生出現自我認知障礙方面的問題。其二,情感情緒方面的問題,高職生尚未真正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分辨問題的能力有限,在接觸網絡虛擬社會的過程中,不良的網絡語言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體驗,甚至造成學生在虛擬網絡中無節制的使用網絡語言宣泄自己的情緒,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會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造成巨大的沖擊[3]。其三,意志品質方面的不良影響。在網絡語言環境中,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約束,導致學生在長時間適應無節制虛擬社會生活后,無法向現實社會回歸,會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巨大的沖擊。因此要客觀認識網絡語言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的消極影響,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相應的教育改革措施,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維護高職生全面發展。

3網絡語言背景下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在對網絡語言消極影響形成客觀認識的基礎上,新時期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調整,突出教育針對性,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3.1動態監控網絡流行語,把握學生心理變化結合網絡語言的影響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實現對網絡流行語的動態監控,緊密結合網絡流行語的動態變化情況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分析,在正確認識校園社會心理狀態的基礎上,科學界定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動態變化,對大學生實施有效的管理,確保能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3.2正確運用網絡語言,提高網絡素養網絡語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雙向的,在新時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大學生能辨別網絡語言的正負面影響,并把握正面影響,客觀分析網絡語言的開放性和交互性,結合網絡語言的優化應用提高學生群體的人文素養和網絡素養,通過網絡語言強化自身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結合網絡語言的實際應用進行獨立思考,為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創造便利。3.3構建學生交流平臺,暢通訴求渠道在大學生接觸網絡語言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定的困惑和語言表達方面的障礙,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活動中,可以嘗試構建大學生學習和交流平臺,引導大學生結合網絡語言的應用進行溝通和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按照學生的溝通情況對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實施有效的疏導,使學生能合理的使用網絡語言,增強語言的規范性,為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心理疏導創造條件[5]。

4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和定位網絡語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實踐中結合網絡語言的影響情況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進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按照學生的心理情況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心理輔導,使學生能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習生活,逐漸發展成為能服務區域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姚瑤.新媒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4):44-46.

[2]章文宜,代玉玲.網絡流行語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研究[J].新聞世界,2019(4):81-84.

[3]王太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機制構建路徑[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2):43-47.

[4]周琴,程元梅.基于“互聯網+”背景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9(14):81+83.

[5]蘇艷芳,龐晉雁,李明進,等.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現狀及應對策略[J].智庫時代,2019(14):74+80.

作者:黃雯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