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時間:2022-04-20 03:46:12

導語:中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摘要]目的探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自行設計問卷,采用分層整群抽樣。調查對象為本省3所學校的2012級、2013級在校生,共計2574例學生。分析中職護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問題。結果本研究中職生的軀體化、強迫、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均和常模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中職護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問題,應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設置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轉變心理教育理念,構建三能合一的學校管理,完善多維交叉的健康網絡,確保中職護生心理健康。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堂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對中職護生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衛生院校不僅僅承擔著日常教學任務,還應大力發展心理健康教育[1]。中職護生受到心理、生理等因素影響,不僅面臨著畢業后的社會生活、就業壓力,而且還面對自己身體及心理的變化,進而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影響身體健康及日后就業[2]。當前,中職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并不樂觀,這不僅僅是學生自身情緒激進、自控能力弱、綜合素質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當前的中職教育中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明顯短板[3]。因此,如何有效解決中職護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話題。

1中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1提高中職護生道德修養品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護生的必修課程。在提倡德育教學的今天,中職院校應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4]。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方向,為中職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從而使中職護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提升護生的學生氣質,培養護生的習慣與內在修養。

1.2提升中職護生的思維能力

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要求參與者做到身體行為與思想方面的協調,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學生,可進行頭腦與身體的全方位協調[5]。只有養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習慣,才能夠提高中職護生的抗壓能力,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基礎。

2中職護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問題

2.1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采用分層整群抽樣。調查對象為本省3所學校的2012級、2013級在校生,共計2574例學生。以不記名方式發放調查問卷2574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實際回收錄入有效問卷2269份,本研究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8.15%。其中女生1965例,男生304例;按專業分護理、藥劑和其他小專業3大類:其中護理專業1466例,藥劑專業332例,其他小專業471例。測評完畢,由調查員進行專項復核并當場交卷。調查員如果在調查或督查過程中發現有漏填或錯填的內容,與被測評對象進行核對,如果發現問題不能修補或不愿意修補的,則放棄該測評問卷。

2.2統計學方法

涉及不同組性別、年級心理健康差異的,利用實證分析當中的t檢驗或F檢驗來實現;涉及不同對象間的關系分析的,利用Spearman秩相關性分析來實現;所用軟件為SPSS19.0,P<0.05則視為統計學意義顯著。P值均為雙側概率。

2.3調查結果

2.3.1心理健康的總體情況:本研究樣本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因子分數除了人際敏感、抑郁、敵對外,均和常模有差異(P<0.01),且有5個因子分數明顯高于常模,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見表1。表1本省中職學2.3.2不同性別間的比較:男生和女生在總均分有差異,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均分為女生高于男生;男生和女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和恐怖因子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為女生分數高于男生。見表2。2.3.3不同年級間的比較: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總均分以及10個因子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2013級分數均高于2012級。見表3。2.3.4不同專業間的比較:護理、藥劑、其他進行兩兩比較,十大因子中,3大專業在強迫、焦慮、恐怖有差異,其中護理和藥劑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均與其他專業有差異(P<0.05)。見表4。

2.4中職護生心理健康問題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本省中職護生的心理情況不容樂觀,研究表明SCL-90因子分數除了人際敏感、抑郁、敵對外,均和常模有差異,且軀體化、強迫、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5個因子分數明顯高于常模。①不同性別間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通過比較不同性別間的心理健康,發現女生心理狀況差于男生。可能由于女性的心理相對男性較成熟,容易多愁善感、多疑善變,導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6]。②不同年級間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通過比較不同年級間的心理健康狀況,發現一年級學生較二年級學生心理情況差。可能由于一年級護生在入學初期,正處于心理適應期。初次離家,過寄宿生活,當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加上醫學知識專業性較強,學習上有難度,加上中職課程壓縮,學習緊迫,容易造成一系列心理問題。③不同專業間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通過比較不同專業護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護理與藥劑兩個專業的學生表現出謹小慎微的特點,過度的心理暗示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容易出現“強迫癥”[7]。加上工作環境都是在充斥疾病的醫療單位,時刻面臨職業威脅(包括被疾病傳染和醫鬧威脅等),極易出現恐慌心理。

3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中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①設置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中職院校針對積極心理學特點設置心理教學教育課程,使得護生能夠全面地認識積極心理學理論,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積極心理學理論來端正自身行為及舉止。②轉變心理教育理念:通過多社會平臺展示中職護生的別樣風采,讓全體中職護生在享受教育的同時,還能夠開心地接納心理教育教學,使得中職護生能夠面對逆境,快樂學習及生活。③構建三能合一的學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家庭、社會對學生的心理也有直接影響。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建構完善的心理學教育工作體系,發揮家庭、社會的積極作用,形成綜合性的組織系統,使學生在家庭、社會及學校中都能夠接受教育,充分發揮教育工作積極作用,幫助護生健康快樂成長。④完善多維交叉的健康網絡:針對不同性別年級,以咨詢為主,采取多種形式向護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指導和服務。滲透積極心理理念于日常教學中,任課教師應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同時學生可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化解困擾和壓力[8]。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品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引導。搭建校、生、家三點的溝通橋梁,多方完善學生心理支持系統[9]。積極心理學可為中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一定的方向及指導,為中職護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新視角。通過將積極心理學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中,有效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用,最大限度地激發護生潛能,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

參考文獻

[1]劉佩佩.關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知識文庫,2018,34(21):152.

[2]馮艷華.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33):34.

[3]肖琴琴.芻議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作文:教研,2019,18(12):1.

[4]劉艷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6(11):86-87.

[5]李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J].數字通信世界,2018,159(3):291.

[6]邊玉芳,吳洪健,張玲玲.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6):117-120.

[7]王靜.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護生心理品質培育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158-159.

[8]楊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3(15):81.

[9]蔣韻.積極心理學融入護理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5):60.

作者:李俊芳 單位:海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