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師學前教育教學變革
時間:2022-01-14 08:16:18
導語:研究高師學前教育教學變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更新聲樂教學觀念,加強與幼兒園音樂教育實踐的銜接
1.制訂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音樂教學計劃緊密銜接的聲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是指導幼兒教師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文件,幼兒園音樂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幼兒音樂教材是幼兒教師組織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基本依據和材料。我們在制訂聲樂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以上文件材料的精神和內容,充分考慮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要求之間的聯系,突出教育的連貫性,既保持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系統性,又要凸顯其實用性和有效性。2.掌握幼兒聲樂教學的理論和方法,豐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師的幼兒教學經驗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除了掌握好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練好聲樂演唱技能外,更要豐富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幼兒聲樂教學的實踐經驗,與一線的幼兒音樂教師多聯系、多溝通,深入到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去觀察了解幼兒的音樂能力發展情況,把相關的實踐案例、方法等滲透到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合理組織教材,突出聲樂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實用性和學前性
以基本技能教學為主線組織聲樂教學內容,可加強學生聲樂演唱基礎能力的培養。作品難度上,要選用中等難度的作品,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現實基礎,不盲目選擇音域廣、音區高的大型聲樂曲目;作品風格上,選用藝術性強的經典作品、思想性強的主旋律作品、風格多樣的民族性作品、時代特征濃郁且學生喜聞樂見的優秀的當代聲樂作品等,讓學生廣泛接觸不同風格的作品,積累豐富的聲樂演唱經驗。聲樂教材組織的副線則考慮即興表演唱和聲樂基礎練習的結合,并涵蓋兒歌表演唱和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兒歌表演唱和范唱能力,為幼兒園音樂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加有關幼兒聲樂學習的教學理論,加強幼兒聲樂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幼兒聲樂學習的教學理論包括不同年齡段幼兒歌唱能力的發展特點、隨樂能力的發展、節奏感的發展、動作發展能力特點以及心理能力(如注意力等)發展特點等理論知識,以及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學習聲樂的特點、幼兒聲樂教學的方法及教學設計等系統理論知識。
(三)采取多種措施,建構多樣化的聲樂教學模式
歌唱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藝術技能,需要多聽、多唱、多練、多演才能形成,教師應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感知、體會、揣摩和訓練聲樂演唱的技能技巧,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1.將集體課與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聲樂教學需要結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班級規模及學生個體實際,實行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集體課教學歌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采用講授與練習相結合的方式,解決歌唱中的知識與技能的共性問題;通過小組課消化鞏固集體課所學的聲樂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讓小組成員一起開展討論、探究,強化練習;個別課則根據每個學生的聲音及音樂基礎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指導方案,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通過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三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較好地掌握聲音演唱和兒童聲樂教學的技能。2.實行雙導師制。邀請兒歌范唱能力強的幼兒園一線教師擔任學生導師,與高校教師一起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高師聲樂教師負責聲音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學會兒歌表演的基本方法;幼兒園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在幼兒面前進行聲情并茂的范唱。另外,建立聲樂課程的實踐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開展包括歌曲演唱的各種實踐。
(四)豐富教學資源,使用“立體的”聲樂教學媒介
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涉及優秀聲樂作品鑒賞、歌唱理論學習、聲樂演唱技巧訓練、兒童聲樂教學基本方法等多方面的內容,既有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有對于視覺、聽覺、動覺等多種感官的協調配合練習,還有對情感、意志品質的陶冶與鍛煉。要在學前教育專業完成這一系列的教學內容,需要利用“立體的”教學媒介去承載豐富的教學資源。根據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聲樂學習基礎,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應注重教學資源的建設,有意識地將曲譜與音頻、視頻資料結合起來,建立與聲樂教學密切聯系的視聽資源庫,并安排學生參與資源庫的建設。師生共同搜集各種類型的聲樂演唱資料,如各類視聽媒體中的最新單曲、音樂雜志中的兒童歌曲作品、幼兒音樂活動所使用的音樂材料等;納入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名人名家的聲樂演唱、幼兒園經典兒歌等;利用圖書、音頻和視頻錄放設備、網絡和計算機等“立體的”聲樂教學媒介,通過看、聽、感、演、比等手段增加學生的聲樂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五)學用結合,將聲樂技能教學與幼兒歌唱教學相結合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既要會唱、會演,還要會教,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聲樂演唱技術和聲樂理論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幼兒歌唱教學法。要解決聲樂基本理論和技能學習與幼兒歌唱教學法相脫節的問題,可以采用院園合作的方式,即高校與幼兒園共建有關聲樂課程的實踐基地,將聲樂教師、教學法教師、幼兒園教師三者聯合起來,有計劃有目地讓學生到幼兒園觀摩與歌唱有關的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從聲樂專業的角度更深地理解和落實幼兒園歌唱游戲和教學的價值。聲樂教師要主動地將幼兒園歌唱教學的內容與教法滲透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統籌安排,讓學生做到學用結合,加強對幼兒歌唱教學法的掌握。
(六)完善評價機制,通過綜合性教學評價
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由于實施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重構,突出了聲樂教學的個別針對性和實用性,準確、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聲樂學習成效則是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對聲樂作品的完成情況,又要關注小組學習和個別輔導中學生的努力程度、還課情況;對學生成績的評定采取教師評定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尤其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評價,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以結果論成敗,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綜上所述,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質量需要從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模式的建構、教學媒介的選擇、教學評價改革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產生實效。
作者:肖素芬唐大章單位:成都師范學院
- 上一篇:學前教育在發達國家的問題
- 下一篇:文旅局黨風廉政建設活動方案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