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科學學前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29 04:11:21

導語:聲樂科學學前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科學學前教育論文

一、理論依據: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的科學性

(一)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理論符合時展要求

當前科學的研究已經向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并且學科之間的融合變得更加密切起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促進性也凸現出來,涌現了一大批交叉學科。聲樂學科也不例外,大的時代背景決定了我們需要從更全面的角度去研究聲樂的學習。在交叉學科背景下,將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滲透到聲樂學科本身,通過適應性的改造、融合,對聲樂本體研究形成必要的補充,指向聲樂學科發展的多維角度及歷史形態。聲樂科學體系就是在整合聲樂要素的同時,充分發揮交叉學科滲透的優勢,優化聲樂教學結構,使聲樂教學得到最大優勢的發展。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理論就是在這樣背景下,逐步梳理呈現出來

(二)當代聲樂科學體系邏輯嚴密、結構性強

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理論通過其特定的劃分依據及存在形式,將其內部表現為本體內部交叉學科和本體形態交叉學科,在本體內部交叉學科中,又分為支柱學科、基礎學科、輔助學科、傳播學科。在縱向構展的同時,又從橫向方面探索了聲樂學科發展的表現形態,即聲樂學習過程研究。在聲樂科學體系外部又與其他學科進行交融,形成本體客體交叉學科。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理論表現出了嚴密的邏輯性和結構性,為聲樂學科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

二、學前教育聲樂課堂的特殊性

(一)學前教育聲樂課堂的瓶頸

在教學中,聲樂課堂教學與活動指導課堂教學相割裂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也正是聲樂教師和活動指導教師的學緣學科教學背景的局限性,決定了在課堂上的教學導向性和分化性。在聲樂課堂上,聲樂教師按照聲樂類學生教學方法進行聲樂學習,而在活動指導課的藝術領域,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類幼兒園課堂教學指導學習,學生聲樂課上學習的專業聲樂方法和歌曲,運用不到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活動指導中,聲樂課堂教學與活動指導兩門課程呈現并行狀態,學生的專業技能不能實踐性的運用到教學中去。因此,學前教學聲樂課堂模式改革也就勢在必行,讓聲樂課堂教學和活動指導兩門課程即相互獨立,又相互交融。

(二)學前教育聲樂課堂的特殊性

傳統教學中,學生在聲樂課堂上學習聲樂技巧,在活動指導上學生學習如何進行音樂課教學。兩者并不矛盾,但是缺乏相互的指導和交融。而今,聲樂的學科教學應該具有其學前教育的特殊性,認清這個特殊性,對于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模式的探索是至關重要的。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教學,不同于傳統的聲樂教學,但又不應當承擔為活動指導范疇教學,而應該體現為讓學生在職前進入角色中,學到能夠轉化為教學資源的學習。這種能轉化為教學資源的職前角色進入式學習,學既是學,又是學教,還要結合表演,結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學習。不僅要注重聲樂技巧學習,還要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構建學生的雙重身份,即,又是學生,又是教師,通過角色的轉換參與到聲樂課堂學習中來。學前教育聲樂課堂的特殊性,就是要讓聲樂教學符合學前教育發展,融入學前教育觀念,突出學前教育特點,激發學生職業角色進入,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專業基礎和職業基礎。

三、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一)構建有職業實踐特色的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模式——職前角色進入式學習

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與學前聲樂課堂要求的不相適應性,告訴我們,傳統背景下的聲樂技能性學習已經不能滿足學前教育中教師的職業需求,如何讓聲樂課堂的學習變得有效、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在活動指導課中技能性的發揮,是值得我們探索和深思的問題。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理論對于學科交叉的重要性啟示我們,在聲樂課堂中越是能更好的以學前教育實踐為主,越是以學生的職業就業特色為主,學生的職業角色轉換就來的越快,角色進入就會越深入,學生在實習、見習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越是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職業專長,而不至于覺得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職業角色進入提出要求,并針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除了傳統的聲樂技能性學習,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職業性,進行幼兒歌曲表演唱、幼兒歌曲創編、幼兒歌曲范唱等等教學,一方面,在教學中,貫穿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幼兒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讓這些專業知識與實際教學相聯系起來,另一方面,給孩子們隨時提供職業就業的模擬環境,從不知不覺中,對孩子們進行職業訓練,以適應未來的職場環境,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二)以聲樂心理學為依托的聲樂課堂模式

在教學中,除了需要在學前教育聲樂學科教學中體現學前教育的特性,在課堂中將學前教育藝術課程中的規范和要求貫穿始終,還應發揮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理論本體內部交叉學科中支柱學科的作用。在支柱學科中,我們往往比較重視聲樂技巧學和聲樂生理學的教學,常常忽略了聲樂心理教學,而聲樂心理的作用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是不可忽視的。在聲樂教學中,一方面,從心理學的角度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學前性”的聲樂學習,進行職業角色轉換,另一方面,在聲樂課堂教學中,應該運用聲樂心理學的知識來輔助聲樂技巧的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但絕大多數研究者的研究還僅僅限于演唱緊張情緒的處理,而這僅僅上聲樂心理中情緒部分一小的研究方面。教師應以正常的教學心理策略分析為導向,從學生聲樂學習的感覺、知覺、表象、注意、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全方位的引導學生自主式的聲樂心理訓練,引領學前教學聲樂課堂的發展。聲樂心理學還有眾多的領域等待研究者們去研究和運用。總的來說,傳統的聲樂學科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就業所需。當前,我們應以學前教育學生的就業導向為目的,處理好當前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教、學、用三者的關系,促進聲樂學科課堂模式的改革。

本文對于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模式的探索,是在當代聲樂科學體系理論的指導下,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學生構建職前學前教師角色身份,構建有職業實踐特色的學前教育聲樂課堂模式,進行職前角色進入式學習,從聲樂心理學的角度,用聲樂心理學的知識輔助聲樂技巧的學習,貫穿于整個聲樂學習的全過程,形成以聲樂心理學為依托的聲樂課堂模式。

作者:劉建虹單位: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