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轉型探討
時間:2022-03-03 02:27:42
導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轉型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職學校一直是培養幼教師資的“主力軍”,隨著90年代“三級變二級”教師教育體制改革的推行,教師教育層次結構上移,高師本科院校成為發展重點,大專和本科層次的畢業生走上幼兒園一線崗位將是大趨勢,中專層次將逐漸被取消。然而,當前幼兒師資大缺口導致大中專科模式、本科模式在一定時期內將呈并存與互補的狀態。再則,我國已有大量的中職中專學校開設學前教育專業,且就讀人數越來越多。據統計,2013年至2014年,全國中職類學前教育畢業生數(全日制)由335371人增長到415086人,增長率近24%。因此,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還可繼續充當幼教人才的輸送渠道,尤其可繼續為欠發達地區輸送各類幼教人才。在學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其迫切任務是如何在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形勢下謀發展。
一、新形勢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校擴招增加了孩子入讀普通高中的機會,極大削弱了中職學校的生源數量和質量。從2010年學前教師崗位供求形勢的數據來看:學前教師崗位的文化程度準入“門檻”從新世紀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轉變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已出現就業困難的局面。中專學前教育專業對應的職業工種是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自2011年,我國幼兒教師資格政策發生了戰略性轉變,“學歷”與“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分離制度逐漸推廣,取消以往幼師資格證隨畢業證書一起發放的做法,考試形式上逐漸轉變為全國統考,中專學歷不能參考。在此形勢下,國家對幼兒教師資格認證、準入要求和專業素質要求均有提高并日趨規范,中職學校已很難勝任培養新型幼兒教師的工作,急需調整專業培養目標。中專學前教育傳統的專業課程一貫沿襲幼兒師范“藝體型”“技能型”的培養模式,以傳統“三學六法”和“幾能幾會”課程為主,技能技巧訓練占絕大部分比重,這樣的課程設置已不符合當代幼兒師資的專業要求。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轉型的發展思路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不容回避,國家和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高數量和高質量的現實需求直接倒逼著專業改革。如何在新形勢下尋求新的發展定位,解決當前發展面臨的困境以實現發展轉型迫在眉睫。本文擬從政府和學校兩方面提出以下幾點思路。
(一)國家和政府:綜合考察學前教育發展現狀,評估中職學校辦學質量
在學前教育師資緊缺的關鍵時期,國家應扶持一批合格的中職學校繼續培養和培訓合格的幼教人才。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各地區要綜合考慮當地各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學校的辦學條件,恰當規劃中職學校的發展。在師資充足、結構良好、整體學歷層次高的地區,如北上廣各大城市,可逐漸減少招生數;在現有幼兒教師隊伍數量不足且整體學歷不高的中西部地區,可實行“當地培養,就近就業”,依據國家政策文件進行改革,如建立當地定向教師培養機制、培養保育員、升級院校等,爭取和地方高校建立聯系,為欠發達地區培育幼教人才。同時,為保證發展質量,政府應對現有的辦學條件和發展現狀進行綜合評估,對認定合格學校進行整改和扶持。
(二)國家和政府:繼續為中專生提供學歷提升的政策保障
在為中專生提升學歷方面,政府有3個舉措可供實踐:第一,推行“技能高考”。技能高考由湖北省于2012年在全國首創,即高校面向中職學校統一招收應、往屆畢業生,形式以技能操作考試為主、文化考試為輔,實現中職學校畢業生的對口升學,讓中職生與普通高中生形成錯峰競爭。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銜接起來,實現“技能+學歷”雙重結合,為中職在校學生提供升學路徑和深造的機會。第二,繼續推行“3+2”的大專套讀模式,提升學校辦學層次。政府聯合當地高校,考察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對符合條件、發展勢頭好的學校,或可升格為師專學校或掛靠專門的師范學院。如第一期三年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就有9所中專院校升級。第三,加大財政投入和職業培訓力度。一方面繼續推行中等職業教育學費減免和資助政策。為學前教育專業所需的人力資源和各種設施加大投入,如專業教師的聘任、各種實踐操作室的投資。另一方面對在校生加大職前培訓,鼓勵他們自主學習以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如函授、脫產學習,國家予以有效考核并予以承認。
(三)學校:深入領會國家相關政策,積極應對機遇與挑戰
中職學校要深入貫徹國家相關文件指示,針對問題有的放矢,有效進行專業改革,促進專業發展。提高招生門檻,吸引優質生源。一是要嚴把招生關,不能“來者不拒”,入學前設置分數基準并進行面試,考查品行、心理素質和專業興趣,對不愿或不適合從事幼教事業的學生予以勸離。同時,想辦法吸引優質生源,如打造專業特色品牌、提高辦學優勢、廣泛宣傳。在招生異常激烈的生源市場上,品牌決定著生源流向。二是爭取政策,充分利用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學費補助等國家政策吸引生源,同時在辦學條件、教師隊伍、課程設置、實踐培訓、就業保障等方面加強建設,增強綜合辦學能力。調整專業培養目標,提高就業率。學校要善于利用幼師升級與中低端師資緊缺之間的人才培養空間,將目標做專。當前學前教育中低端師資緊缺,保育員、助教、家庭養護指導需求量大。培養目標可定位于助教、保育員和育嬰師等,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培養實踐能力為重點,使學生真正成為有職業情感、有愛心、有扎實的幼兒培養及護理技術,并能適應我國早教事業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合理設置課程,凸顯專業特色。不少研究者正嘗試重構三年制或五年制中專學前教育培養方案,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根據幼教政策文件的要求,實行“學科課程專業化,專業課程實踐化”課程改革。在全國教師資格國標省考形勢下,在課程設置上加強專業理論課的比重,改變原先“幾能幾會”“輕文化輕實踐”的課程模式;根據教師資格準入標準,采用“3+2”大專模式,在校學習與自學函授相結合,學歷提升與進修并舉;課程設置要以相關專業標準和專業證書的要求為依據,如針對普通話證書,設置普通話訓練課程,手工課程改為幼兒園環境布置等。二是凸顯專業能力課程,以《幼兒教師專業標準》為參照,以職業崗位需求為起點,強化教師教育和保育能力,注重全面素養的培養。如幼兒教師的環創能力和組織保教活動的能力,保育員、育嬰師的操作技能要求訓練,發揮專業特色,拓寬就業渠道。課程的改革和調整應在充分發揮原有課程的優勢下進行,注重培養一專多能的專科型教師,同時通過增設理論課程或學歷提升來加強理論素養。在當前國家、社會和市場對學前教育教師都提出高要求的形勢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除上述問題之外,還應考慮存在的其他問題,如針對師資隊伍和專業實踐模式等,可通過著力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質量、改革實踐模式、提高專業水平等措施進行專業改革。總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轉型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學校的專業改革和學生的勤學奮進。
作者:曹曉薇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 上一篇:奧爾夫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拓展
- 下一篇:學前教育中幼兒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