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在標志設計教學中如何對中國傳統圖案進行挖掘和創新

時間:2022-03-21 11:25:00

導語:小議在標志設計教學中如何對中國傳統圖案進行挖掘和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在標志設計教學中如何對中國傳統圖案進行挖掘和創新

摘要:本文以傳統龍紋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為例,論述了在標志設計教學中如何從形、意兩個方面對中國傳統圖案進行挖掘創新,同時探討了標志設計教學中國傳統圖案的傳承與揚棄,中國傳統圖案再創造應該融入現代設計意識。

關鍵詞:中國傳統圖案;標志設計;龍紋

標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記號。它以特定、明確的物象、圖形或文字符號來表示事物,不僅起單純指示事物存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以具體可見的圖形來表達一種抽象的精神內容。標志傳達信息的功能很強,在一定條件下,甚至超過語言文字,因此它被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傳統圖案在我國源遠流長,發展到今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許多圖案紋樣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中國傳統圖案中龍紋是典型代表,龍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在漫長的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龍紋形象從萌生到定型、其演變與發展,經歷了不同歷史發展的漫長時期,并在各個歷史階段體現出風格各異的造型特點。在標志設計中近年來出現了許多以中國傳統龍紋為設計元素的龍紋標志,其中不乏一些代表中國形象,由國家政府部門推出的一些大型活動標志,同時龍紋也被廣泛地應用于商業活動中,以龍紋為標志的企業比比皆是。這些龍紋標志既是對傳統龍紋圖形和龍文化的傳承,又在標志設計中創造性的融合了現代元素,賦予龍文化新的精神寓意。

一、龍紋“形”的提取和衍生

“形”一般指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物象外形與結構。這里所談到對“形”的借鑒,是指在現代標志設計中,以傳統龍紋圖案作為標志設計的核心元素,運用截取、抽象、變異等方法,將這些提取的形元素再進行新的設計重組,或者借用傳統龍紋圖案的構成形式進行創作。

首先,傳統龍紋“形”的變異強化。傳統龍紋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已經經過多次對龍紋形象的取舍變化,但其中大多數傳統龍紋圖像都結構復雜,形式陳舊,不符合現代審美需求,應該加以提煉、概括、醒目強化,因為標志是凝練過后而形成的符號,尤其在當前,現代標志在不同文化狀態下的人們之間傳播的時候,人們之間的文化溝通是必要的。一些心理試驗表明,簡單輪廓的畫面可能具有跨文化直接認知的價值,標志的簡潔造型有可能向不同文化圈的人們造成第一輪信息沖擊波。

其次,傳統龍紋“形”的組合利用。傳統龍紋“形”的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和深刻內涵,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多新生事物,傳統龍紋所具有的含義無法代表和滿足今天標志設計多樣化的需求,所以在龍紋“形”的應用過程中,龍紋形象往往與現代元素組合,把傳統文化寓意與現代設計意念結合在一起。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標志(如圖1),標志的圖像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成,表達了我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愿望。標志中龍紋“形”的提取把傳統造型復雜的龍紋簡化抽象變化為弧線形,完全沒有對細部的刻畫;另外,直接單純使用傳統龍紋的造型很難全面表現出標志設計要求的思想內涵,所以標志借用龍的外形與圓月聯系在一起,又與腳印組合,表達了更為豐富的信息。

將傳統圖形中的“形”運用到現代標志設計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首先學會從傳統圖形中提取形的元素,然后再結合構成課程中所學到的一些構成手段,將提取的形元素再進行新的設計重組,最后再讓學生立足在傳統圖形原型上,對原型不斷創新和挖掘。就龍紋而言,將傳統龍紋與現代標志設計相結合,關鍵是要從傳統龍紋圖像中尋找現代標志設計的可能性。其創意是以傳統龍紋的造型元素為基礎,運用創意性思維規律及圖形構成的形式規律變化,重新整合而成新圖形,構成一種傳龍紋與現代生活的默契關系。取其“形”當然也不是對龍紋圖像的簡單照抄照搬,而是對傳統龍紋的再創造,這種再創造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龍紋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其富有時代特色,用以表達現代設計理念,同時也體現民族個性。重構傳統圖形不是故弄玄虛、嘩眾取寵,也不是相互拼湊,而是在理性和智慧的層面上對現代視覺設計的精心把握與營造,是在追求視覺語言的聯想性、象征性。

二、龍紋“意”的沿用與延伸

“意”,《說文解字》中解釋:“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從心,從音。”在漢語中“意”—詞的運用廣泛與獨特形成了一個系統,從設計藝術的角度說,傳統意義上人們把設計的內涵、設計的思想概括為“意”。大多數中國傳統圖形的“形”和它所要表達的“意”是分不開的,外在形態是內在意義借以表達的方式,是內在涵義的外化和物化,而內在涵義是外在形態的本質內容。傳統圖形的象征和寓意是極具中國味道的產物,人類最初的圖形既是寫實的又是寓意的,象征是為了用簡單的圖形來表達復雜事物的觀念,借助有關物象來表此意味,它不僅僅是一種符號,更有其特殊的精神或情感特征。

中國的傳統龍紋是中國各民族觀念意識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各民族精神追求的體現。龍的形象作為中華民族標志和象征的集中了眾多動物特點:龍角、牛頭、蟒身、魚鱗、鷹爪。龍紋在各歷史時期都有這背景厚重的歷史原因,也承載著被賦予的特定的意義,其象征意義在各歷史時期也不盡相同,均有著客觀的具體的文化涵義。進入現代社會后,龍的形象以及寓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龍對于人們不在是威懾和禁忌,人們按照中華民族新的理想愿望,審美情趣、藝術想象、藝術夸張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所有龍的藝術形象不再是多元化象征,而是一元化內涵,唯一象征中華民族。龍高度概括了中華民族的形成、融合、發展歷史,顯示了中華民族血肉相連的整體性、凝聚性和團結友愛,表現了中華民族追求天、地、人溝通和統一,追求人與自然溝通和統一的愿望。

“香港的城市形象”標志(如圖2),標志看上去是一條設計新穎、活靈活現的中國飛龍,飛龍重點強調了龍頭部分,龍頭的髭毛是由香港的中英文名稱組成,設計巧妙地把“香港”二字和香港的英文縮寫“H”和“K”融入飛龍圖案內。飛龍的主體標志突顯香港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象征香港不斷蛻變、不斷演進的進取精神。飛龍富有動感,充滿時代氣息,代表香港人勇于冒險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及不達目標絕不放棄的堅毅意志。無論是形象,創意,還是內涵,香港這個城市形象標志都堪稱設計中的經典之作,為香港的城市形象推廣立下汗馬功勞。

將傳統龍紋與現代標志設計教學相結合,這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去提煉和創新傳統龍紋圖像的“形”,同時還要求教師能夠帶領學生探求和挖掘蘊涵在龍紋圖像背后的“意”即龍文化,因為不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美好的事物都一樣心存向往。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傳統吉祥文化的傳承,正如司徒虹說,中國人文化意識和形態哲學觀念的體現,它具有兩個特征:一個是包含科學合理部分,是古人對自然規律的總結;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它體現了中國人對吉祥幸福的向往。今天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從精神領域引起人們思維方式、倫理觀念、價值判斷、社會心理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應重新闡釋發揚龍文化的主體精神,即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