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育的錯誤認識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2-06-14 11:13:11
導語:信息技術教育的錯誤認識與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今,小學信息技術課已經被選為必修課。因為信息技術課是操作性與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它和傳統的學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前所未見的問題。怎樣依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好信息技術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一般來說,在經濟較為發達、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國家能夠取得滿意的成績,但是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不太發達、教育水平較為落后的國家來講,在實踐中存在著很多錯誤認識。主要的問題錯誤認識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定位錯誤
從計算機課程逐步轉向信息技術課程,實際上就是把計算機作為授課的工具而不是最終目標。小學計算機課程的出發點是運用信息技術課程讓每一個小學生都可以熟練操作計算機,運用它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把信息技術作用作為教育工具。學校的老師在這方面付出了很多這是肯定的,并且學生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然而成效卻達不到預期的標準,又偏離了開設信息課程的宗旨。
二、教材編排的錯誤
1.迄今為止,我國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時間不長,在教材的編排問題與課程的設置方面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每個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本質是大體上一樣的,其核心就是培養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基本水平。因為小學信息技術教材都是大致相同的,編寫教材時運用的是“一綱多本”的形式,所以體現不出因材施教的原則,有些條件差的地區沒辦法進行信息教育。這就導致了有些地區課本與實際沒有結合,使學生不能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課程。2.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內容與課程標準定下的課時不吻合。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學校都選擇最少的30至40節課時,這樣只能剛好達到教學目的,不能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創新,效果不佳。教育界應當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工具,讓它為其他學科服務,并且在實踐中得以應用,然而如今的教材編寫沒把這一點作為重點。3.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編寫的教學設計方法太過簡單。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任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按部就班地解決任務,在解決任務的時候引出課本中的知識點,其中是存在較多弊端的。
1.對于信息技術教材開發的建議。我們應當著重對信息技術課本的研究和挖掘,信息技術的課本不可能是長時間一層不變的,應該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先進的知識做出相應的改變,從而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更有興趣,并且也避免了不同的年級教材卻相同的現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信息技術知識也在不斷變化中。把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內容融入到其他學科中,信息技術學科安排的課時較少但知識點又相對比較多,增加信息技術課時又覺得不切實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其一部分知識融入到其他學科中。2.可以在每章課程結束后加上小結。教材是需要有總結性的,并且教學的主體又是小學生,可以在每章課程結束后面加上小結,把本章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結概括,讓小學生節約學習時間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習效率。3.關于上機練習。當今教學更注重學習應當和現實生活中的生產勞動相結合,學習要結合實際,計算機課程也是如此。上機練習是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必經之路,老師應該采用隨教隨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知識的時候學會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本質,它已經深深影響到了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可以說信息技術的變化直接影響了人們的一切日常生活。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投入不少的人財物加強信息基礎建設,開展信息技術研究,將信息技術推廣到各行各業。我國教育界應該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學科,老師們平時要關注經驗的積累,對于學生的各種問題都要能應付自如。把信息技術課本的精髓與其他科目課本相結合,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知識的熏陶下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時俱進的同時不斷創新,為祖國培養出適應信息時代的人才。
作者:楊金權 單位:南京市浦口區教師進修學校
-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 下一篇: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教育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