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思考

時間:2022-11-30 03:01:07

導語: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思考

一、輪番全員培訓教師,提升應用信息技術教育的能力

推進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關鍵是建設一支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隊伍,有了設備,沒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民族地區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固守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就連投影儀、語音教學設備都很少使用,利用計算機教學就更顯得操作不嫻熟,能力不高。這幾年由于評聘職稱需要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情況稍好一點,但是距離信息技術教育要求,差距還是很大的。在當前計算機人才緊缺的情況下,民族地區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很難如愿以償的,因此只能立足現狀,自力更生,通過各種途徑的培訓,努力建設一支適應信息化技術教育的教師隊伍。培訓的內容應選擇普遍實用的,諸如WINDOWS操作系統、WORD、POWERPOINT、EXCEL、IE游覽器使用等,應對所有教師進行強化培訓,以達到熟練使用計算機設備開展日常教學的程度。

二、借助信息技術教育,課堂教學發生的變化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思維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愛玩好動,學習容易從個人興趣出發,難以恒定和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長時間的說教方式進行教學,而要采取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學生接收新知識。電腦對學生來說是個新鮮事物,必須讓孩子從玩電腦游戲開始學習電腦,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少年兒童顯得更加合適,可以學到豐富的電腦知識,如果正確地引導他們,電腦游戲能給人豐富的知識,使孩子在學習與玩樂之中學到很多東西,學生可以從電腦游戲中去探索,去精通電腦,課堂教學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實施雙語教學的民族地區,我們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方法有機結合,讓信息技術教育深入到教學的各個領域,在雙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以動作或展示實物輔助教師的口述,直觀地、生動地、逼真地將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抽象、深奧、難以理解,甚至乏味、枯燥的課本知識形象化、通俗化、具體化。不僅克服了學生對第二語言理解上的困難,更讓學生直觀學習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豐富了課堂教學活動。

三、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觀念落后。由于受到歷史等原因的影響,有些教師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教學思路單一化、絕對化,教學觀念陳舊;對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作用認識不足;沒有認清信息技術教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學生接受知識的最佳途徑;沒有認清信息技術教學是當今一名教師所具備的最基本的教學技能。2.隊伍薄弱。由于受到地理環境的制約,民族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進程相對落后。大部分學校剛剛涉足信息技術教育,加之大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教育相對陌生,在制作課件及操作程序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造成民族地區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著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

提高質量將成為新世紀教師隊伍建設的主旋律,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有必要、有義務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以一種新的姿態來迎接這一新的教學理念。1.更新觀念。在這個面對發達的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在教學領域全面普及。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應不斷地去接觸多媒體,對多媒體教學有更多的認識。改變觀念,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將學科知識、教育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2.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普及是一種社會的需求、學生的需求、知識傳授的需求,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更多更高的教學技能。信息技術類師資的短缺,將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健康、快速、穩步地發展。為更好地服務于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信息技術類師資隊伍的建設刻不容緩。

總之,民族地區信息技術教育應確保教師和學生之間保持一種更有活力的關系,應促使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組織者。教師可更直觀地、生動地、逼真地將教學內容形象化、通俗化、具體化。它豐富了課堂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更高層面的理解,從真正意義上達到了傳授知識與培養創新精神的雙重目標。

作者:才讓道吉 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教育局督導室

參考文獻:

[1]汪曉瑞.民族地區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之思考[J].甘肅農業,2006(12):296.

[2]趙俊生.甘肅民族地區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5(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