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科學教育課程探索
時間:2022-05-24 09:00:56
導語:信息技術科學教育課程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移動云教學在各層面教育教學活動中快速展開。目前,職業院校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信息化教學改革。近年來,我校通過使用藍墨云班課APP平臺進行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實現了學生泛在學習及跟蹤,使學生的表現能及時通過班課經驗值展現出來,也將教學活動、作業、考評等融合為一體。可以說,藍墨云班課APP在我校的推廣應用,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效果,學校形成了一種嶄新的教學格局。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動因
國家教育部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大力開發數字化資源,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管理平臺,提升學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進優質職業資源的共享”。其中,“三通兩平臺”是“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點。在“互聯網+”戰略逐步推進的背景下,我校引入藍墨云班課APP,使教學順應了時展要求,為傳統教學帶來了可喜的轉變。
(一)教學媒體的變化當下,隨著多元智能化新媒體的廣泛推廣,以及電子白板、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互聯網+職業教育”技術的不斷成熟,學校在個性化的學生培養策略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
(二)學習方式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社會上的各種信息能迅速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得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加自主,學習活動更加開放(不受時間、空間束縛),學生可結合自身特點,適時調整學習內容和進度,學習變得更加個性化。
(三)藍墨云班課APP的引入早在2016年,藍墨云班課APP便在我校得到推廣和使用,筆者由此有機會利用此平臺將“信息技術”課程與“科學教育”課程整合起來進行教學實踐探索。在筆者看來,藍墨云班課APP之所以被學校引進,在于其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它是免費的,只要有網絡,師生即可利用終端實現課堂互動。第二,它很方便,只要利用移動互聯環境,就能實現資源(教學設計、PPT、音視頻資料等)上傳、推送,以及作業布置和批改,師生間能即時互動。第三,它是智能的,具有智能批改作業功能,學生做完諸如填空、選擇和判斷等題型后,系統能立即給出成績,既輔助了教師教學,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四,它的經驗值能激勵學生學習。教師推送的資源和的活動,學生每次學習都能及時獲得相應經驗值;教師批改作業和給學生點贊,學生也能隨即看到。這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五,它記錄詳實,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藍墨云班課APP平臺上,學生的每一次簽到、課堂表現、作業、測驗等學習行為都記錄在案,并能及時生成學習分析報告,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使學生能及時反省。
二、信息技術在科學教育課程中的運用與實踐
職業教育現代化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要更新觀念,以優化傳統教學為己任,充分利用計算機、平板電腦、手機、電子白板等終端設備,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進行資源整合,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進程。
(一)硬件和優質資源是保障我校作為2015年省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試點單位,已經建成一定規模的數字化校園系統,為信息技術和科學課程整合提供了硬件保障。在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很多優質網絡資源逐漸開放。比如中國大學MOOC、網易公開課等,都提供有免費的優質課程資源。“科學教育”課程需要大量的科學實驗來支撐,然而中職學校又缺乏這方面的實驗設施,于是筆者就大量搜集相關網址,將其鏈接在藍墨云班課APP中推送給學生。比如:CCTV科教頻道的《走近科學》《人與自然》欄目,以及《騰訊科學》《環球科學》《科學網》等網站。
(二)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關鍵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如何讓學生利用手機來學習呢?這就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師使用手機,除了推送資源,布置和批改作業,還需要在藍墨云班課APP平臺及時觀察學情,進行檢測和督促,引領學生學習和成長。筆者每節課使用的課件PPT都是自己親自制作的,這樣才能保證自如地駕馭課堂;每節課都盡量插入各種科學知識的音視頻資料,如下載靜電實驗的“怒發沖冠”、電磁感應實驗等視頻資料,以彌補設備短缺之憾。
(三)優秀的教學設計是重要環節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的關鍵是要有效。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并不意味著其教學效果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因為,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用心設計,才能成就高質量的“作品”。在教學中,筆者將一些物理、化學實驗做成微課,除在課堂上播放講解外,還將這些微課放到藍墨云班課APP的資源庫里,以方便在課堂上未能理解的學生,課下能夠隨時觀看;有些在課堂上做的演示實驗,也讓學生拍成視頻,傳到班課資源里共享。
(四)要注重信息技術運用的有效性筆者以在藍墨云班課APP的上課經驗說明之。1.合理設置經驗值,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每學期開學之初,筆者就向同學們宣布,學生的期末成績由在藍墨云班課的表現(經驗值)+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定。學生在班課平臺的表現包括上課出勤、課前預習(查看資料)、課堂回答問題、作業、測驗、家庭作業、課堂作業、小組討論等等。班課成員的綜合表現是從經驗值上體現的,所以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珍惜每一次經驗值增加的機會。合理設置經驗值激發了學生學習動力。比如:在講到“沉與浮”的物理現象時,筆者準備了玻璃杯、自來水、新鮮的雞蛋、食鹽、筷子等材料,先讓學生在云班課活動中展開討論,“教師會做什么樣的實驗”“實驗現象會是什么”等問題,這樣讓部分不敢在課堂上發言的學生,克服畏難情緒,爭取“發言”的機會,從而樹立其自信心,而且其在藍墨云班課APP的經驗值也因發言而增加,更增加了其學習興趣。2.及時分析反饋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藍墨云班課APP的強大功能,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但是這些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做大量的工作。經驗值的增加,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反饋情況,評估教學效果。課后讓學生從自己的收獲、感受、改變、疑惑、建議等方面來進行教學反饋,對學生留言進行分析,以不斷改進教學方式。3.教師及時給予學生以經驗值得鼓勵筆者在使用藍墨云班課APP進行教學時發現,學生很注重教師的額外經驗值獎勵,因為這樣可以與其他同學的經驗值拉開距離,比如課堂提問、作業評改的點贊(有經驗值的增加)等。①鼓勵學生課堂上積極發言。以前的中職課堂,大多數學生都不敢舉手發言,即便是發言了也沒有什么獎勵,可能還會受到同學的冷嘲熱諷。
但是自從有了班課經驗值獎勵,學生的積極性有了較大的提高。有時上課筆者采用“搖一搖”(班課隨機選人功能)的方式選同學回答問題或者發表見解,因為課程性質的原因,筆者要求學生到講臺上“表演”,遇到有些不太“樂意”上臺的同學,班里就會有同學搶著要回答問題。②及時批改作業,并給表現優秀的學生以獎勵(經驗值)。比如在分析教材中科學活動《沉與浮》案例時,筆者雖然采用的是演示實驗的授課方式,但仍需要同學們課下分析原因,并在云班課中完成作業。教師要像批改紙質作業一樣及時評分,讓同學們及時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樣才能激發其學習動力。③隨時對在家做實驗的學生以點撥。如在分析《神奇的筷子》這一科學活動時,筆者采用演示實驗的方式,但是需要學生自己課下再親手做一做,并分析原因,之后在云班課中完成照片提交。這個實驗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成功的,需要250~500ML的細長飲料瓶、大米、竹或木制筷子等,有些學生做成功后很自豪地提著大米,拍照上傳;有些學生在家里做實驗時使用的是廣口玻璃杯,有些學生使用的是不銹鋼筷子,也都上傳了不成功的“筷子提大米”的圖片,筆者就及時讓學生對這些“失敗實驗”展開討論,總結教訓,這樣一個新的“科學”話題就出現了。筆者發現,通過分析一些科學案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三、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應用與反思
筆者借助藍墨云班課APP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翻轉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有些功能費時費力難操作,需要教師有所取舍,放棄如手機簽到、課堂舉手等形同雞肋的低效功能,充分利用有效功能,消除云教學痛點。針對班課中作業批改量大的情況,筆者選專業知識牢固、專業能力強、有責任心的課代表,幫著批改作業,并讓其平時多關注云班課成員動態,及時與同學進行溝通,提醒其他同學完成作業,并將相關情況反饋給教師。與此同時,筆者還有效使用學生作業批改互評功能,這樣節省了很多精力。藍墨云班課APP的“答疑討論”活動是“無聲”展開的,參與者容易復制粘貼;而課堂上進行的“面對面”的討論、發言,可以將不同的思考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更能讓每個學生發現自己想法的優缺點。當然,在班課討論中,教師應對那些思考有深度、表現優秀的學生及時加以點贊(增加經驗值);并且,在班課上進行討論后,還需要教師最后加以回顧與總結,這是一個具有很大挑戰性的工作。藍墨云班課APP中的匿名互評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盡管教師在打分之前對學生提了要求,但由于評分是匿名的,有些同學會進行惡意評價,容易造成一些不太好的影響,這時教師需要對學生得分情況進行審核,將出入比較大的得分加以更正。
作者:李文華 單位:新鄉市職業教育中心
- 上一篇:會計專業成果導向教學設計與創新
- 下一篇: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