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教育剖析
時間:2022-12-07 11:41:00
導語: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教育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戰,客觀地要求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基礎的、核心的小學教學注重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階段,人的思維比較靈活,具有很大的跳躍性。教育創新說到底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屬高層次的積極思維,思維過程不僅有單純的抽象思維,而且與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及夢境交織在一起,與習慣性思維、線性思維和正向常規思維不同。思維者的頭腦即是精神過濾器、精神恒溫器、質量監控儀,輕易不會熱就熱得發狂、冷就冷得冰涼。有區別于一般的本質特征:(1)幼稚性,(2)積極性,(3)獨創性,(4)明確的創造目的,(5)綜合中選擇。
在小學階段,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在小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創新思維強調思維的發散、輻射和求異;要求思維探索的多樣性。小學各學科的知識面廣,但理性認識很少,因此,小學教學尤其適宜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在教學中,教學應是多樣化、生活化和充滿創造力的。
2在小學教學中,應實施主體教學,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過程中要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校、教師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促使學生積極動腦,勇于探索,多動口、動腦、動手,敢于獨立思考,設疑問難、敢于大膽發言,激烈討論,愛刨根問底。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私處熞试S學生有爭議,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教學中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
3開展豐富多采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提高并加深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創新提供了動力。小學教學要立足于課堂,但也要走進生活,使學生在多渠道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充滿自信、健康樂觀的精神生活。
4營造一個創新氛圍濃厚的學習環境。學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將創新活動滲透到教學計劃中,要求教職工樹立創新育人的事業心,逐步養成嚴謹的治學、治教的風氣。使學生置身于創新的風氣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5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教育。首先要辦好各種黑板報、墻報和學習專欄。通過這些學校特色的宣傳,及時報道學校學生創新學習、活動的事跡。其次,要豐富創新文化的內容,通過各種興趣小組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特別對于一些創新問題,可通過開展座談會等形式,邀請學校領導和其他班級的班干部參加,引發師生大討論,激發每一位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擴大教育面。
6調動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形成創新思維培養的合力。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需要社會、家庭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樣也不只是學校的事,需要社會、家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要將孩子的思維局限在成績之內,遏制學生思維發展空間。給孩子思維發展一個正確偽引導,使學生從小學開始,思維發展就能夠走入一個正常的渠道。
總之,開展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有很多的。我們一方面要及時調整學校計劃,另一方面,要積極爭取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為創新思維營造一個環境氛圍。為此,一個全面的創新思維氛圍便能日趨形成。
- 上一篇:小學教育工程中的師范教育
- 下一篇:鄉鎮落實人才管理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