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評價問題研究
時間:2022-08-26 11:38:44
導語:小學教育評價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忽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評價工作主要是將學生自身的利益作為工作的主要目的,并將促進學生自身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在學生接受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正確的評價結果,全面地了解教育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學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教育評價中,整個評價過程并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所有的教育內容都是教師按照具體的規定以及要求,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從而忽視了學生具有的主體地位,并沒有真正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學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直接影響學生一生的學習。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建設的希望,小學教學最大的教學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健康穩定發展。學生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主體,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教育過程中,利用統一的標準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只能抹殺學生擁有的獨特個性,因為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背景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不論是性格上還是學習方式上,或者是學習能力上,都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應該是教育評價中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現在的教育評價反而對學生的教育與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并不能真正發揮教育評價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評價內容片面化
以往教育評價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只看重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并將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只注重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反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缺少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如今,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各個崗位都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并且全面發展的人才,社會提倡的是發展創新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教育評價中,完全忽視了學生自身具有的創新能力,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一些具有創意的想法很可能被教師認為是不好好學習,是調皮搗蛋,并受到教師的批評。這樣的評價標準直接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在小學教育評價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注重的只是一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評價方式并不公平。另外,在小學教育評價的整個過程中,缺少對學生自身品德的具體評價,只是利用成績說明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這樣的評價方式顯然具有片面性,缺乏對學生的整體評價。
3.評價方式單一化
以往的小學教育評價都是利用具體的數字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實行量化的方式,具體的行為評價或者是思想品德的評價也都是量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的教學活動都無法使用具體的數字進行全面評價,最終的量化結果不能發揮教育評價的重要作用,同時扼殺了學生天生具有的創造性,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活動本來具有比較強的靈活性,內容比較復雜,采用單一的評價方式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實地反映整個教育的最終結果,使教育評價的最終結果失去了原本的客觀性。
二、小學教育評價出現問題的有效應對措施
1.促進評價主體的互動
參與整個教育評價的過程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參與,還需要被評價學生的參與。小學教育評價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及時了解學生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滿意程度,充分掌握學生具體的學習意愿以及最終的學習效果,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改善教育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具體的教學評價中,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對具體的學習方法以及整個學習過程及時進行反思,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了解自己學習的缺點并及時改正,最終有效地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目前,大部分小學都在完善具體的評價制度,并創建科學合理的多元化體系,具體的評價方法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以往都是教師評價學生,現在也倡導讓學生對教師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評價的整個過程都需要堅持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則,促進師生之間形成和諧相處的關系,從而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作用,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2.評價內容具有多元化
在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入對學生日常表現的具體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學生道德品質的全面評價。教育評價的主要目標并不只是為了對學生進行選拔或者是懲處,而應該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評價的最終目標。小學的教育評價需要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學評價還應該有效地促進整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教育評價不能只看眼前,需要綜合全面地做出評價。例如,美國基礎教育評價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基于課程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和教育績效責任機制。學業評價體系的基本框架可劃分為四大系統:績效目標系統、評價系統、報告系統和支持系統。美國教育績效政策的形成有政治、經濟和文化原因;學校及相關責任主體追求本體利益,績效制度缺乏內在張力;績效政策的假設也存在學理性質疑。但其孕育的業績文化和績效責任文化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改革有許多有益的啟示。
3.采用多樣化的方式
需要引入多種有效的評價方式,不能將量化的結果作為教育評價的唯一標準,而是將具體的量化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內容相互結合,不僅只有教師評價,還要更多地引入學生自我評價或者是同學之間的評價,還可以加入家長評價等。無論是哪一種評價方式都有優勢和弱點,采用任何一種單一的評價都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想要最終得出最科學全面的評價結果,需要合理地結合多種評價方式,采用各種評價方式中的優點,彌補單一評價方式的不足,最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通過評價的具體結果做出最合理的判斷。在小學教育評價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地考慮學生個性存在的差異性,具體的評價方式需要充分結合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評價中遇到的特殊情況進行合理調整,保證教育評價對所有的學生都是公平的。例如,南寧市園湖小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評價的方式不僅只有期末最終成績的考評,還有日常表現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最終將所有的評價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最終的結果。綜上所述,課程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教育評價的內容是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區域,也是關鍵環節。教育評價的內容直接影響整個課程改革的發展進度,并對我國小學教學的發展與進步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于小學教育評價具體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得到學校以及社會的支持,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
作者:蔣清藝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延陵小學
- 上一篇: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研討材料
- 下一篇:三嚴三實六項重點工作落實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