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教育中創新培養

時間:2022-11-19 04:07:06

導語:淺析小學教育中創新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小學教育中創新培養

【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根基,以創新的理念推進小學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應當努力奮斗的目標.本文從創新理念和教學方法兩方面探討創新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現小學教育的創新改革,以期使創新理念對小學教育發揮更鮮明的作用,促進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是時展的動力,是黨和國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各行各業日益成為一股重要力量,在教育上也不例外.我國的教育事業正處于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節點,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特別是小學教育,是教育的根基所在,因此,以創新驅動小學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是時代的潮流,也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為之不懈努力的目標.本文從創新理念和教學方法兩方面探討創新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現小學教育的創新改革,以期使創新理念對小學教育發揮更鮮明的作用,促進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小學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素質的普遍提高,教育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特別是小學教育,成為很多家長心中的“頭等大事”.小學教育快速發展的直接結果是教育普及范圍的極大擴展和教育質量的顯著上升,但在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一些隱患和問題.第一,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是小學教育面臨的首要隱患.應試教育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以應對考試為唯一目的而展開的一系列教育活動,應試教育思想就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產生的教育思想.這種教育思想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與答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能力、興趣的培養以及對學生身心的關照.在多年以來的教育改革下,純粹的應試教育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抑制,但應試教育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著,持續對小學教育的發展形成著不良的影響.第二,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是小學教育發展中的新問題.隨著小學教育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學習內容獲得了極大的豐富,再加上社會競爭的激烈使教育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學生的學習任務變得空前繁重.在教材知識上,一些學校為了以后更高年級的學習,在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之上,對學生的培養進行了提高和深化;在興趣愛好上,家長對孩子進行一些非娛樂性的興趣愛好培訓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人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思考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能力成為小學教育的盲區.

二、創新培養應堅持的原則

創新培養是在創新的理念下對學生進行的培養方式,應該具備以下原則.

(一)平等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小學教育常常以教師為中心,在教師的主導安排下完成教學活動,這樣保證了學生知識的持續穩定的獲取,但實際上,教師也是有局限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上的失誤很有可能被視為權威,對學生的學習形成消極的影響,教師思維上的局限很有可能桎梏學生無窮的創造力,教師的私人情感傾向也很可能沾染到每名學生身上.但如果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兒童心智上的不成熟又容易使教學陷入僵局,因此,平等性是開展創新培養的前提.

(二)開放性

新時代的社會現實對新時代的教育事業有著新的要求,在小學教育中,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提高成績、通過考試,而是要全面、綜合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社會生活打下好的基礎.學生要學到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是生活中的知識,教師要教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應該是方法與技能.兒童在思維和審美上是幼稚的、簡單的,但同時也是豐富的,開放性的原則就是要重視學生學習的各方各面,并且在每個方面加以適當的引導,挖掘學生獨特的潛力,因材施教,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獨特價值.

(三)趣味性

小學教育面對的是低齡兒童,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只有適當的趣味才能使學生不產生抵觸心理,吸引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同時,趣味性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一方面,趣味性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態度,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形成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愉悅的學習經歷能參與學生人格的形成,精神分析學認為,童年的經歷能對人成年以后的性格和行為形成顯著的影響,健康向上的人格不僅對個人的生活至關重要,對社會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在小學教育中不僅要學會學習的能力,也應當學會使自己身心放松的能力.

三、創新培養的教學方法

(一)實現教學活動的情境化、形象化

小學生的年齡大致處于6歲至12歲之間,由于身體的發育所致,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普遍具有形象化思維強,抽象化思維弱的特點,因此,情境化與形象化的教學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營造適當的教學情境是實現教學活動情境化、形象化的途徑之一,如教室的布置、學生活動的組織,將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實現教學內容的形象化.教具的形象化是教學活動情境化、形象化的另一種途徑.

(二)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

相比于中學生而言,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單純的理論知識在小學教育中不容易被理解與接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此外,理論是為了實踐而服務的,培養動手能力能促進和啟發小學生心智的成熟,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模式.

(三)善于使用現代技術

現代技術的發展為小學教育的創新提供了便利的途徑,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傳遞大大提高,投影設備、移動設備,甚至3D設備、VR設備為教學工具的進步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合理地運用這些現代技術,有助于使教學更加形象、精準,增加學生理解的容易程度和學習的趣味性,實現更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胡銳.當下的應試教育[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蔣明澄.兒童的思維和語言[J].西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2):112-119.

作者:李越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研究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