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研究

時間:2022-05-10 04:41:31

導語: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研究

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等的不平衡,農村小學教育質量與城市小學教育質量的差距不斷拉大,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農村小學教育中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給出了提升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案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參考。

一、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教學設施較差。由于受到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等因素的限制,農村小學教育中配套的教學設施與城市小學的基礎設施相比差距較大,在有些農村地區,教材問題都難以解決,更遑論新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在一部分農村小學中,學校的課程安排中沒有計算機課,音樂課與美術課等都由于缺乏教學設備與師資而不得不轉為語數外課堂;在體育課程中,體育運動仍舊停留在教師帶領跑步、在操場上自由玩耍。這種基礎設施的差距,使得學生從小便不能接觸到計算機、藝術與各種球類等活動,這種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在進入之后的學習階段時,在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中會逐漸形成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學生身心與學業的發展。(二)農村小學師資力量的缺乏。農村小學中師資力量的缺乏,主要表現在優秀師資力量的流失與原有師資力量的不足。在農村小學中,許多優秀教師由于個人原因或者家庭原因,從農村小學調入鄉鎮小學,或是從鄉鎮小學調入城市小學,這造成了大量優秀師資的流失,且這種流失一直存在。有時更會出現農村小學班級中,一個學期之內連續換多位教師的情況,嚴重制約著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農村地區原有老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大多數優秀教師都由農村轉入城鎮,導致剩下的教師數量不足以維持原有的教學課程。在實際情況中,剩下的教師多為農村本地區的老教師,這一類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是教育思維落后,創新能力不足,教學重點仍是停留在學生的成績之上,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三)留守兒童以及農村家庭原因。在當今的農村教育問題中,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只能跟隨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一起成長,缺乏親情,加之爺爺奶奶對學生的約束不到位,學生在成長階段極容易誤入歧途,曠課逃學、抽煙打架等情況屢屢發生。留守兒童問題目前成了制約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的重點問題。其次,小學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一起為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保駕護航。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部分家庭在忙著賺錢時忽略了對孩子學習的關心,甚至某些家庭覺得孩子上學無用,能識字寫自己的名字就夠了。這些家庭思想觀念的陳舊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著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的扶持力度。就根本而言,要從實際上改善農村小學中存在的基礎設施較差的問題,仍是需要當地的教育部門加大對農村小學的資金投入,有了充分的資金保障,學校才能夠更全面系統地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同時,發展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教育是社會共同的責任,要借助于相關慈善基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捐贈。當地的企業以及社會人士,應積極肩負起這種社會責任,為了家鄉的發展,在能力范圍內可以對當地農村小學進行捐款捐物,既援助了當地的教學,又使得自我的人生價值得以升華。(二)政策引導與鼓勵優秀教師深入基層、扎根基層。教育部門應當出臺相關政策,對于前往農村小學任職的教師,在評價評優以及職稱評選中給予適當的加分,對于扎根農村的教師家庭,在其子女升學時要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當地的財政部門應當對基層教師加大補貼力度,要做到城市教師與農村教師收入基本持平。除此之外,要號召廣大大學生群體深入基層進行支教活動,通過相關的優惠政策引導大學生扎根農村小學教育,為農村小學教育貢獻力量。(三)加強家校聯系,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小學教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學校層面,家庭也應該為子女的教育做出努力。農村小學要對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生活補助,從生活基礎角度來保證學生能夠接受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應該加強溝通聯系,使對孩子的教育存在疑問的家長明白,對于農村孩子而言,接受學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學生家長明白家庭在學生的教育中也要扮演重要角色。學校要通過定期的家長會等活動,保證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當地政府要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從經濟角度出發,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吸引外地務工人員回流,讓學生在一個充滿父母關愛的環境之中努力學習與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謝曉波.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式探尋[J].教育界,2016(31):89+109.

[2]張笑梅.關于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J].速讀(上旬),2016(11):213.

作者:馬存軍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韓店學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