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教育改革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28 03:18:02
導語:農村小學教育改革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存在的問題
1.政策的實施效果不佳。國家對農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缺少監督,導致實施效果不夠明顯。在農村義務教育免費前,我們的政策目標指向教育起點的公平,強調的是公平優先、兼顧效率,中心任務是教育數量和規模的擴張;但在農村義務教育免費后,教育質量和結構成為下一步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戰略重心,應綜合考慮“充足、公平、效率、質量”四個基本原則,進而使農村義務教育在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和提升。2.教師隊伍薄弱。農村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環節,但是由于農村教師隊伍的單薄,使農村教育存在嚴重的缺陷,教學質量差,家庭與社會反響強烈,制約著農村教育的不良發展。所以應呼吁政府加大對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為他們充電、加油提供方便,提供必要的支持。教育部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全面培養計劃、全國教師網絡聯通計劃,也是想利用遠程教育手段為農村中小學老師輸送優質的教育資源。3.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對教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學校教育層面。受到知識層面的影響,農民父母在很多認識上都是較狹隘的。長期以來所提倡的教育,在他們眼中便僅僅指向學校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農民父母所受到的教育少,無法給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知識教育,因而只能將教育的所有希望寄托在學校、老師身上;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地區處于落后不發達的境況,很多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教育問題,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同時,還有很多家長因為家庭條件差,只期望孩子能混個小學文憑,識點字,便外出打工,這種思想也造成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乏。
二、對策及建議
1.發展教師是關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采用現代教育管理方法,實行科學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使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真正的保證,真正讓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筆者認為,應以加強以校本教研為主,定期組織教學業務學習,開展集體備課、賽課、聽課、評課活動和課堂小問題研究,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課題研究,參加各種層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并承擔各級教研任務,與其他學校開展送課等教學結對聯誼活動,鼓勵教師通過提高學歷、升級技能、撰寫論文、制作課件、總結反思和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等形式提高業務。通過“請進來,送出去”,開展傳、幫、帶活動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領等途徑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平臺,拓寬培養渠道。同時,重視教師的師德、職業教育和心理輔導,加強教師發展性考評,努力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從根本上達到量變和質變,切實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2.深化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加大學校布局調整力度。為了進一步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加快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應不斷加大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力度。針對農村學校布點多,規模小,教育資源閑置的問題,打破鄉鎮、村組界線,采取分散合并、直接撤并,建中心學校,完全小學、教學點等方式,對辦學規模小,辦學條件差的農村小學進行調整撤并,以布局調整帶動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推進危房改造。對學校布局進行調整,使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校舍條件得到改善,辦學質量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防止生源大量流失。3.加強家庭教育。政府要加大對關愛留守兒童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戶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學校應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級應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學校統一部署管理。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于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于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
作者:劉建忠 單位:天水市麥積區東岔中心學校
- 上一篇:遠程教育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探析
- 下一篇:小學教育物理課程教學生活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