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彩繪藝術在小學美術的創新及傳承

時間:2022-05-08 10:10:25

導語:石膏彩繪藝術在小學美術的創新及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石膏彩繪藝術在小學美術的創新及傳承

摘要:石膏彩繪藝術作為一種工藝美術形式出現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中,對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動手操作能力提供了極大的助力。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制作出具有創造性的石膏彩繪作品。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在課堂實踐當中,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水平,還能讓學生獲得創造的成就感。讓特色工藝美術課程成為中小學美術課堂中極具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實踐課程,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發展提供了實踐意義。

關鍵詞:石膏彩繪藝術;小學;美術教學;傳承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選擇在義務教務小學階段開展石膏彩繪藝術,努力將工藝美術融入美術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將學到的知識廣泛運用在作品中,讓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個性化表達,從而激發孩子積極創造、勇于求異的熱情。在具體實施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實施開放性的教學活動和指導策略,讓學生通過彩繪活動獲得真正的創意思維。

一、確立創造性地教育理念

創造性教育理念的實施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極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育的實施成果在他們的身上體現得十分明顯。學生的創造力極強,但也很容易出現模仿和程式化的作品,因此在石膏彩繪實踐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對學生石膏彩繪創造性的思考

在平面上作畫對小學生來說尚且有難度,更何況在石膏上表現具有空間的畫面。所以,石膏彩繪藝術的創造性是教師需要把握的。教師通過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在作品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思維,真正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其實,教師教育的關鍵,也正是這種對學生創造思維的挖掘與整合。

(二)學生創新能力與技術的培養

有些教師常常會把學生的動手能力誤認為是創造力,可能有些學生作業沒有按時完成或者隨意的涂鴉,就認為這個學生沒有創造力。以至于現在許多的老師用來衡量學生創造力的標準發生了偏移,將操作能力當做學生創造能力的評價和衡量標準,忽視了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其實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創造能力,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具有創造能力,應該是創造方法、創造意識和創造思維的綜合能力的體現。所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他們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樹立過程重于結果的觀念

開設石膏彩繪藝術課程,并不是以學生制作出精美的石膏彩繪藝術品為目的,而是讓學生通過創意活動感受美術學習的快樂。有些老師過分注重學生制作的石膏彩繪精細、完美,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限制。由此可見,結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獲得的方法和創作的樂趣。出色的教學活動并不單單是結果的精彩,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創造性的發揮以及自主能力的培養,都對教學結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樹立重過程、輕結果的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石膏彩繪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其實就是讓孩子去探索、發現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掌握創作的方法。第二,學生本身就更看重創作的過程,創作的過程中,獲得了團隊合作的榮譽感和動手操作的樂趣。制作石膏彩繪的過程帶給學生的滿足感和所學習到的方法,遠比得到的結果來的更重要。第三,學生只是學著老師的樣子去做不能算作是創意。只有嘗試新的方式去表現,才能夠設定與眾不同的作品。第四,要讓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是簡單的模仿與復制,要通過創意的思維啟迪新的創意火花,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

二、建立自由開放的教育環境

學生的創造能力與他們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創造能力。所以建立自由開放的教育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創造力思維可以盡情發揮,學生可以獲得優于傳統教學環境的教學效果。石膏彩繪教學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心理氛圍的營造

在石膏彩繪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營造一種積極生動、融洽開放的心理氛圍,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創意空間,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石膏彩繪教學活動中,就是要學會用藝術的語言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與成長。針對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多給予幫助與支持,教師要學會用平視的眼光去和孩子們交流、討論。與孩子之間相處,要做到亦師亦友,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空間,營造和諧生動的教學氛圍,創設有利于創意活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心理上擁有安全感,才能迸發出創意的火苗。在石膏彩繪活動中,學生的創造性有時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并非只是外在因素的影響,有時學生受到內心障礙的影響,創造能力也很難得到完全的發揮。有時教師的一個教學任務布置下去,無人敢率先動手操作,可能是因為學生有心理負擔,害怕嘗試錯誤沒有替換的材料,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告訴學生做錯了并不可怕,讓學生勇敢說、大膽做,真正擁有獨立思考的心態和探索創造的熱情。

(二)符合學生興趣特點

石膏彩繪創作是一種美的感受,美的創造,學生完成后會有很強的成就感。學生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也展現出他們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和美術鑒賞能力,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學生在創造美的過程中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并獲得創造的樂趣。學生只有喜愛這項活動,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地去思考和創意。對石膏彩繪作品進行評價和描述的環節也至關重要,學生通過展示成品及講述創作想法,相互評價作品,感受創造美的快樂,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

(三)遵循實際可操作原則

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遵循實際可操作原則。尤其是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材料的準備對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石膏彩繪活動中提供豐富、足夠的材料對學生實際可操作性有著重要作用。如果提供給孩子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數量不多,學生怕得不到應該獲得的結果,因此不敢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應該準備多種形式的工具和材料,消除學生心理上的顧慮,積極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無后顧之憂地大膽嘗試。教師在材料準備的時候,切記不能提供過分復雜的工具和精細的材料,學生在操作的時候更容易上手簡單的材料,教學也更容易出成果,學生可以獲得創造的快樂并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三、運用適當的教育策略

教師采用正確的指導策略在教育活動中非常重要。通過教學策略地運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是否具有充分的選擇性、教師能否采用新型的教育策略、如何傳承石膏彩繪活動的藝術性,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一)學生具有充分的選擇性

在設計學生石膏彩繪教學內容時,教師應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表現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合理安排時間、自由分組,給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余地。給學生創設一個充滿創造力的環境,讓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中自由發揮自己的所長。每個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在團隊中合作才能最大化的發揮出優勢。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創造能力,為石膏彩繪教學課程的開展提供了保障。

(二)教師發揮主導性作用

在指導學生石膏彩繪活動中,教師要積極指導和幫助,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但不要過度干預學生。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多給予學生示范與幫助,教師示范可以更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石膏彩繪藝術。但教師不能左右學生的選擇與創造性的發揮,要運用語言的藝術鼓勵學生。其次,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導,以此保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的體驗。在時間的掌握上,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時間過多,會減弱學生創作的積極性,時間過少,則會剝奪石膏彩繪活動帶給他們的樂趣。最后,要保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允許他們在老師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創造與創新。教師提供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我,發揮創意思維,從而進行藝術創作。

(三)藝術文化傳承的必要性

石膏彩繪藝術是一件融入中國工藝美術的項目,最早的彩繪藝術可以追溯到秦兵馬俑,除此之外在皮影、藻井圖案和戲曲臉譜的制作中也多有體現。在石膏彩繪的美術教學過程中,讓孩子營造出獨特的彩色世界,可以鍛煉他們的立體感知能力、動手能力、創造力、想象力。將中國工藝美術元素融入其中,可以讓學生們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更大的興趣,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對于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

四、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依然存在知識水平單一、動手能力不足等問題,學生的思維也往往會朝著固定模式方向發展,這就會導致學生創作的作品出現刻板、單調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學會擁有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發散性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對美術創作具有極大的影響,這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按照學生的邏輯提出最合理的問題解決方法。教師多進行示范與一些創意啟發的教學,教師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教師通過嘗試多種教學手段,選擇出最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師評、自評、互評方法,互相討論,找出各自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形成完善的創作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擴展學生的思維學會聯想

聯想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開發想象,突破原有的局限,進行新的創造。兒童的想象力是設計的前提,更是打開美術創意大門的鑰匙。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想象力發展的黃金階段,他們可能會有一些成人不具備的創意,創新能力也是由此而生的。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優秀的范畫與指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使學生在自由的天空中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

(三)在具體實踐中拓展創新思維能力

石膏彩繪實踐活動課,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學生從調漿、注漿到成型,親手制作一個石膏像,然后把自己喜歡的顏色涂到石膏像上。石膏彩繪技能讓學生感受到色彩在立體形象上的變化,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色彩感知力。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但可以完成優秀的石膏彩繪作品,更是一種藝術創作享受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施彩,讓學生體驗動手帶來的成功,完成一件藝術品所帶來的成就感可以陶冶他們的身心,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認識石膏的特性,了解制作石膏像的原理,掌握制作石膏的技法,讓學生運用色彩知識進行描繪。石膏彩繪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孩子在石膏彩繪實踐教育活動中,不僅能夠在作品中體現出他們的個性所長,還可以將學到的石膏彩繪知識通過實踐轉化成具體的作品。作品便于保留收藏,使得學生完成起來更有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熱情和藝術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他們對藝術創作的熱愛之情,這是時代賦予中小學美術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推動著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冰潔.民間藝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推廣與應用———以民間藝術在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亞太教育,2019(08).

[2]李思文.挖掘民間藝術豐富小學美術課堂[J].名師在線,2019(14).

[3]趙佳佳.論小學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學周刊,2019(12).

作者:曹林燦 單位: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