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外活動課調查論文
時間:2022-05-24 11:53:00
導語:語文課外活動課調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針對這種現象,我對東莞市不同類型的十六所中學語文課外活動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我發現:我市不少學校的語文教學仍處在封閉的、被動的境地,仍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功利主義驅使下,造就著不少萎縮型繼承型而缺乏創造力的人才;不少語文課堂成了窒息生靈的“書屋”。56%的語文教師從來未進行過語文課外活動,甚至有人不知道除文體活動、班團隊活動外還有語文課外活動。進行過這類活動的也僅僅列舉了組織文學社團、演講比賽。對566名不同層次男女學生進行閱卷調查中,選語文教與學為最沒吸引人的占85.3%,說進行過語文課外活動(含文學書畫演講征文)才占11.2%。在語文課外活動與其它活動中進行選擇時,31.1%選理化實驗和數學興趣小組活動等,選語文課外活動的僅8.6%。60.3%的學生選擇逛大街、玩游戲機、看三維畫或卡通書,還有的選擇去散書攤和放像室。座談中,我感到這60.3%的學生代表,他們是從自己選擇的活動中得到了一些知識,但豐富的想象力被扭曲了,純潔的心靈被玷污了。不少人滿口的流氓語言,處處顯出玩世不恭,常沉迷于古怪離奇的武打言情幻境中,對正面教育頗為反感,對語文及其活動嗤之以鼻。參加了幾次語文課外活動,發現大都是課堂教學的翻版,學生正襟危坐,教師滔滔不絕,個別教師機械地搬了不少各種教參的堆堆結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活動后問學生感受如何,大都茫然。
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作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①要認識語文課外活動的重要性;②要讓語文課外活動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實踐性、自悟性、趣味性和生活化;③要設計一系列活動,這活動既能反映大綱要求,又與課內教學有一定的自然的聯系,特別要突出語文知識生活化;④要在石龍中學這個教改基地進行專題實驗和必要的示范;⑤活動課的設計要從教師為主逐漸以學生自行設計、自行實施、自行總結為主。
我首先進行了各種形式的理論造勢活動,我讓盡可能多的教師理解:“教學是一種專門組織起來的認識活動”(巴甫諾夫《教育學》102頁);“這種活動應師生共同組織,最好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活動”。和實驗教師體會的“從游泳中學會游泳”、杜威的“從做中學”及古人的“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使大家認識到從感性實踐中獲得切身經驗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相信語文課外活動是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和符合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
在取得了應有的共識以后,我立即在石龍中學指導五位高初中教師進行了具體的系列實踐。實踐分三個系列:一是語文知識生活化系列,它主要有個人玩具述評會、模擬各種招待會、模擬家庭的一天、語文與學生生活知識競賽、民間故事搜集評述、文學社團刊物編輯出版、課外讀物評薦會等。二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續寫或改寫課文、將課文內容編成名言警句或寫作用的材料。三是引進影視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教學錄像,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和外地先進教學錄像,然后進行述評;另外觀看課本影視片和中外名著改編的影視片(或選看其中精彩的片段進行單項寫作訓練)。
這些活動課,都堅持了如下原則:①真正以學生為主體;②聽說讀寫結合;③互教互學;④寓教于樂。
請看下面的具體課例:
目的:為了落實大綱關于“每學年課外閱讀三五本書,提倡課外筆記”的要求,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把學生的課余生活引上健康有益的軌跡,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我們設計了這個“課外讀物薦評會”活動。
過程:一是準備工作:①指導學生選舉“課外讀物薦評會”負責小組;②小組擬定活動的具體要求,含參加活動的時間、地點、評獎方法;參薦者應作的各種準備,如設計薦物出現的方式、擬出最高誘導的話等;③參薦者報名。
二是正式薦評。①參賽的將自己推薦的讀物擺在抽簽抽到的位置,附上自己撰寫的推薦信;②講解讀物中最令自己感動不已的內容。
三是交流評比。①薦物者接受同學的提問;②以四人小組討論評比最佳的推薦者和最佳的課外讀物;③評論代表發言,要求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④參加活動的全部同學寫一篇幾百字的活動記,要求寫自己感受最深的;⑤全部同學(含參薦者)投票評選最佳推薦者、最佳推薦物、最佳評論代表和評論小組和頒獎;⑥評委小組最后評出最佳活動記和對活動進行總結。
以上是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實施的活動課,在培養好骨干后,我們便在高二(5)班讓學生獨立設計,自行組織地進行了“個人玩具述評會”。學生們進行介紹自己各個時期的玩具,回憶了許多有趣的往事,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熱烈。他們還根據本地的一個真實故事設計了“模擬家庭的一天”,真實地反映了由于父親語文水平低,與外商簽合同時被人騙了仍不知道,一年后家破人亡,打官司時又輸了個精光。真真切切地讓學生體味到了語文在生活與事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學生對語文課外活動課陷入一種新的單調感時,我又根據我市的教學條件,引進了影視語文課外活動方式。注意利用影視的聲像景情并茂的特點,使學生置身于現代化的語文氛圍中。針對學生對語文教學意見不少但頗為片面的現象,我將他們的課堂實錄放給他們觀評。當他們看到錄像中自己時,個個興趣盎然。當我引導他們分析其中的問題時,沒有一個人出聲,聽得認真、想得深入。當他們不明白要怎樣才能做得好時,我又讓他們觀看了特級教師的上課實錄,然后讓他們分組討論,總結出教改的意見和自己應有的反省。我還讓他們觀看課本劇和中外名著改編的影視片。這雖不等同于原著,但它高度濃縮又具有立體感,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是十分有用的。如初中學生看了“故宮博物院”后,對課文的教學很有幫助,學生很容易地體會到了故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高中學生對阿Q這個人物的典型意義總感到難以把握,看了故事片《阿Q正傳》便覺得這人物形象豐滿、深刻。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外活動中,會自然地把學過的各種知識與課文知識相應地勾通起來,形成知識的聯系,再通過類比和聯想,理解認知想象和創造力就得到培養了。
以前,不少教師認為教學實驗只能在非畢業班進行,語文課外活動也是一樣。為了處理好試驗與升學的矛盾,我把課外活動與課文進行了必要的聯系,但又進行必要的深化——進行再創造。包括幻想式地續寫和改寫課文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將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進行分類編撰,這既是復習又是創造,學生也樂意做。
除此之外,我們還讓學生突破班級界限自愿組合,融入社會,并適當與政治、歷史、科技、藝術等結合。如與駐軍組織各種文化節目、舉行知識競賽、調查社會用語、模擬抗戰宣傳隊寫標語、作詩歌,豐富有趣,樂中有得。
這樣的課外活動,是學生積極能動地獲得語文知識的過程,這里知行協調,聽說讀寫有機結合,學生的審美需要及各種興趣得到了滿足,情感得到表現和交流,它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這活動已不僅僅是課內語文的簡單拓展和深化,也不是課內教學內容的變相延伸,它有明確的重點和具體的目標,但這重點和目標又全蘊藉于活靈活現的生活情景和前后連貫的活動過程,它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活動課中自主抉擇,突出興趣、活動的實踐性,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獲得許多感性認識。這對于切實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在活動中,教師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第一階段的情況設計,第二階段的畫龍點睛式的點撥,第三階段的完善和總結,處處都有教師的影子。在這里,教師“導而弗牽”,學生樂于接受(也較善于接受)教師的導,特別是他們的設計、組織、實施出現了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他們會十分尊重教師的指導意見,就是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也時時可見到教師的作用,即引發和強化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有時,教師關鍵處的一個設喻,便能喚起學生,學生樂于進行情感交流和新的創造性思考。
這些語文活動課,使學生對語文有了較濃的興趣,對語文的思想性、工具性、綜合性有了新的認識。在調查中發現,開展這項活動的高二(5)班和初二(5)班等10個班的學生,對語文有興趣的已占87%,不少學生都寫下這樣的體會:“我們日常生活、學習中,無時無處不與語文發生關系,語文真是一個廣闊的天地?!薄安粚W好語文,我們會處處碰壁?!苯處熢陂_展了這項活動后,也知道不應離開廣闊的天地、堵塞住多種渠道,僅傾心于那小小的“責任田——課堂教學”。明白了沒有活動課的語文教學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教學體系。
- 上一篇:現代文閱讀訓練管理論文
- 下一篇:財政局科學技術撥款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