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地位
時間:2022-12-12 04:51:47
導語:試議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地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用信息技術拓展第二課堂——異彩紛呈
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何揚長避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帶著任務上網則成為我們廣大思想品德課教師所要考慮的問題。如好多學生是軍事迷,我就讓學生在網上查閱我國在世界軍事、科技領域的領先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北斗導航衛星,殲20隱形戰機,銀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神舟系列飛船,嫦娥系列探月衛星等等。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又培養了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合理利用網絡,明白了網絡是工具,網絡不是玩具的道理,有利于學生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二、用信息技術發散學生的思維——隱形翅膀巧用
多媒體豐富教學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隨著網絡技術走進課堂,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運用遠程技術將教育信息通過豐富多彩的動畫、圖像、聲音、圖表及文字等傳遞給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用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引導和啟發學生以一種發展的、多維的方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大大增強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例如,我在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因為可持續發展是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后代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基本要求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認識到對自然對社會和對子孫后代的責任,這個概念相對抽象,不容易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我剪輯播放了河南天冠集團的紀錄片,從紅薯干到酒精,把酒糟等廢料再用來生產沼氣,把二氧化碳等廢氣用來生產可降解塑料等,并告訴學生這種吃干榨盡的做法,就是走可持續發展。同時,我根據學生特點提出:如果你是桐柏縣縣長,你如何領導桐柏人民致富奔小康?我首先利用PPT幻燈片把桐柏山淮河源的山水名勝,富饒物產作了介紹,再把桐柏英雄、盤古神話等人文歷史進行描述,然后讓學生利用所用知識,就如何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等問題進行拓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技興縣人才強縣,以及如何建立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城鎮和生態旅游進行建言獻策。這充分展示了當代中學生國家小主人的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但學習了知識,增長了能力,也培養了愛家鄉、愛桐柏、愛南陽的情感,使其覺悟得到了升華。
三、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能力——我心飛揚
荀子曰:“制天命而用之?!边@句話的意思是說“掌握科學知識用之為人類造?!保鳛閲业男≈魅?,要學會合理使用網絡,利用網絡問政和在線交流等形式,充分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還要樹立全球觀念和“平等參與競爭開放”的意識,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愛桐柏愛南陽愛中國,親人親己親社會,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針對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淮河源的創傷》,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網上討論,對濫砍濫伐、大樹進城的不法行為進行鞭撻和譴責,強烈反對這種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為建設資源節約型以及環境友好社會建言獻策。這種做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既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思想覺悟也能隨之升華。因此,廣大農村學校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的特點及實際的需要,勇于探索、善于總結、精心設計、巧妙運用,充分發揮多媒體字圖形、聲光電的優勢,并進行有機整合,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通過鮮明的畫面,逼真的色彩、美妙的音響,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幸福中成長。巧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作者:李根遠單位:河南省桐柏縣方樹泉中學
- 上一篇:試議和為教育的實踐
- 下一篇:ACG稚拙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