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角色定位下的養成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09 04:05:23
導語:班主任角色定位下的養成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生中,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日常生活沒有規律;一部分無原則交友,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甚至有惡習的人混在一起;一部分在與朋友、同學和老師的交往中常處于被動地位,生活在自我封閉或半封閉狀態,戒備心重,交際范圍狹窄,溝通缺乏技巧,不能接受他人或被他人接受;一部分抽煙、酗酒、打架、罵人、說臟話、賭博、談戀愛、上網成癖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班主任要放低身段,保持一顆愛心,懂得換位思考,用心接納學生,讓其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真誠,這時他們自然就愿意走近班主任,班主任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學生的“好伙伴”,就能隨時掌握并及時處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生活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逐漸養成講秩序、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2在學習習慣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是“輔導員”
大多數中職生是由于沒能考進高中才選擇來中職學校讀書的,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起來深感費力。進入中職學校后,學生對新環境、新教師、新教材、新教法難以適應,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困難,容易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影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時幫助其尋找適合的學習方法,當好學生的“輔導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給學生切實的幫助和輔導,從而使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通過學習習慣養成教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其文化素質的提高。
3在紀律習慣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是“大法官”
一部分中職生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睡覺、聊天、玩手機等。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遇到學生違紀時,班主任應擔當班級的“大法官”,對學生的言行進行公正評判,提出明確的改正要求。這時的班主任應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教育出現問題的學生,并且給予其必要的“懲處”。
4在衛生習慣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是“保潔員”
有的中職生喜歡吃零食,然后將包裝袋、果皮、瓜子皮等隨手亂扔;有的亂寫、亂畫、亂踩,有的不把垃圾倒在垃圾箱內,有的不勤洗衣服等。有人曾生動地闡釋教育,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因此,班主任要言傳身教,以實際行動去影響學生,甚至擔當“保潔員”角色。
5在思想品德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是“領頭雁”
有的中職生不能正確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易沖動、不理智且不計后果;有的撒謊、不講信用、偷竊;有的任性、自私;有的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禮儀常識,不使用禮貌用語;有的崇尚“另類”,穿奇裝異服,標新立異,理怪發型、染發裝酷,男生戴耳環、紋身刺青、穿拖鞋上課,女生戴首飾、染指甲、染發、燙發、涂脂抹粉、穿高跟鞋等。在班級這個團隊中,班主任就是這個團隊的“領頭雁”。班主任要為團隊成員樹立明確的、共同的目標,引領團隊所有成員圍繞這個目標前進,增強學生的團隊榮譽感,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良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惡、真假的能力。
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是“心靈培育師”
絕大多數中職生在中學階段是“問題學生”,不愿意學習或不喜歡學習,且有很強的逆反心理。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很容易盲從。比如,講究“哥們”義氣,好結幫斗毆;覺得抽煙很酷,就模仿抽煙;覺得喝酒才像“爺們”,就拼命喝酒;看到別人談“戀愛”,自己也不甘落后;本來在教師和家長的鼓勵下還有“雄心壯志”,要好好學習,可是當看到別的同學不學,自己也就不學了。這時班主任的任務是做學生“心靈的培育師”,培育學生求真向善趨美的心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成人”。蘇霍姆林斯基曾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具有深入學生精神世界的本領,他說:“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師。”他還告誡說“:別讓任何一次心靈震蕩不知不覺地從身邊掠過。教師要成為學生雪中送炭的幫助者,心靈創傷的醫治者。”
7在安全習慣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是“110”
有的逃課、跳窗、越墻外出上網;有的攜帶或藏匿管制性器械、刀具,或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勾結進行敲詐勒索等;有的易沖動,甚至出現自殘、自殺的極端行為等,這些都是中職校園的安全隱患。當學生的財物或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班主任要挺身而出,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幫助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同時還要經常性地開展安全教育。此時,班主任就是保護學生的“110”。
8在勞動習慣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是“戰斗員”
有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勞動意識不強,勞動技能差,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在責怪學生的同時,教師應該進行思考。許多教師在教育學生時,經常以勞動作為懲戒學生的手段。這種懲罰性的勞動往往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對勞動產生厭惡感。這樣,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而且還讓學生對勞動光榮的傳統美德產生質疑。另外教師沒有教會學生怎樣使用勞動工具,沒有為學生正確示范、做出榜樣。所謂“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正是強調“身教”的重要性。此時,班主任承擔的是“戰斗員”的角色,班主任和學生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要帶領學生進行勞動,教會學生如何勞動,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通過勞動習慣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
9在良好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是“領路人”
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經濟變革和中等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競爭的不斷加劇,不能體察時代變異和環境變遷的人往往手忙腳亂,不知何去何從,結果不僅一事無成,身心也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對中職生應及早開展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班主任要引領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認清自己,并在開發自身潛能上不斷探索,正確掌握人生方向,創造成功的人生。
10在處理各方面關系中,班主任是“協調人”
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學校與家長、社會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在學校與家長、社會之間必須發揮橋梁作用,只有成功扮演好“協調人”的角色,才能在共建良好班集體方面形成合力,取得應有成效。
作者:薛春勝工作單位:平涼農業學校
- 上一篇:中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 下一篇:學生系統工程下的養成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