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養成教育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15 03:05:53

導語:中職生養成教育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生養成教育現狀及對策

一、養成教育的內涵

養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使人養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行為規范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因此,養成教育實際就是一種素質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卻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而當前,中職學生身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些學生養成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學生的行為習慣對其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對養成教育必須要有一個清醒而全面的認識,才能切實抓好中職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

二、當前中職生養成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1、中職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健全,存在很多人格缺陷問題。尤其是獨生子女,存在的人格缺陷更多。比如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我行我素,不能認真聆聽別人的意見;與人交往能力較差,不適應集體生活;缺乏應有的磨練,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等等。2、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動性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住宿期間,宿舍經常亂丟垃圾,衛生無人主動打掃,甚至在老師催促之下仍不能按時完成;花錢隨意,沒有節約意識;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意志力比較薄弱;不珍惜糧食,飯菜到處仍;待人禮貌禮節上比較差;熬夜上網通宵,作息時間無規律;有些學生還養成了吸煙、酗酒的不良嗜好。3、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無心對待學習。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自覺性較差,紀律散漫;上課期間,喜歡聊天、上網、發短信、看小說、玩游戲等;對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或老師,經常缺課、逃課。對待學習,認識不足,存在一定的悲觀、抵觸情緒,同時,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從而放任自流,得過且過。

三、造成中職生缺乏良好養成教育的原因

1、家庭原因

(1)家庭教育能力受限。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位于農村的家庭子女,父母幾乎常年外出務工養家糊口,與子女聚少離多,基本由家中老人照顧,一定程度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家庭教育能力受限。(2)家庭教育方式問題。當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更加優越,尤其是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演變成了過度溺愛或專制管理,從而使子女養成了自私自利、以我為中心的習慣。大部分孩子從小開始就被家長寄語較高的期望,并一味的給孩子灌輸知識,同時,積極幫助報名參加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專業技能得到了較好發展。而一些細小的文明行為培養教育則被淡化甚至放棄,從而造成了學生人格發展的缺陷,集體觀念淡薄,難以適應或融入集體生活。

2、學校原因

(1)對德育教育認識存在偏見。職業教育需要追求就業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需要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在內的綜合素質,但并不能把職業教育簡單的定為知識教育、專業教育或技能教育,而否定人文素質等方面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學校仍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把中職學生成績好壞作為評價一個中職生好壞的重要依據。而大部分中職學生本身的文化基礎普遍薄弱,才選擇了職業學校就讀。他們希望通過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點,改善自己的專業技能。而當學生的評價或管理體系得不到改變時,成績差的學生,就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冷落,被邊緣化,使他們失去了進取心,興趣感,從而消極對待,自暴自棄,基本不再考慮自身的前途問題。(2)教育教學方法不得當。當前社會變革日新月異,而舊的教學方式方法仍一成不變繼續使用,教師上課基本是照本宣科或深入探討學術問題,這對于基礎較弱的中職生而言,學習興趣基本無從提起,更談不上用心去學。尤其當個別教師不重視師德修養,感情用事,不能做到為人師表,在平時的教學或管理中只關注表現較好、成績優異的學生,忽視學習差或容易犯錯誤的學生,產生嚴重偏見,造成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積極性受挫,使本身較差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反而助長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3、社會原因

當前,社會正在上演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結構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有些是積極的、進步的,而有些則是消極的、頹廢的。這些消極觀念或行為,給社會道德帶來了嚴重沖擊,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衡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為發生扭曲。在信息傳輸如此發達的時代,學生過早扮演或承擔起了社會角色,尤其是社會不良文化輻射到校園,正日益損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毒害著學生的心靈。而對于缺乏理想、缺乏磨練、意志力比較薄弱的中職生而言,這無疑是一次變革,更容易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出現只講實惠而不作奉獻的思想,進而淡化社會責任意識。

四、開展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提高學生的養成教育已經迫在眉睫,既是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尤其是中職教育中更應該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德育中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好。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立足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具體應該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管理體制,規范管理行為(1)從根本上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建設,實現制度管人,同時要保證制定的制度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是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尤其在新生開學之初,加強對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為規范教育、法制教育極為重要。在日常管理中,成立專兼職管理隊伍,實行包干責任制,具體落實到各個環節,嚴密、細致、認真的做好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同時,制定完善的獎懲機制,做到賞罰分明,調動學生管理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進一步改進管理方式或方法,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環境。現階段中職教育中,我們的對象主要是90后,他們不管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表現得個性十足,想法奇特。所以我們在對他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就不能按照原有的一成不變的方式去搞教育,更不能一味的把我們的思想強加到他們身上,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因此,必須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從學生角度去思考、總結存在的問題及開展的方式,加強溝通,實現互動。(3)建立健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室,定期做好學生心理干預措施。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各方面發展都還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遇到問題時,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極易產生情緒沖動。只有定期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干預措施,及時發現、掌握和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才能把事情解決在發生之前。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學生快樂成長做好鋪墊。2、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主導,堅持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開展校園文化教育活動是促進和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的重要平臺,既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能全面推動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形成濃厚、積極的學習氛圍。具體開展好以下活動:(1)做好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重大節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永遠跟黨走”、“雷鋒精神與我同行”等活動。從而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責任心、社會榮譽感。(2)做好專項主題教育活動。中職生基本都處在未成年人范疇,只有通過開展“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廉潔教育”等主題活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過硬素質,學會做人做事,才能為今后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3)經常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尤其是在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就業壓力巨大的情況下,開展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教育、挫折教育、自我教育就顯得異常重要。通過開展相關講座,既能豐富學生課余知識,又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認識自身存在問題,做好下一步改進和完善工作。3、加強隊伍自身修養,優化隊伍結構建設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這無形中就賦予了教師神圣而重大的歷史責任,他們要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作為教師本身,就必須德才兼備,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精湛專業技能的人才。然而社會的急速發展,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現實壓力的作用下,使原本純凈的校園多了幾分利益色彩,有些教師甚至已經忘卻了自己本身所擔負起的角色。還有的常年生活于自己的世界,完全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自身具備的技能已經遠遠落后了實際需求,卻依然繼續灌輸給學生,使培養出來的學生不適應社會發展。4、組織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依據學校管理情況,定期開展好學生管理隊伍經驗交流會,把優秀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方法廣泛推廣到日常工作中,通過交流學習,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強化學生管理隊伍培訓力度,不管是教師隊伍還是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一定要充分做好崗前培訓工作,業務能力考核工作,尤其要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從而確保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做到全方位監督。

五、實施養成教育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

1、要融入情感教育關愛、關心學生是教師應該履行的基本職責所在,尤其是中職學校的學生,他們的成長教育或多或少的都不夠完整。因此,在開展養成教育過程中,切記以強制、嚴厲的方式去管束教育他們,而是更應注重引導、示范的力量,以激勵的手段及時贊揚、肯定學生的閃光點,讓其找到成就感,更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存在。從而使學生形成良性循環。2、要注重培養對學生獨立人格塑造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必須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獨立意識培養和人格意識的塑造,這是促進他們今后能盡快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尤其在開展教育過程中,盡量避免家長或老師代替孩子成長,包辦過度,導致年齡與心理不相符合,無法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系。3、充分認識到養成教育的艱巨性、長久性一個人良好的品行是從小開始培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趨于定型。當前中職生正處于一個關鍵的轉型過渡期,對他們開展養成教育就更加重要,而且任務相當艱難。由于成長環境原因,他們呈現的個性比較鮮明,而且養成很多壞習慣,要在短時期內進行改變,難度較大。所以作為教育者來說,需要具備足夠的耐心、信心,從改變開始,從進步著眼,全方位的開展教育工作。

作者:龍騰涵 單位:廣西銀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