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與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校園文化與低碳生活養成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自然而然地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節能意識、踐行低碳生活、養成低碳生活習慣,學校努力創建低碳文化,打造低碳校園,實現低碳環保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低碳生活;養成教育;持續發展
2011年9月,湖南省安鄉縣城東小學成立了課題組,正式開始進行小學生低碳生活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
1.創建校園文化,養成低碳習慣
學校以構建綠色校園、生態校園為目標,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于整個校園建設過程之中,力求學校與自然的和諧,與深厚文化底蘊相統一,努力構建低碳文化校園。(1)校園環境建設的生態化。合理規劃花壇綠地,種植花草樹木,每個教室由學生精心創設了圖書角、綠意角,力圖創建出綠色花園式學校;進校門映入眼簾的是溫馨的提示語“今天你低碳了嗎”;校門一側創辦了低碳宣傳園地;校園內隨處可見低碳警示語,整個校園,處處都充盈著低碳的芳香,煥發出低碳的活力。(2)校園管理機構的制度化。低碳校園文化建設要從組織機構、規章制度、陣地建設等方面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用完備的管理制度給置身其中的每一個人提供低碳行為準則,使每個人通過對制度的理解、實踐而將制度內化為低碳行為習慣,最后升華為低碳精神慣性。學校以校長為主抓,以教導處和德育處為管理機構,將低碳校園建設納入學校年度計劃,建立學校低碳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完善學校低碳制度,落實水、電、辦公用品的節約工作,健全學校低碳管理體系和督導評價體系,加強工作領導和組織協調,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引領全體師生創建低碳特色文化校園。(3)校園低碳文化的土壤化。低碳文化是一片土壤,學校一旦形成自己的低碳文化,它的每一個成員就會從這片土壤中吮吸營養,發展成長。哪怕一撥又一撥人從這里離開,他們帶走的僅是個人的智慧,卻帶不走學校特有的文化,只要這片土壤存在,就會有更多的人從這里成長起來!以學生個體作為低碳教育的立足點,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制訂好低碳活動的計劃,確保低碳活動的制度化和經常化。處處踐行著低碳生活,抓實低碳生活,抓實低碳工作,講求活動實效。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領師生踐行低碳生活,養成低碳行為習慣,創建校園低碳精神文化。學校將每年的4月28日定為學校的低碳節。在低碳節,學校將邀請社會各界參與我們的低碳節活動,倡導社會各界關注環保事業,共同體驗分享低碳生活的快樂,通過學校這片肥沃的低碳土壤,實現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達到共建低碳社會,打造美麗家園的目的。
2.踐行低碳行為,打造低碳校園
(1)加強低碳環保知識教育。我們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低碳環保知識教育,利用學校低碳宣傳欄、各班教室黑板報定期進行低碳環保知識宣傳;在紅領巾廣播站增設“低碳生活小當家”欄目;各中隊定期開展“與低碳生活同行”的中隊活動;提倡中、高年級學生閱讀《人與自然》《創造改變生活》《養成低碳生活好習慣》《低碳環保百問百答》《低碳生活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低碳生活》等書,寫出讀書感悟,定期交流與評比;每個學期進行一次全校性“低碳生活我先行”知識搶答賽。(2)開展一系列低碳實踐活動。每班設立4名低碳小達人,負責班級低碳生活的踐行和管理,定期向課題組研究員交流情況,并提出整改建議。讓我們的“小皇帝”在家里做好用水用電用氣的記錄,評選校園“綠色幸福之家”。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步行街廣場、超市門口、政府機關進行低碳宣傳,倡議全體動員,踐行低碳生活。組織中、高年級學生參觀自來水廠、造紙廠,了解水和紙來之不易,了解污水處理過程,倡導節紙節水。在各種聚會用餐場合做勸導員,不追求奢華生活,拒絕一次性用品,督促踐行“光盤行動”。學校每個學期開展一次“低碳跳蚤市場“活動,將玩過的玩具、看過的書、穿不了的衣服等拿到市場上,以物換物或低價出售,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經濟觀念的同時,讓他們感受低碳生活、舊物循環利用帶來的快樂。(3)與學科融合,低碳環保進課堂。一是將低碳教育與學科教學中的國情教育、資源開采與保護、環境教育、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相結合,與校本課程的課題研究相結合,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納入學校課堂教學,真正落實低碳教育進課堂。如,語文學科中,就某一低碳問題進行演講、編故事、寫建議書等,成為“低碳生活”的實踐者和倡導者;科學學科中,進行動、植物的養殖,開展低碳科學實驗、考察等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養成節水、節電、節氣的習慣;體育學科中,督促學生多進行陽光體育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手工制作課中,利用廢物進行一些有趣的小制作,用舊飲料瓶、紙盒、碎布等,制作成布娃娃、煙灰缸、筆筒、帆船等,用舊的掛歷、報紙,制作風箏、裝飾畫等。二是結合各學科教材,進行了“高效‘低碳’課堂的教學策略”綜合科教學競賽活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校本教材《低碳貝貝總動員》,作為學校地方課程教材使用,充分發揮低碳教材的功能,創建低碳校園。全校同唱《低碳貝貝》,全校同誦《低碳三字經》。提倡老師布置低碳生活專題作業:如環保作業——制訂個人或家庭“低碳生活”計劃,處處節電、節水、節氣;健身作業——跳繩、踢毽子,堅持每天半小時陽光運動;生活作業——要求低年級學生學洗紅領巾、掃地、整理自己的房間,中高年級學洗衣襪、幫媽媽做家務,做生活的小主人。
3.立足學生未來,注重低碳生活養成教育
低碳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節約能源的習慣,而且也可以通過對這一習慣的培養帶動學生在其他方面習慣的養成,還能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綜合素質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生作為創造力最為出眾的群體,能在踐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所學,在開發新能源、研究新產品、改造舊物品等方面,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為節能減排提供新的思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踐行低碳生活,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制定班級《低碳生活準則》,張貼在各班教室,要求全體師生按準則嚴格約束自己。在學校,每天中午紅領巾廣播站提醒:“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你低碳了嗎?”用三分鐘的時間,師生交流當天的低碳行為:少開了一次車、少買了一件衣服、少開了一會電腦、少看了一會電視、少買了一次零食、節約了一個塑料袋等,這樣就把抽象的口號變成具體的行為,養成時時處處低碳的好習慣。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師生們的許多陋習不見了,水龍頭不再滴滴答答;開燈無人、白日燈的現象沒有了;廢紙、飲料瓶也放進了收納袋里;用過的中性筆丟筆套的人少了,換筆芯的人多了;飲水機、電腦不用時都及時關閉了,校園出現了一派新面貌。
總之,低碳生活是一種優質生活方式,需要從少年兒童期進行培養和教育,進而使之內化為每一個人一生的基本素養和追求。小學教育作為孩子的奠基教育,應該充分踐行“低碳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手段,探索先進方法,開展多種活動,努力提高小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并提醒督促家庭成員減少碳排放,使小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時時處處倡導、踐行低碳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
作者:王麗鴻 單位:湖南省安鄉縣城東小學
- 上一篇: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問題探討
- 下一篇:淺談在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