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21 11:11:26
導語: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礎文明教育是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是大學生道德素質養成的前提和保障,基礎文明養成教育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發展、身體發展、素質發展的需求。本文闡述大學生基礎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分析新時期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的現狀,重點是結合作者日常的教育生活習慣,探究四點加強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基礎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大學生的基礎文明養成教育是時展的需要青年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同志曾生動的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大學生是青年,是佼佼者、是排頭兵,是實施利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加強大學生的基礎文明教育,進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時代的召喚,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加強大學生的基礎文明教育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成長的需要就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來看,學校的教育苛求升學率、就業率等表面上的數字,忽略了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生們進入大學階段之后,會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狀況,面對新的事務、新的人群,所感受和面對的是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大學生的基礎文明教育是大學生自身發展,個人素質成長的需要。
二、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的現狀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對自身要求不夠嚴格有一部分大學生沒有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他們從高中考入大學以后,遠離家長和班主任老師的指導與幫助,出現以下不良習慣: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不思進取、甚至學業荒疏。父母節衣縮食供他們上大學,他們認為理所當然,根本沒想到珍惜學習機會以圖今后回報父母。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不少大學生卻連這點起碼的做人道德都沒有。
(二)道德素質教育的針對性不強對于當下大學校園的“90后”,乃至于即將迎來的“0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大學教育為有償教育,導致了現在的大學生個性發展與心里健康以及思想道德方面都與過去的大學生存在著差異。如在具有較強的自立、競爭、平等、價值、創新意識的同時,也有諸多的道德困惑,產生了許多道德誤區,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針對性不強。
(三)社會環境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社會處于轉型的階段,外國的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其嚴重。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推廣,過去那些難以啟齒的語言和圖片,隨著社會的影響,已經變得平常,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對正在成長的大學生心理和生理上都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三、加強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的方法
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對高校學風、校風、教風有著促進作用,這個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學風、校風還是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其關鍵核心是“人”,也就是在校大學生,如何引導好、培養好他們是教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孔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叛)唉夫”意思是孔子認為君子廣泛學習文化典籍,而且要用“禮”來約束自己,就不容易脫離社會軌道。顯而易見,大學生基礎文明無論是對于個人素養、道德約束還是遵紀守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強化高校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發揮各級先進學生組織和個人的榜樣作用,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要讓廣大學生從以前的“可以做”變成“不好意思做”到最終的“不能做”。這是一個逐漸“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同時也是學校文化底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發揮學校各級學生組織、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受資助學生、社團學生的強大影響力,帶動廣大學生。現在一些高校都在做的“國旗下的講話”、“優秀學生報告團”就是類似的形式,但是,該形式的活動應再豐富些,以此進行正能量的宣傳。如:優秀畢業訪談、學生科技達人、文化達人、學霸宿舍等進行正能量的宣傳,鼓舞和激勵一批人。
(二)以思政類課教學為平臺,把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基礎進行教學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課是樹立和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陣地之一,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恰恰又是學習思政理論的基礎,可以通過思政教學強化基礎文明的重要性,把思政教學作為強化大學生基礎文明的主陣地,課上教學引導,課下各系輔導員、班主任做思想引導,這樣課上和課下聯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基礎文明素養的養成。
(三)以身示范、知行合一,注重廣大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和教師的工作、教學態度和言行,提高服務意識,為廣大學生起到榜樣作用。教師作為學生思想上的引領者和學習上的監督者,其行為舉止要求我們傳遞給學生更多的正能量,我們的服務和授課態度符合學生的需求,大學生基礎文明素養的形成不是單向,而是雙向的,因為學生會模仿和學習,所以,作為教師更應要求以身示范,做事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發揮榜樣作用。
(四)增強學生與學校各職能部門、領導間互通信息的渠道,多傾聽學生的呼聲,建議設立校長接待日或校領導微信互動平臺,滿足和保障學生的正當述求得到解決。學生的心聲得到滿足,就會專心于學習,相信學風、校風、教風也會得到好轉。
作者:鄒鳳嬋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
參考文獻:
[1]陳至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學習《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之一[J].求是,2000(06).
[2]郭姝雯.高校大一新生養成教育探析[J].林區教學,2016(01).
[3]杜曉惠,郭志磊,羅明潔.“21天計劃”在大學養成教育中的實踐與思索[J].成人教育,2013(09).
[4]陳志波,石洪波.大學生養成教育中的黨性修養[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5]田愛民,胡濱,董偉英.論加強大學生文明行為養成教育[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
- 上一篇:高中語文教學中用賞識教育轉化學困生
- 下一篇:“互聯網+”下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