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10 10:22:19
導語:高職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五年制高職所招生的學生總體而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識水平普遍偏低、家庭對于學生的學業無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所以針對五年級高職學生的特點設置素質養成教育課程,構建起道德、身心、藝術、人際交往等四大體系融會貫通的課題體系,并在學生的五年學制內進行設計和安排課程,實現五年制連貫的素質養成課程的開設,輔助一定的課外實訓和實踐,并通過線上和線下課程聯動的模式,為學生打造全方位、立體的素質養成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為他們將來的求學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體系
五年制高職的具體概念界定為:由部分重點中專院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經省有關部門批準舉辦、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畢業后發給省教育廳驗印的大專文憑。是初中畢業生上大學(大專)的一條捷徑,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說,五年制高職學生入校前三年為中專階段,主要學習高中文化知識,后兩年為大專階段,主要學學專業理論知識。也有的學校采取“2+3”的教育模式,即學生前兩年學習基礎知識,后三年升入大專,編入高職相關專業班級,進入大專知識學習階段,畢業后由學校頒發大專畢業證書,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監制、國家承認、普通高等學校統招的大學??莆膽{。
一、針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特點開設素質養成教育課程
五年制高職,是初中畢業生就讀大學(大專)的一條捷徑,但是由于五年制高職所招收的學生,主要來源為重點高中、普通高中和中等師范錄取分數線以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因為考試分數較低而無法進入心儀的高中繼續求學,轉而投身到五年制高職就讀,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避開高考而獲得進入大學就讀的機會。這些學生由于大多數為初中生,所以,他們在進入五年制的高職學習后會表現出以下特點。(一)入學成績普遍偏低,學識水平較差。由于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業成績都屬于班級中的中下段,他們對于初中知識掌握的能力普遍較差,有些學生的理科成績尤其差。但是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并非在于智力因素,而是這些學生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沒有養成,導致他們整體的學識水平都較差,文化課的基礎也普遍較差。(二)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也不濃厚,學習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對于他們進入五年制高職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三)處于青春期,自主意識發展。不夠完善,情緒容易沖動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入學年齡多數為16~18歲,正是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有較強的叛逆傾向,屬于情緒性格主導行為敏感時期,即行為受情緒性格影響較為直接、講義氣、易沖動。個體之間盲目從眾性、模仿性強。在是非判斷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边@一時期的學生,面對心理和生理的高速發展期,在行為上自控能力較弱,比較容易出現沉迷于某一行為難以自拔的現象,例如,玩游戲、看小說等等,這也會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四)家庭缺乏學生教育行為的有效管理,無法輔助學生學習。對于大部分就讀高職的學生而言,家長或者文化水平太低,難以輔導學生的學業;或者由于忙碌沒有時間關注學生的學業,這都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碰到問題時,很難向家長尋求到援助和支撐。而五年制高職的學生需要再接受大專教育,如果不能在前面的學習階段有效打好基礎,后面就很難完成學業了。素質養成教育課程的設定,除了要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之外,還需要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在素質養成教育中,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所以,在高職學生的素質養成課程中,人文素養的提升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自我意識的形成、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這也必然成為素質養成課程的重點內容。人文素養是素質養成教育中最根本的內涵和環節,“能激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積極進取、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素養,能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人文現象和文化,從而對人文精神產生興趣和感情,建立人文知識體系,掌握人文方法,形成良好的人文底蘊和健全的人格;能使學生理解和包容多元化社會,增強會責任心,擁有高雅的生活情趣、高尚的精神追求、健康的審美觀點、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等。”在高職學生的素質養成課程體系的設定中,人文素養的相關課程所占的比例就需要加大。
二、五年制高職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
高職學生的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需要包含四大體系:道德素養、身心素養、藝術素養和人際交往素養。逐步培養和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知識能力素質、身體健康素質等,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四大體系所包含的具體課程以及學時及相關的實踐和實訓學時見表1-表4。
三、五年制高職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方案
素質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幾門課程所能解決的問題,素質養成課程體系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分別從道德、身心、藝術、人際交往等四個方面去對學生的素質進行養成。這四個方面中,道德素養的提升可以幫助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身心素養可以讓學生們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鍛煉健康的體魄;藝術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人際交往素養則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與人溝通和交往的能力,為他們將來走上社會奠定良好基礎。素質養成課程的這四大體系的構建,最終的目的是輔助學生更好完成他們對專業課程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減少青春期心理產生的大波動。素質養成課程的四大體系相互促進,在課程的建設方案和課程的具體安排上,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素質養成課程體系需要涵蓋學生的學制(五年),期間不能間斷,在課程的安排上需要精心設計。素質養成需要長時間的熏陶,如果僅僅只靠幾節課或者一兩個學期來完成是不現實的。所以,在對學生專業課程的設計中,需要將素質養成教育的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四大體系相互交融、涵蓋學生的學制(五年),保證學生能夠在求學期間不間斷地接受素質養成教育。同時四大體系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也要精心設計,初始三年進行養成教育體系課程的基礎課程的講授,等到進入高年級以后,開始進行養成教育的提升課程的講授,這樣連續不斷地在學制內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夠逐漸養成自身的素養。第二,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需要和實訓、實踐活動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系,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都能接受持續的素質養成教育。素質養成教育課程除了課內的講授之外,還需要和課外的實踐、實訓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求學期間得到全方位的熏陶,并且能夠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進行實踐。所以,在每一體系的素質養成課程中,都設置了相應的課外實訓、實踐的相關內容,在課程的實際安排中,可以根據相應的課程體系安排一定的實訓、實踐活動內容。第三,為了強化素質養成課程的熏陶效果,可以引入線上教學模式,和線下教學模式結合起來。線上課程可以采取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自行完成。線上課程可以是線下課程內容的延伸和細化,讓學生能夠不間斷地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素質養成的培養。但是,素質養成課程體系的構建一定要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同時需要堅持在五年學制中不間斷地進行課程的開設并輔助一定的課外實訓和實踐,這樣才可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素質養成教育對于五年制高職的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是他們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輔助課程。尤其是針對這些身心尚且幼稚的學生而言,素質養成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懵懂的青春期,為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宏.五年制高職學生特點及教育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7).
[2]邱志軍,陳鋼.五年制高職人文素質課程開發與實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作者:裴慧 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 上一篇: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研究
- 下一篇:賞識教育與心理健康培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