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語言情況分析
時間:2022-05-18 02:58:48
導語:幼兒教師語言情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利用藝術的語言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幼兒對學習教育的內容產生好奇心,引導幼兒去探求新的知識,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的音樂表現力越強,越富有感染力,幼兒所受到的音樂熏陶就會越完美。通過對教師在音樂教育中語言運用的現狀進行分析,我們總結了影響教師語言運用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水平,在教學中構成以書面語為主、以口頭語和體態語為輔的綜合語言系統,讓幼兒在充滿趣味性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和探索,并不斷健康、自信地成長基于此,研究音樂教育中的語言運用變得很有意義。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教師語言運用的現狀分析
只有少數教師認識到在音樂活動中運用語言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師還處于傳統的教學形態中。在實際操作中,音樂教學跟語言脫離開來,在幼兒音樂活動中片面追求“學得快、學得像”。當然,也有教師在努力組織建構一套自己的教學語言系統,以促進幼兒的專業成長。肢體的語言動作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音樂教學中體態語言的運用普遍存在著個人的習慣性和隨意性,亂用、濫用的問題較多,直接影響了教學信息的傳遞效果。
二、影響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教師語言運用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不重視語言的藝術性。有些教師認為音樂教學很簡單,教學過程大致是先讓幼兒聽,再教幼兒唱,最后加深記憶,不用事先準備教學語言,過渡的時候可以臨場發揮,結果往往因緊張或者某些突發的因素而語無倫次,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施。(二)部分教師音樂素養有待提高。部分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綜合音樂教學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欣賞理論欣賞指導經驗。比如,他們本身對經典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所表達的情緒和傳達的情感理解不深,只能引導幼兒泛泛地去聽旋律。如此一來,就影響了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理解能力、創造能力。
三、音樂教育中教師語言運用的有效性策略
在音樂教育中,教師要注意“因教施教”“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音樂教育材料,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幼兒來運用語言,然后在材料中尋找可以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的潛在因素,并輔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考慮的應是為了幼兒的學習而教,采用積極的方法,努力做到“通過教而達到無須教”的目的。(一)教師的語言應符合幼兒興趣和經驗。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欣賞音樂是以其所熟悉的生活為前提的。如果幼兒對音樂的背景和形象有所熟愁,那么,幼兒就樂意聽;反之,就會覺得枯燥乏味,不感興趣。幼兒音樂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等多方面都能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幼兒情趣的教材。(二)教師的口頭語言應形象生動。好的教學語言,應當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這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先生所說的:“教師的教學語言雖屬日常口語,但又不同于‘大白話’,應該是加工過的口頭語言,與隨想隨說的日常交談有區別。”因此,要想成功地上好每一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熟練掌握教學語言的運用技巧和藝術。1.教師的語言應具有層次豐富的多適應性所謂多適應性,就是適應各種不同的幼兒。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以幼兒現有語言接受能力為起點,并能夠促進幼兒語言的提高和語言思維的發展。2.教師的語言應當做到口齒清晰、準確教師的語言要清晰、悅耳,不能含糊不清。首先要讓幼兒聽懂、聽清,只有聽得清楚,才能逐漸理解。教師的發音必須準確,力求做到字正腔圓。3.教師的語言要用詞準確,切忌詞不達意幼兒教師的詞匯關鍵不在多而在于精,要用詞準確、用語規范。學齡前正是積累詞匯的最佳時期,此時的幼兒表現出對詞匯極大的興趣,愿意利用一切機會使用新詞,教師使用詞匯的水平直接影響幼兒對詞匯的積累和使用。4.教師的語言應當形象生動、富有感情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有趣、形象、活潑的語言,特別是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適當的動作,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三)教師的體態語言應精煉、優美。教師除了要有優美的口頭語言,還應有恰到好處的形體語言,即在教學過程中的肢體動作以及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等。
【參考文獻】
任素梅.淺析幼兒教師教學語言使用問題[J].科技信,2008,(29).
作者:帥慧卉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實驗幼兒園
- 上一篇:淺談幼兒教師職業素養
- 下一篇:中職美術教育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