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素質教育基礎性作用論文

時間:2022-07-19 11:51:00

導語:幼兒素質教育基礎性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素質教育基礎性作用論文

摘要:人的素質如何,特別是智力素質如何,能達到多高水平,主要取決于幼兒期,幼兒期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期。所以,素質教育首先要從幼兒期抓起,從幼兒教育入手。幼兒階段素質教育跟不上,人的素質不可能達到較高水平。

關鍵詞:幼兒教育素質教育創造性思維

人的培養和發展是一項分階段的系統工程,每一階段都有其發展的重點。概括說,一個人的培養和發展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幼兒期,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智力開發,這是人一生發展的智力基礎階段;第二階段是青少年期,這一階段的重點是知識積累,這是人一生發展的知識基礎階段;第三階段是成年初期,這一階段的重點是知識和實踐的結合,這是人一生發展的知識應用階段;第四階段是成年中后期,這一階段的重點是用智力進行創造性工作,這是人一生發展的創新階段。不論是知識積累、實踐還是創新,都是以人的智力為基礎的,智力的高低決定了將來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而智力的發展和形成主要在幼兒期,因而,幼兒教育在人一生的發展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一、幼兒期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期

科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期。人的素質如何,特別是智力素質如何,能達到多高水平,主要取決于幼兒期。所以,素質教育首先要從幼兒期抓起,從幼兒教育入手。幼兒階段素質教育跟不上,中小學素質教育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但是,人們提素質教育,主要是針對中小學,因為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的,它的對立面是應試教育。幼兒教育談不到考試、升學,所以很多人不重視幼兒素質教育,致使素質教育失去了應有的基礎。

從幼兒發展的特點來看,人的很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幼兒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興趣愛好等。據關于思維發展關鍵年齡的研究表明,人自從出生直至思維發展成熟,大約經歷了六個發展飛躍期,其中三個思維發展飛躍期處于學前階段。兒童出生八九個月后,直觀行動思維開始發展,為第一個飛躍期。二至三歲兒童,由直觀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的轉折,為第二個飛躍期。五歲至六歲兒童將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為第三個飛躍期。學前期是神經系統迅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對人的智力啟蒙有重大作用,也是智力潛力的必要條件。如在一項對超常兒童55人的追蹤研究中發現,超常兒童在素質上固然有一定優異之處,但主要是由于較好的早期教育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促使他們智力發展較好,并有堅定的意志品質。沒有教育和環境這個條件,超常是難以出現的。心理學研究早已表明,超常兒童不只是天生的。遺傳素質的優異只為超常兒童發展提供可能性,如果沒有適合的環境和教育,即使遺傳素質好,也不可能成長為超常兒童。近年來有研究指出,中等以上的智力,在良好的教育條件下,如果注意充分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的個性特征,就有可能把他們培養成超常兒童。超常兒童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如果教育不當或缺乏進一步的開發與培養,早期發展超常的兒童也會喪失其優勢,成為平平庸庸的人。古代“傷仲勇”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適合的教育對超常兒童的出現和進一步發展都是極端重要的。

二、幼兒教育的核心是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就學校而言,我國教育處于世界前列,獲得連續多年的中學生奧林匹克大獎就是見證。而我們的學生走入社會后,發明、創造、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卻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為什么?就是因為人家不是知識教育第一,而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第一。我們相反,知識教育第一。知識再多,沒有創造性思維,沒有創造能力,它只是知識而已,不會再生。不會再生的知識是毫無意義的知識。

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是不能傳授的,這是一種個性素質。這種素質當然要有一定的知識為基礎,豐富的知識是創新能力的源泉。但決不是知識越多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就越強,只要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它就與知識的多少不成比例。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是以智力為基礎的,智力是它的支撐點。智力的高低取決于人的幼兒期,因此,幼兒教育對人的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創造性思維是在幼兒階段形成和得到發展的,幼兒教育的核心是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觸發點是幼兒的好奇心。幼兒教師要給幼兒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要保護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本能,為好奇心和創新意識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和條件,這是發展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三、我國教育現實使幼兒教育處于兩難境地

目前,家長們都很重視幼兒教育,但在大部分家長思想深處,重視的還是應試教育或知識教育。如有些家長檢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是看他會寫多少字,會不會加減運算等。有很多幼兒教師也是如此,一方面為使幼兒家長滿意,還是應試教育式地給幼兒灌輸一些家長滿意的知識;一方面還沒有從思想上、觀念上重視幼兒素質教育,傳統式地進行幼教工作,甚至做幼兒的“看管人”。造成以上結果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國的教育現實。我國的現實是,一方面,高呼實施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所有家長及老師面對的是殘酷的升學競爭。成績高就上高一級學校,成績低就上不了學。家長為此而矛盾,教師也難于處理。因而我國教育包括幼兒教育處于兩難境地。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認識上都很明白,都知道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在教育及學生一生發展中的重要性,面對現實,他們無可奈何,他們的首要選擇只有一個——讓學生取得好成績、進入高一級學校,讓家長滿意、學校滿意。

四、實施幼兒素質教育必須改革教育制度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我國實施的是全面發展教育,90年代中期之后提出素質教育,目前又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實行新課程改革。其目的只有一個,即造就適應現時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我們考察三個階段的教育,會得出同一個結論——分數決定論。不論實施什么教育,最終都要用考試來裁判,這就是我國教育改來改去卻跨不過“分數”這道門檻的癥結。

幼兒教育沒有考試、沒有分數,沒有直接的應試體系,在課程設置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自由度,應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環境。但是人們的眼光看得遠了,特別是幼兒家長。他們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在思考上學的事,眼前的事實使他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學。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幼兒教育提前知識化,本末倒置,貽誤幼兒的健康和諧發展。

實踐證明,提倡什么教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改革教育制度。我國教育不改革其制度,永遠走不出“分數”的圈套。中小學教育如此,幼兒教育亦如此。

參考文獻:

[1]《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